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冬奥背后,有她们坚守的身影

来源:中国妇女报2022年02月07日

凌兰在核对药品。

柳浩在进行混合料试件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王铮在岗位上时刻保持着饱满的精神面貌。

陈玉梅在剪纸。

薛海艳阅读新一期的《冬奥社区报》。

  北京冬奥会在万众瞩目的期盼之中拉开帷幕,赛场上,有这样的一群人英姿飒爽、为国争光,她们是冰雪上飞驰的冬奥女将。在璀璨的赛场外,同样有着一群亮丽的“她”身影为了北京冬奥会默默奉献着力量,她们是志愿者、医疗保障人员、社区工作者……她们在坚守中闪光,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

  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王铮:

  做好冬奥会的温暖“名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2月1日大年初一上午,晴空万里,寒风冷冽。穿着统一制服、带着工作牌照,北京理工大学明德学院大三学生王铮如期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大跳台场馆南门城市志愿者站点上岗。虽然穿着两层羽绒服都难抵深冬严寒,但她和小伙伴们依然心潮澎湃。

  谈起自己所经历过的志愿活动,她侃侃而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负责观众引导和比分记录的工作,感受到了青少年对于机器人编程方面的热情以及国家对于机器人事业的重视;在国际长走大会中负责志愿者后勤工作和活动的组织安排,体会到了志愿活动组织的不易和活动圆满成功的喜悦;在赴内蒙古暑期支教时和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一起走进内蒙古航天小学进行为期三周的支教活动,感受到了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友爱。

  受到一次又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感染,在看到志愿北京公众号发布招募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的信息时,她第一时间提交了报名信息。

  “北京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离不开国家强大、人民支持。能够成为冬奥会的城市志愿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深知城市志愿者是展现北京奥运风采的最美名片,王铮希望自己可以在岗位上展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

  为此,她全程认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多项培训和讲座。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情绪调整、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处理、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肢残人士志愿帮扶技能培训、助行及导盲志愿者帮扶技能培训等多项内容。

  王铮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实践课结束后,虽然筋疲力尽,但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无价,“在此之后,每次我经过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会留意观察AED的分布情况和所在位置,希望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时,自己可以马上站出来帮助施救。”

  作为城市志愿者,王铮的主要工作是在首钢园滑雪大跳台“最后一公里”与赛会志愿者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包括向群众市民大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冰雪运动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在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站对来往人群进行路线引导。

  王铮介绍,城市志愿者们在1月25日到2月20日期间轮班服务,预计总体志愿服务时长会达到200小时以上。

  受任北京理工大学城市志愿者第一团支部负责人后,大家的志愿热情让王铮既感动又振奋,“虽然按要求志愿者需10∶00准时到岗,但很多志愿者9∶20就来报备已经到位,我让他们站在服务台内注意保暖,他们却说一点也不冷。”

  2月1日当天,最高温度仅4摄氏度,王铮和志愿者们都在鞋底贴上了暖宝宝,在寒风中为往来游客答疑解惑,在入口检查来访者的核酸检测报告。由于北京冬奥会尚未开幕,场馆也未开放,来访者寥寥无几,但哪怕只给一个人服务,王铮和志愿者们也坚持按时到岗、坚守岗位。

  短短几天的城市志愿者体验,让王铮对志愿者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由衷地说:“作为志愿者,就是向阳生长,并将阳光带给需要的人。这是一个很平凡却又很重要的岗位,希望我能在这次特殊的经历中,做好北京冬奥会的温暖‘名片’。”

  北京高井路社区党委书记薛海艳:

  带领社区居民参与冬奥奉献冬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2019年5月11日,高井路社区成为全国首个被北京2022冬奥组委授牌的“冬奥社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挂牌的“冬奥社区”。

  “这两年社区可真是大变样!”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薛海艳介绍,高井路社区内居民大都是附近电厂的职工。9个小区里的楼房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职工福利房,还有三片平房区。在成为“冬奥社区”前,高井路社区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坑洼不平、空中“飞线”纵横交错,街区环境较差。

  自从冬奥组委正式入驻石景山首钢园区,仅一路之隔的高井路社区成为冬奥服务保障的重点区域,尤其是2018年,冬奥组委在高井路社区进行在职党员“双报到”,并希望冬奥知识进学校、进企业及在社区居民间宣传,高井路社区的当家人薛海艳看到了通过宣传和服务冬奥会,使老旧小区整体提升,促进社区的发展契机。

  为了建设出居民真正需要的“冬奥社区”,薛海艳带着社工们开居民会、入户走访、线上宣传,社区还邀请居民画出社区亮点、讲述社区故事、为地标建筑起名……薛海艳介绍,2019年正式挂牌“冬奥社区”后,空中“飞线”全部入地,各个居民楼房的外立面都进行了统一的规划设计和整修,社区内还建设了多个口袋公园,并将原有的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的社区公园广场进行改造,建成了约4000平方米、具有超大电子屏、智能心率柱测试仪、智能垃圾分类箱、儿童娱乐区等先进设施,同时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和开展冬奥宣传活动的文化广场。此外,环绕高井沟建设了4.2公里的橡胶健身步道,新建了用于组织居民活动、展览社区活动和文创作品的冬奥社区文化中心,就连街边的路椅都是可以给行人手机临时充电的太阳能智慧路椅。几年的建设,高井路社区的街区面貌、居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提升。

  2021年7月9日,高井路社区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冰雪社区”牌匾。

  高井路社区有一条干涸的排洪沟叫高井沟,每年冬天,广宁街道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利用人造雪,在高井沟里打造1万平方米的“冰雪运动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今年是‘冰雪运动基地’连续开展的第三届,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冰上运动场所,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冬奥社区的冰雪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冬奥、服务冬奥、奉献冬奥的高昂热情。”薛海艳表示。

  “在冬奥社区创建过程中,我们在辖区范围内招募‘冬奥家庭’。”薛海艳介绍,经过笔试面试,招募那些有体育特长,愿意通过公益活动回馈社会的家庭。

  目前,社区有15户“冬奥家庭”,其中一户“冬奥家庭”的成员孙园园是退役的专业速滑运动员。2001年,孙园园从内蒙古体工队转业来到北京,在石景山区经营一家专门教小孩滑冰的俱乐部,现在,孙园园主动担起了免费指导社区居民们滑冰的任务。

  薛海艳表示,这几年居民身体素质、生活品质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社区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面实施了一些探索,获得了切实有用的工作方法,社区凝聚力整体提高,这些发展变化都传递出冬奥让社区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作为“双奥之城”社区基层工作者,能够为居民办实事,为冬奥做贡献,是特别骄傲自豪的事。“我们会让冬奥社区的建设成果持续下去,在后奥运时代让社区的发展继续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体育场医疗官凌兰:

  做好冬奥医疗保障,我们充满信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2月3日,距开幕式倒计时还有1天!

  一大早,在国家体育场也就是“鸟巢”的5层,和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疗保障队志愿者32名医护人员一起拍了全家福之后,本次冬奥会开幕式主场馆国家体育场医疗官、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凌兰,又把“鸟巢”内布设的每一个医疗站的物品和药品梳理一遍,和每一个站的医疗队员再次核对了转运线路、就诊流程,包括场内中国红十字会布设的20台AED也检查个遍。

  这样一圈下来,凌兰才放心地离开“鸟巢”,去准备2月4日的正式开幕仪式保障工作。

  整个“鸟巢”的医疗保障,此次主要是由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北京市急救中心共同承担,两家单位一起完成“鸟巢”的医疗保障的最主要部分。

  筹备期,“鸟巢”设立的九个医疗站点已全部部署完毕。2月3日这一天,鉴于观众数量有增加,运动员座席布局也发生变化,根据实际医疗保障需求,需要在“鸟巢”临时增加三个新的医疗站点。

  接到紧急临时任务,难免感到压力和匆忙,但背后有医院的大力支持,凌兰和同事们对3日要求新增加的医疗站点当日完成布设,4日已经顺利进入运行状态。

  目前所做的工作,对于凌兰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医疗专业本身的范围:既需要和其他领域工作人员去做沟通、协调,最后达成一致,设计出安全合理科学的一个医疗保障线路和流程,还要做好其他统筹工作。

  由于“鸟巢”大型复杂性的环形场馆特点,不仅考验着执行任务中大脑的逻辑性,还挑战着医护人员的耐心,加之12个医疗站点都是由中日友好医院一家医院全力承担,需要医疗团队的带队医疗官要和同事们凡事都要有周密计划。尽管在筹备期都做了详细预案,但随着整个赛事的推进,还是会发生明显的需求变化。

  面对挑战性的工作,凌兰和同事们迎难而上,把挑战当成工作作风的淬炼。从2021年12月,凌兰和同事们已经进驻场馆,进行医疗保障的布点。“每天两万步的实地踏勘,我们完全可以承担好医疗保障任务!”凌兰说。

  “鸟巢”内,来自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外科、心脏科、神经内科等不同科室的医护骨干人员组成的医疗志愿团队,在医院都接受了6小时以上的急救知识系统培训,经过严格考核的队员们,正和凌兰一样各就各位,充满信心地为做好冬奥医疗保障而时刻准备着待命而发,去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柳浩:

  用“绿色”融雪技术助力北京冬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我和我的团队经过多次试验,发现防冰融雪沥青混合料的有效成分对植物发育和正常代谢活动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对土壤和水体也不会产生污染。用这项技术替代传统的被动养护措施,一次投入,便具有永久性的路面主动防冰融雪效果,大幅度降低了冬季路面管理养护成本,全面保障通向奥运场地的道路和交通。”日前,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柳浩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该技术对桥梁、路基等主体结构影响更小,道路交通全寿命周期的综合运营成本效益尤为突出。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由北京与张家口两城联合举办。在这盛举的背后,是提前5年——在2017年冬季柳浩即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针对冬季两城三赛区主干道路防冰融雪难题,启动了这一颇具挑战性的路面材料研发工作。

  回首防冰融雪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突破,她感慨说:“那是经历了几百次的现场试验才得以成功,这届冬奥会赛区间的主干道路将在白雪皑皑的季节实现‘小雪无痕、大雪即融’,始终保持整洁如新、防滑不积雪,这在冬奥运营中也将是一个创举。”

  令柳浩颇为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冬奥会重点工程——京礼高速公路兴延段正式通车。她作为技术带头人全程参与。

  “在京礼高速公路上,成功应用了包括防冰融雪沥青混合料在内的7种产品。”柳浩介绍,这几年,她带领团队始终致力于冬奥工程所使用的路面材料研究,仅京礼高速一个项目,就服务保障了20余万吨各型沥青混合料的供应。

  柳浩补充说,铺设路段将拥有更强的防冰抗冻和融雪性能,大幅提高了铺设路段冬季降雪天气的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为了使路面实现更强的融雪特性,在原沥青路面配方中,添加了国产高性能融雪添加剂,通常情况时,它和矿粉与沥青形成的胶浆存在于路面材料空隙中,但在气温较低或空气湿度增大的条件下,便被迅速激活,通过轮胎与路面的泵吸作用及摩擦不断析出,与降雪接触后能够有效降低路面结冰温度点。

  回首工作历程,柳浩坦言,没有路的地方就有修路人的声音,承接政府层面的科研项目并带领企业直接进行生产落地转化,是她“修马路”工作的常态。柳浩大学读本科、读研时学的就是道路专业,每天与各种检测仪器、不同规格砂石料和百余度高温的沥青混合料打交道,一直从事道路材料研究工作。而今,她带领团队遵照循环经济理论,以“低碳”为目标,在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应用上进行的研究探索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地位,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科研工作没有止境,我们技术迭代的步伐也从未停歇,我将带领科研团队立足公司‘十四五’规划,完善科技研发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体系,加快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对于未来,柳浩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剪纸非遗传承人陈玉梅:

  用剪纸寄托最美的冬奥祝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越

  “剪纸是个人与纸的对话,是用剪刀给纸赋予生命。”谈起对剪纸的理解,陈玉梅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样说。她的工作台旁堆满了红纸的碎屑,随着剪刀的飞舞旋转,没多久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就出现在了记者眼前。

  “听到能够为冬奥会设计剪纸的消息后,我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剪纸非遗传承人,我特别希望能够通过冬奥会把咱们中国的剪纸艺术传播出去。”陈玉梅说,她是北京市丰台区剪纸非遗传承人也是一位北京巧娘。她觉得自己和奥运会很有缘分,从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她都为奥运会剪纸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她为冬奥会总共设计了五幅作品,分别是天坛、长城、鸟巢、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如今,这些剪纸都会被放在运动员们的公寓里,让他们可以近距离感受美丽的中国剪纸艺术。

  “我选用的作品原型大多是中国地标性建筑,在选择长城时,我想到了运动员们在训练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希望长城作品能够给他们力量和鼓舞。为此,我还专门登上了长城去选择合适的景色和角度。”陈玉梅指着一幅长城剪纸作品说,这幅尺寸不大的作品线条繁复、细节精细,烽火台、砖块、山上的草木和祥云等元素都在里面呈现了出来。

  “我从小就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爱上了剪纸,剪纸艺术从技法上讲,是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作品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可能。”陈玉梅说着拿起另一幅作品天坛,“你看我在最上面的连接之处会设计镂空一点,这样就会更逼真,这些线条的镂空设计都要做到不多不少,才能更加精细。”

  在设计剪纸的过程中,陈玉梅不断追求精益求精,“每幅剪纸需要剪一天多,我需要剪几百幅,晚上经常会工作到十一点多,但我早上四点就醒了,因为一直都在想如何能够设计得更好。”在设计冬奥会的剪纸时,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完全不同,“延庆冬奥村的房子比较低矮,后边有山,我就将山也做了出来,而北京冬奥村我去的时候天气特别好,所以我就设计了许多留白。在每幅作品中,我都会加入小鸟、祥云、树木等元素,想体现出北京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表现绿色健康低碳的理念。”

  为了传承剪纸艺术,陈玉梅平时会参与许多活动创作剪纸作品,也会进入社区手把手教大家剪纸,“让我感到非常开心的是不仅老年人喜欢剪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剪纸艺术,剪纸材料易得、受众面广,所以我对剪纸传承也充满了信心。”她笑着说。

  “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冬奥会圆满成功,希望疫情能够赶快过去,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的快乐生活。”说完,陈玉梅拿起了自己新设计的剪纸,上面写着“丰台加油”“抗疫加油”等字样,又继续回到工作台开始忙碌起来。

【责任编辑:田昕禾】

故乡年味来自舌尖上的记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07 17:28:06

中美音乐人创作冬奥公益歌曲《燃烧的冬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06 22:53:00

诗文画中国 | 一带一路上的温暖瞬间—《潮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7 18:02:08

这把老刻刀传给了儿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7 17:13:10

当青春撞上“非遗”刺绣 | 温暖一平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6 15:26:44

诗文画中国|写好中国字—“福”来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1-25 15: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