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双减”落地效果如何?北京:学生入校时间和参加课后服务不搞“一刀切”

作者: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9月16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新学期已经开学半个月,北京版的“双减”新政也已经实施两周,这些政策实施的怎样?学生家长学校在实施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对家长接送孩子、作业负担等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他强调,学校要按照往常的时间敞开校门,为家长送孩子提供便利。同时,课后服务也并不是“一刀切”地要求每个学生从周一到周五都必须参加到17:30。

早上上学:学校要按照往常的时间开校门,为家长送孩子提供便利

新学期,北京市中小学有了新的上课时间:小学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不过,很多家长的上班时间并没有变,按照新的时间送孩子就可能迟到,对于这种情况,李奕提出,北京将在严格落实上课时间的同时,各学校要按照以往的时间敞开校门,为家长送孩子提供便利。

李奕介绍,这次“双减”是一次系统变革工程,校内、校外都有相应的变化。尽管有前期的制度设计和整体安排,但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特别是对北京这种特大型的城市,拥有不同类型的家庭,确实会有部分家长遇到一些困难。学校要尽最大可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支撑,这其中包括解决家庭送孩子的实际困难。

“在这项改革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李奕说,学校按照原来的时间点开门,同时安排好孩子送来以后到正式上课的这段时间,为孩子合理安排户外运动或户内阅读等任务。家长要尽可能把上班时间调整好,让孩子晚一点起床,多睡一会儿。社会方面,则希望用人单位能够理解和关怀有接送孩子需求的职工,在管理措施上体现弹性,让职工早上上班时间更宽裕。

课后服务:不搞“一刀切”

目前,北京市提出中小学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课后服务,那么学生是否周一到周五都要参加课后服务?是否必须到17:30?李奕对此强调,并不是“一刀切”地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到17:30或者每天都要参加课后服务。

“我们要求学校提供覆盖周一至周五、下午15:30到17:30时段的课后服务,但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和家庭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李奕说,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多元需求,学校在课后服务活动供给上也力求做到多元化。比如,提供包括学科类作业辅导、体育类、综合素质类等丰富的、个性化的课后服务内容。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并自愿参加。

李奕介绍,开学后,不少学校做了充分的家校沟通或者问卷调查,发现初中学生的家长对于学科类辅导的要求非常迫切,不少学校打破了原来的班级划分进行了分类辅导,在课后服务时间既能帮助部分学生把当日作业完成好,也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提高性的供给。

目前,北京很多学校也在引进其他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特别是通过学区内、集团内干部教师的交流轮岗,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吸引力。

与此同时,家长与学校也要保持沟通,家长与老师一同细致诊断孩子的优势和劣势,真正有效做到“扬长”和“补短”。

关于作业:减去“繁难偏怪”、提高整体质量

“双减”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减少学生作业负担。新学期,北京很多中小学生的作业确实明显“少了”,但有些家长却“慌了”:没有作业真能行吗?怎么检验和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家长甚至开始了解“一对一”了。

李奕强调,“双减”对作业的要求是“减量提质”,减去那些机械、重复、无效的“繁难偏怪”的作业,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让所留的作业具有诊断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老师要通过判作业环节把孩子的学习的状态“判出来”,从作业中看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

李奕同时提出,提高作业质量,需要提升学校整体的教研质量。北京在促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过程中,特别注意把一些骨干、特级教师流动到教研组的岗位上,目的就是要利用这些教师的经验去研究高质量、少而精的作业。“目前,很多教师为新学校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方案,通过与教研组的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学科类作业辅导的效果。”李奕说。

对于家长的焦虑,李奕建议家长们一定要慎重,要优先保证孩子在校学习状态和夜间睡眠时长。“我们反对‘一刀切’或者简单地把时间交给培训,这样其实效率不高,孩子也未必能够获得很好的效益。”李奕说。

“过去,我们经常看到令人痛心的场景:周末,家长匆匆接送孩子从一个补习班到另一个补习班,为了赶时间一家人挤在车里或者在路边吃快餐;而新学期开学后,大家终于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李奕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都是他进行教育消费的领域,尽管消费的方式不一样,但都能提供重要的教育供给。其中,有一些宝贵的教育要素是学校给不了的,需要孩子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习得,如果孩子将校外时间全部花费在补习班上,而失去了学习真正本领的机会,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责任编辑:原春琳】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