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师箴 | 熊金武: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09月26日

“教授即是大学”,这是诺贝尔奖得主拉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他们的品德和思想,时时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学生。而一所学校教师的品格和气质,更会在各个层面上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精神风骨。


法大之所以为法大,正是因为法大拥有一批师风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的教师,今天我们将这些老师们曾经对学术、对人生的思考,重新整理,凝练成全新的“师箴”栏目,希望更多的法大人,能够从这些师者的话语中,获得共鸣、获得启发、获得力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法大教师,通过“师箴”栏目与大家分享所思所感,凝练人生精华,诉说生活感悟,我们期待您的关注。






师者介绍 

熊金武,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美国Trinity College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秘书长,量化历史研究轮值主编。获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学名师、中国政法大学端升青年学者等荣誉。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和法治企业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9部,论文80余篇。


本期师箴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

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这是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谢短篇》中围绕古今关系而谈的一句话,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意思就是历史使人明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果罔顾历史,就如同瞎子一样,很可能重蹈覆辙。“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子·形势》)。历史虽然不会重复,却惊人相似。相对于其他文明,中国人的历史厚重感是最强的。五千年连续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而我们生活在历史中,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从事历史维度的经济学教研,也是基于这种历史的兴趣,常感古人诚不欺我。在观察当前的一些人和事的时候,如果带有动态的历史眼光,那么我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会与众不同。第二个方面意思是说,虽然历史是有益的,却不可以陷入“空对空”的谈历史,变得愚昧迂执,而应该实事求是。只有提高对今日事物的认识水平,才能真正的更好的理解古人。自古以来,大历史学家无不是对整个社会有深刻体会和认识后,才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大著的。整体上,这句话两个方面的意思类似一种否定之否定,提醒人们治学要了解古今,从历史看今天,从今天看历史,循序渐进,才能明晓更高层次的事理。这是我这几年的一点感受。


所授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理念



我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金融史》等教学,在此汇报一点感受。学习是师生协同做学问的过程,师生在某种角度上是一起学习的朋友。那么一个好的学问应该是怎样的呢?就经济学而言,熊彼特提出科学的经济学分析应该包括历史、统计和理论三种工具。例如历史可以提高人们思维的长度,统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量化思维,理论有利于人们逻辑演绎。一个好的学问应该是三者的统一。同时,近些年我去了很多企业、地方政府等调研,深刻感觉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科领域内都出现了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单一学科知识很难应对复杂性实际问题。实践至少是与历史、统计和理论一样重要的治学方法。任何理论都要实践检验;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统计也是描述分析实践问题的一种方法。所以,我常在课堂上除了介绍统计方法、经济学理论和历史事实外,更愿意介绍调研中收获的故事。



在法大教学生活的感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最深的感受是人好。中国政法大学学风端正,学习氛围浓厚。目前商学院实现了本科生导师制,我常与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一起交流,深刻感到同学很优秀,情商智商都很高。能够与这么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是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荣幸。


同学们也让我受益良多。例如我经常鼓励同学们调研10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历史,包括身边的企业家、企业、农民工等成长历程,自己家庭或家乡的经济史等。因为要增强同学们的经济直觉以及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感受,最好的方式就是社会调研。同学们自己发掘来的知识会体会更深。这是比我单方面讲授更有利于同学们成长的方法。结果发现,每一份同学们提交的作业,都是一篇精彩的调研报告。同学们都收获了知识和情怀。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有一位同学为了调研珠三角小微企业在疫情下的情况,还切身体会的去企业实习了2天,然后再写出了该企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及其感受。同学们这种治学精神让我很感动。


教学过程中难忘的经历


我讲当代中国工业化问题的时候,就介绍了调研港珠澳大桥、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等的体会,介绍访谈林鸣、管彤贤等优秀工程师和企业家,回顾了疏浚产业百年发展历程。我发现,同学们通过这些故事,对中国工业成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更加的感兴趣。有一个同学情不自禁的跟我说,听完了课就产生了实业报国的想法。这个故事对我有一定的触动,家国情怀自然在同学们心中,我也更多把课堂教学与调研案例结合起来讲授。


对法大学子的建议


同学们千里迢迢来法大求学,付出了很多,应该珍惜宝贵的在校学习时光。当然,学习是终身的、全面的、无止境的,需要持之以恒。最后介绍一个朋友给大家,她就是书,是陪伴终身的良师益友。

【责任编辑:曹竞】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