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800多英魂回家 背后故事震慑人心!

作者:周围围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2021年09月08日

主播君的话


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帮助了80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收集了全国25个省份和地区684座烈士陵园信息;直接推动全国全国人大代表提议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动“烈士寻亲政府公共平台”建立......这就是宁波海曙区志愿者协会专职志愿者孙嘉怿发起的“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



每一次

寻找

都是一段

刻骨铭心的故事


每一个

故事

都是一生

难以割舍的挂念。


引子


对孙嘉怿来说,“烈士回家”是她最关注的信息。


“退伍军人事务部公布25枚与烈士遗骸同时发现的印章,向全社会征集线索为烈士寻找亲人,我们的志愿者在网上参与了信息的比对和分析,郭玉文、杨翌梅两位志愿者实地找到了李云姗烈士的亲人,还在做DNA鉴定,才能最终确定。”孙嘉怿告诉记者。


每年祖国以最高礼仪接客葬异乡英烈回家,孙嘉怿既激动又感伤,一批又一批的英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今日之中国,是昨日之中国先烈们用牺牲换来的。”


特殊的“蜜月之旅”


志愿者兰钢是孙嘉怿的“师傅”,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孙嘉怿才走上了为烈士寻亲的路。


孙嘉怿说兰钢老师给了她一种震撼,“每次看到兰钢老师发布的信息,都有种说不出的感受。”


后来,孙嘉怿利用每次旅行的时间,去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看每一块墓碑,算每一块墓碑上烈士牺牲时的年龄,“他们大部分是那样的年轻。我常常想,每个人都有十七八岁的青春年华,可是他们十七八岁走上了战场,他们二十几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2年,新婚的孙嘉怿做出了另类的选择:带着先生一起再去一次云南,沿着边境线去到那些烈士陵园去到那些当年的旧战场。


蜜月之旅从滇西的国殇墓园到龙陵松山战役的战场,从边陲小镇麻栗坡到中越边境线上的老山主峰,孙嘉怿一路祭奠英烈,同时通过微博(网名“猫小喵滴兔子”)向网友们介绍那些烈士陵园的位置和具体情况。


在腾冲时,孙嘉怿和先生住在当地一位老爷爷家里。聊到出行计划时,老爷爷提醒,“不要忘了国殇墓园隔壁,还有一个解放军陵园。”


去到国殇墓园后,孙嘉怿来到仅一墙之隔的解放军陵园,烈士们安静地躺在西南边陲的青松翠柏里,前来祭扫的人不多。回去后,她马上将这个小陵园的信息发到网上,告诉网友。


对于这趟看似“折腾”的蜜月旅行,孙嘉怿却兴致满满。9年前云南的交通并不发达,烈士陵园和战场遗址比较分散。“想去云南南边,就得回昆明转车,想去云南西边,也得先回昆明转车。”


15天的“蜜月”旅行,她和先生不知道在昆明中转了多少回,松山战役旧址、麻栗坡烈士陵园……她一路走、一路拍、一路分享。



第一次帮烈属“寻亲”


随着“猫小喵滴兔子”微博粉丝越来越多,寻亲的烈属主动找上来。


第一次帮烈属找到亲人时的成就感,孙嘉怿至今记得。


2016年8月,有一个安徽太和的烈属,辗转找到她,给她留言:您好,看到您经常到烈士陵园去,想请您帮忙寻找一下我的小爷爷王心恒,他去打仗之后就和家里断了联系,老一辈说他大概牺牲在宁波。现在过年的时候家里也都给他摆上碗筷,希望他能回来。


这位烈属是王心恒的侄子,无意中在当地一家纪念馆里找到了一段关于王心恒的介绍,说王心恒牺牲在宁波。


“什么材料都没有,这该怎么找?”孙嘉怿虽然心里没底,但是满口答应“没事,没事,我一定会帮你找到的,你放心!”


“当时还没有退伍军人事务局。”孙嘉怿首先想到找民政局,但毫无收获,工作人员提示她可以去烈士陵园去找找看。


之后,孙嘉怿便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花了两个周末把宁波大大小小烈士陵园的墓碑找了个遍。


这期间,孙嘉怿还干了一件事,“估计今后还会有人找,这次我一边找,一边一个个把每个墓碑拍照存档。”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嘉怿第二周末在樟村烈士陵园终于找到了王心恒的名字。“看到王心恒名字那一刻,别提有多高兴……”她至今讲述第一次寻找到烈士时的情形,还都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


“我立马给烈属打电话”,当时她激动得手都是抖的,“牺牲几十年了啊,终于被找到了。”


通完电话,已是下午四点多,孙嘉怿赶紧跑去商店,“周边没有鲜花店,我就用香烟和酒敬上。”并说:“老英雄,你的家人没有忘记你,他们让我来寻找你,过段时间他们也会来的”,心里还默默地认了这门亲戚,想着今后每年来祭拜。


“和烈属通电话告知找到了的那一刹那,电话那头就‘哇’地哭起来了,这位烈士十六七岁从老家出来,一直毫无音讯……”孙嘉怿说。


在与烈属沟通了解之后,王心恒短暂的一生浮现在孙嘉怿眼前,“王心恒,1922年出生,在解放宁波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忽然,感觉烈士与自己是如此亲近,说着说着,她留下了眼泪。


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


第一次为烈士家属完成心愿,让孙嘉怿更加坚定了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行动。


可是,“我可以为这些烈士做一些什么?怎么做烈士的资料?我一个人又能帮助多少?”


2016年底,孙嘉怿又一次在互联网上接到了一位烈士家属的求助,她赶紧要了对方联系,他们在电话里沟通了整整两个多小时。


黄军平去过朝鲜烈士陵园,他用手机拍摄了5分钟左右时长,近1万个名字的烈士名录,想着,国内还有很多烈属想找到家人,这些名字里或许就藏着希望。


可是,整理这些材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籍贯不详、番号不详、还有很多同名同姓的英烈信息无法确认。


两人通完电话,孙嘉怿之前想的事,一下全部找到了解决方法。


说干就干,第二天孙嘉怿就在微博上发起了“#我为烈士来寻亲#”这个公益话题,号召网友们一起整理烈士信息,一起为烈士寻亲。


那一次,通过孙嘉怿的个人影响力,招募到了26名青年志愿者,开始整理黄军平从朝鲜带回的烈士墓地视频中一祯祯截图英烈墙的名字,把一个个的名字输入表格,再从中华英烈网的烈士数据库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英烈数据库双向比对烈士的身份户籍资料,最终确定烈士的准确个人信息。


“因为害怕用代码软件会出现名字错误,同名烈士身份无法识别等BUG,所以所有的信息我们都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手工输入。”孙嘉怿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理和匹配,在2017年清明节前夕,#我为烈士来寻亲#按照省份属地分类发布了第一批1000名志愿军在朝安葬地信息,得到了网友的大量转发,也引起了各属地媒体的关注和接力。


孙嘉怿说,这个名单经过整理、发布和后续对接之后,一大批烈属找到了自己亲人的安葬地,陆续前往朝鲜扫墓祭奠。


这次网络活动的成功,让孙嘉怿和志愿者团队看到了网络的力量和社会各界对烈士寻亲的关注,她和团队一起商量调整#我为烈士来寻亲#的思路,以整理烈士资料组为核心,向全网招募青年旅友、骑友、军迷,到全国各地的烈士陵园就近拍摄烈士墓碑照片,补充烈士安葬地数据库。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他们主动走进家乡的陵园带回一条条烈士信息。




一个庞大、详实的烈士信息数据库被搭建起来,孙嘉怿也逐渐意识到数据信息化、系统化在寻人过程中的重要性。


2018年,孙嘉怿在微博上说:黄军平叔叔,他们这些老头儿才是真榜样,绝大部分都是他们拍好整的,我的小团队是90后新生代接班加整理发布。


孙嘉怿还提出自己的构想:帮这些老叔叔们做一个公众号或者网站,能在地图上把陵园定位出来,然后点击进入就会出现安葬的烈士名单籍贯简单履历,然后也可以按城市为单位,跳出来这个市的已整理陵园和这个市客葬异地的烈士数据,逐步优化起来后我们就可以。向网友征集烈士的相片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关键字跳出带有烈士名字的相关回忆记录战争背景等史料,这样。那些烈士就等于“复活”了,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当中一个普通的名字了。


 “一开始很多人抱着好奇心加入我们,后来碰到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同家乡的烈士,又会有所启发。”孙嘉怿说。


随着志愿者团队的壮大,越来越多新发布的寻亲信息不再石沉大海,“就像一个个小灯泡,原来是灭的,现在都被点亮了,有了回应,我们会感到非常有意义。”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吕卉老师了解到“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事迹后来到宁波走访调研,回去之后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021年4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首次公布了100位烈士的寻亲信息,同时向全社会征集线索,为烈士寻找亲人。

两次赴朝仍未找到“伯父”


黄军平找到了网络上大有名气的“猫小喵滴兔子”孙嘉怿,他的求助信息这样写道:您好,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黄建国的后代黄军平。2016年8月,我和几位烈士后代一起远赴朝鲜寻找伯父黄建国的安葬地,很遗憾没有找到。我把两个烈士陵园1万余名烈士的名字都拍了回来,不知道这些烈士的家属是不是也和我们家一样苦苦寻找亲人安葬地几十年。我想请你一起整理烈士的资料,帮助烈士寻亲。


黄军平是陕西咸阳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的二伯黄建国牺牲在朝鲜战场,祖母因为接受不了儿子的牺牲哭瞎了双眼。爷爷考虑到其膝下没有子嗣,就将黄军平过继过去。


黄军平还记得,小时候上学时,语文老师讲解课本上邱少云的故事时,对着全班同学说,他的亲人是志愿军英烈,谁都不能欺负他。“因为当时家里挂着‘光荣烈属’牌子”。看着其他小朋友投来的羡慕眼神,黄军平第一次对志愿军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情感。


可遗憾的是,全家一直都不知道伯父安葬在哪,也很少提起这事,直到爷爷去世前叮嘱他,“看看能不能找到伯父的安葬地?”


黄军平说,当年爷爷怕奶奶太过伤心,就将二伯的遗物烧掉了,只留下烈士证藏在老式柜子里。只在清明时,一家人到十字路口,面朝东方,烧香祭奠。


黄军平20岁时就开始在地图上找,当时只看到地图上有个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在地图上看,这个地方离陕西很远,去一趟很不容易。”


他开始攒钱,小心翼翼地揣着烈士证。很长一段时间,去朝鲜寻找伯父的安葬地,成了黄军平心心念念地大事。


2016年,黄军平在烈士群看到朝鲜有2个烈士陵园修葺完成。“像我这样的烈属有很多,我们有个烈士群,彼此互通信息。”他觉得去朝鲜有希望了。


很快有人组织去朝鲜扫墓,黄军平报名了。


这些年,黄军平做了很多功课,把朝鲜战争研究了遍,找到了伯父所在的部队番号,具体在朝鲜哪片区域战斗。


“其实第一次去朝鲜,我所去的地方不是伯父在的地方,但我还是要去。”黄军平说:“如果我不去朝鲜,不踏上这片土地,根本不会知道那里的状况。”


第一次去朝鲜,黄军平没有找到伯父的埋葬地。


黄军平说:“其实我去朝鲜的时候还是很自私的想法,只是为了寻找伯父。”


直到走进朝鲜开城烈士陵园,那种感觉,黄军平无法用语言表述。


朝鲜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同行的10名烈属举行了简短的仪式,然后一起放声大哭——仿佛这些坟墓里躺着的都是自己的亲人,而他们是代表家乡来看看他们,来祭奠他们。


黄军平说:“自己从来没出过国,第一次去朝鲜,如同演电影一般。当年二伯和我一样,从丹东入朝,我是坐着火车,二伯可能是从桥上走过去。我踏着二伯的足迹来寻找他。”


这趟朝鲜之旅,虽然未能找到二伯,但他将朝鲜烈士陵园中三十五米长的烈士墙名录,用手机一一拍摄了下来带回国内。


2018年清明节,黄军平和孙嘉怿一同前往,这是他第二次去朝鲜寻找伯父。


这次,黄军平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二伯。他从朝鲜带回一小块土,将其埋在奶奶的坟前,留个念想。


“我知道二伯所在的部队停战时在三八线附近,三八线是双方两公里内都不能靠近的地方,二伯就在那里。”黄军平说。


目前这个地方还没解封,他仍在期盼解封的那一天。



白发苍苍的老人寻找父亲



2018年清明节,孙嘉怿带着全国网友寄来的“乡土”和甬贵两地孩子们写给异国他乡志愿军烈士们的信件与全国各地寻亲成功的烈士家属们一起前往朝鲜。



“当我们聚集在中朝边境小城丹东鸭绿江断桥上时,许多烈属泪流满面,他们有的是烈士的子女,有的是烈士的弟弟妹妹,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去往朝鲜,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他们要去完成整个家族半个世纪没有完成的心愿,为烈士亲人扫墓。”孙嘉怿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在朝鲜的七天里,寻亲团除了参加中国大使馆的清明公祭外,其余时间都穿梭于朝鲜境内的各大志愿军烈士陵园,孙嘉怿说:“这一行,我见证了一幕又一幕痛哭的场景。”


在寻亲的队伍中,有一位拄着拐杖的70多岁老人陈传文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白发苍苍的陈传文两夫妻,相互搀扶,步履蹒跚。这对古稀老人第一次来到朝鲜,为的是寻找自己牺牲在朝鲜战场的父亲陈士成。


老人说,父亲原本是南京土特产公司的一名汽车司机。1951年下半年,因为前线战事吃紧,尤其是后勤运输跟不上,部队面向全国各地招募驾驶员。同时,考虑到战争的残酷性,希望找结过婚、有子女的。


 “当时父亲也就28、29岁,思想先进,一听自己符合条件,就主动报名,奔赴战场,留下母亲和我们兄弟姊妹4人。那一年,我也就4岁。”陈传文说着,抹了抹眼角涌出的泪。


 “大概一年之后,前线传来消息,父亲为了引开飞机轰炸,保护战友和基地的安全,跳上自己的运输车开出去做‘目标’,遭到美国军机轰炸壮烈牺牲。”在陈传文保存的资料中,有封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二团的手写信,向家属表达了悼念之情。


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福山面大阳里——这是书信里写着的地址,但并没有写着具体的陵园墓地。为此,陈传文特意在2018年清明节前夕,赶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希望能够找到父亲的骸骨所在地。


在朝鲜的烈士陵园里,老人拄着拐杖,放声哭喊,“老爸,你到底在哪里?”“老爸,你不要躲了,赶紧出来吧!”。他记得,母亲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不肯放,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找到父亲,带他回来。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现场的每一位,孙嘉怿说:“当时,眼泪不由自主的往下掉,那个晚上我怎么都睡不着,白天的种种在我的脑海里拼命地翻滚,烈士到底在哪里?大同郡到底有没有烈士陵园,怎样才能去到?一个个问题让我辗转反侧。”


离开朝鲜的那个清晨,倍感失落的老俩口,来到所住宾馆西面的小山坡,在这个距离父亲可能埋葬地20来公里的地方,点上蜡烛,烧上纸钱,跟父亲说说话。


老人颤颤悠悠地跪下,颤颤悠悠地掏出一家老小的旧照片,然后毕恭毕敬地面向父亲的照片磕头,一下,两下,三下,雪白的银丝在微风中飘动。


那次回来之后,孙嘉怿始终挂记着陈传文老人,她通过“我为烈士来寻亲”想尽各种办法,一位和朝鲜有着良好关系的友人赵斌主动愿意提供帮助。他做中朝贸易,常年来往于中朝之间。


孙嘉怿还记得,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赵斌,他就是带着香烟和酒去了烈士陵园。赵斌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最终在朝鲜大同郡找到了烈士陵园。


赵斌拍回来了烈士墓地的照片,孙嘉怿查看实地拍到的陵园照片,发现在平壤新建的顺安烈士陵园有陈士成烈士的名字,只是里头刻着的名字,把“士”写成了“世”。


确认找到陈士成父亲之后,孙嘉怿带上了烈士墓地的照片,带着先生和女儿,一家三口一起去了南京陈传文老人家中,“我让女儿为陈传文老人送上了一枚纪念章,以此纪念他的烈士父亲,以此纪念68年的寻找终于成功。”


“我们围在一起包了一顿团圆饺子,在桌上特意摆上了两份餐具两份热腾腾的水饺,老人说:‘爸爸妈妈,今天我们一家终于可以团圆了!’”从那以后,孙嘉怿成了陈传文的“干女儿”。


赵斌说,这次帮助寻亲,对自己也是一次洗礼和教育。“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开口,为烈士寻亲,我能在朝鲜助一臂之力。”如今,赵斌成为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者团队的主要成员。

寻找从未见过的“兄长”


有人对孙嘉怿的做法表示不理解,有自己的工作和小孩,哪有闲工夫干这个?寻找的烈士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值吗?


孙嘉怿总是淡淡回复:“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也是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啊。”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的自发行动,为烈士寻亲铺平了道路。


孙嘉怿回忆说:“毛阿根烈士的寻找,最快捷。当时接到烈士家属的寻亲信息,我大概5分钟就找到了安葬地。”


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孙嘉怿还是和团队成员一起再核实了一遍,然后告诉烈属。


毛阿根,宁波籍志愿军烈士。20多年来,全家人都是在北仑当地的烈士陵园墓碑祭奠,那是一个只有墓碑的衣冠冢。


2020年10月,毛阿根烈士的侄女毛海英联系上了孙嘉怿,拿到了大伯所埋葬的平壤市顺安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相关的照片和资料。


毛海英的父亲毛祥明,是毛阿根烈士的亲弟弟。兄弟俩的年纪差了20多岁,几乎是隔了一代人,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1953年,得知长子牺牲朝鲜的消息后,毛阿根的母亲悲痛欲绝,精神状态一直不佳,直到46岁才又诞下一子。


 “爸爸说,当年大伯去参加志愿军是瞒着家里头的,他只是说要去宁波读书学习,不想直接报名去了朝鲜战场,而且再也没有回来。”毛海英说。


关于毛阿根的点点滴滴,毛家都悉心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用画框装裱起来;数十年前所在乡镇抗美援朝增产节约委员会赠送的“光荣之家”木牌,也好好收藏着;当年寄回来的烈士遗物,比如慰问志愿军的方巾,则捐给了北仑区烈士纪念馆……


“等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知道了大伯在朝鲜确切的安葬地。”毛海英说。她的父亲毛祥明也倍感欣慰。老人家今年68岁,身体很好,就想着亲自去趟朝鲜把哥哥接回来,让他可以回到祖国、回到家乡。


今年端午,孙嘉怿带着宁波市中原小学少先队员们,手捧用现代技术修复而成的毛阿根烈士照片,沿着当年烈士离开家的老街,步行送烈士回家。到烈士家中后,少先队员将毛阿根烈士照片交给亲属,并敬少先队礼。


毛海英告诉记者:“家人专门准备了一个房间悬挂这张照片和摆放烈士证,父母会每天点香,迎接大伯的英魂回家。”



在这面毛阿根烈士名字出现的英烈墙上,共有720名志愿军烈士,其中有名烈士609人,无名烈士111人(因安葬时无法确认身份所致)。因为战争残酷、时间久远和档案抄写等种种因素,至今仍有少数烈士姓名无法核定。


烈士,我们应该铭记的人


随着#我为烈士来寻亲#线上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宁波海曙区志愿者协会的一名专 职志愿者的孙嘉怿又 发起了线下“百场英烈故事进校园”“战地青春-烈士遗像修复计划”等活动。


“毛阿根烈士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常年拿着儿子唯一的一张照片以泪洗面,这张照片已经模糊不清了,已经看不清人的轮廓。”孙嘉怿说,“有的烈士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在媒体牵线对接下,浙江传媒学院组建了一支画像团队,开启了“战地青春-烈士遗像修复计划”。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漫插画系主任武小锋是团队成员之一。


武小锋说:“烈士将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国家,这样的精神不仅要存在亲属的记忆中,我们想通过为烈士画像的形式,通过素描这种最直接的艺术手段和最真切的表达方式,让更多人敬仰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这个哥哥,帅不帅?这是我们宁波籍的烈士。”孙嘉怿还将把烈士生平事迹与为烈士寻亲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串联成宣讲作品,计划在校园内开展百场演讲。



#我为烈士来寻亲#发起5年来,帮助800多名客葬异乡的革命烈士找到亲属,通过全国志愿者收集到的烈士陵园有684座,分布全国25个省份和地区。通过留学生和海外华人华侨收集到了包括朝鲜,越南,巴基斯坦,老挝,坦桑尼亚等国的中国烈士陵园烈士信息两万余名。

2021年5月,孙嘉怿代表宁波海曙团区委、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参加2021年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我为烈士来寻亲·客葬异乡英烈回家”志愿服务项目以全场最高分荣获金奖。

至今,在微博#我为烈士来寻亲#话题导语中这样写着:为客葬异乡英烈寻找亲人,为烈属寻找烈士亲人的安葬地。所有资料是全国各地200余位志愿者接力拍摄登记匹配整理完成,我们都是志愿者,不收取任何费用,祭扫活动费用自理或根据相关政策减免。


最近,项目还联合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文化财产保护中心”共同开启“我为烈士修遗物”活动,用专业技术修复烈属们保存数十年的包括烈士证、信件等在内的文书类遗物。


黄军平很感激这群年轻人,帮着那么多烈属做了一些事情。“这些孩子是国家这一代的希望。还好,这些烈士的故事,并没有被遗忘。”他说。



“00后”黄妍丽,资料整理组志愿者,来自浙江杭州,经常以团队名义给烈士献鲜花;“90后”温常卿,丹东振安区烈士陵园管理员,守护着858位烈士长眠的3000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园;泉州姑娘王玉茹是中国邮政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只身一人几次上山拍摄零散安葬的烈士墓;江苏网友君涛,被誉为圈内“半仙”,有研究县志对地域信息分析和研判的“绝活”;烟台姑娘米粒,组建了覆盖山东全省的9120公益寻亲志愿同盟,每次寻亲都一呼百应齐上阵,效率极高;一口四川话的邓玉明伯伯,为志愿军烈士寻亲这些年打了无数寻亲电话,他说自己是志愿军烈士的儿子,这是他的使命担当……


目前,这个志愿服务项目已吸引网络志愿者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其中核心志愿者26名,他们都是抱着一腔热血加入其中:“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磨难,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在寻亲的过程中,我们仿佛完成了人生的一次‘穿越’,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烈属们已经是古稀老人,这些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可以为他们做的事情”……




一桩桩一件件的寻亲故事,

家家一户户的成功案例

一位位加入热心公益的志愿者

一起拼凑成一幅家国情怀的画卷。

曾经,

在烽火战争年代,

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民志愿军;

在和平发展年代,

有这么一群可爱的青年志愿者,

他们一起组成今日可爱的中国。


— End —

此为本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ID:gqviewpoint)

记者/编辑:周围围  统筹 : 陈凤莉

【责任编辑:陈凤莉】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