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平 >正文

青平:强调“第一学历”是学历歧视的升级加强版

作者:程虹 孟嘉多 来源:中青在线2021年10月07日

如果本科不是“211”“985”名校,在一些用人单位面前,无论你后天取得多大成绩都会被无视,即使最终学历是硕士、博士,还是会在“只认第一学历”的“社会共识”面前败下阵来。用人单位只认“第一学历”,让不少奋斗者失去希望。


殊不知,“第一学历”概念压根儿就是某些用人单位创造出来的伪命题。继2014年回应“第一学历”问题之后,时隔7年,教育部不得不再次强调明确根本没有“第一学历”的概念。这个表态是教育部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的答复。这是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强调第一学历”亮明了态度。


出现“强调第一学历”的社会现象,用人单位难辞其咎。面对海量应聘者,用人单位为减少时间和试错成本,提高筛选效率,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也会用类似于“本科学历为211、985高校”条件要求“第一学历”。他们认为,既然大家都是硕士、博士,都是高层次人才,都很牛,但人家本科是北大清华,你本科是普通高校,说明人家一直牛,而你只是后来牛。


久而久之,“强调第一学历”的用人标准逐渐形成了气候,甚至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社会共识。用固定的眼光全盘否定了人的成长与进步,如此学历歧视,社会和人的改良进步意义何在?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985工程”共有39所,“211工程”共有116所。名校资源名额有限,光靠知名高校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中国这样的大国对于人才的渴求。用人单位人为设立“第一学历”门槛,对非名校学生的努力拼搏造成严重打击。


实际上,后天努力培养出的人才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力量不容忽视,如“第一学历”为初中的华罗庚,凭借努力成为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本科为湘潭大学的袁亚湘,最终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拘泥于“第一学历”,显然与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背道而驰,只会加重社会的“学历至上”不良风气,促成公众形成固化的教育观念,也造成名校独木桥更加拥堵,教育资源匹配严重失衡,各种辅导班等畸形的教育竞争现象难以消除。更重要的是,会让非名校的大学生失去奋斗的动力,造成大量人才浪费和人才断层。


泰山不让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捐细流而就其深。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经学致用的优秀人才。人才导向最终落实到一个“用”字上,就要不拘一格。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用人单位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强调“第一学历”看似只是用人单位的个体行为,但一旦形成社会潜规则,就会对国家用人选人导向产生巨大负面影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是关乎国运的大事,用人单位无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还是站在自身实用角度,都应认识到学历歧视的危害性,应形成以实际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把“强调第一学历”的意识彻底抛弃。


本栏特约评论员 程虹 孟嘉多


【责任编辑:袁瑞,王俊秀】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