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花几万元买“内推”“保offer”,可能落入美丽的陷阱

作者: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7月30日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近期在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留学生的网络社交圈中,关于求职辅导、“内推”“保offer”的广告五花八门。在相关商家的宣传中,很多学生通过其专业辅导和特定途径,顺利斩获投行、券商、事务所、互联网等行业的优质offer。这些求职服务的要价不菲,承诺能“内推”“保offer”的价格一般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个别“保offer”服务费用甚至高达数十万元,称之为“天价服务”也不为过。

除了其高收费引发争议之外,还有很多人怀疑商家的服务“承诺”能否兑现。有行业内的知情者透露:“确实有人签约后一两个月就幸运地找到了工作,可还有好多学生一直拿不到满意的offer,开始投诉、要求退费。”然而,即便存在服务质量不到位、行业准入门槛低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应届毕业生尤其是留学生掏钱“求帮忙”,其关键就在于商家抓住了求职者的焦虑感。用曾经在行业里工作过的人的话来说,“是因为每年都有五六十万名留学生回国求职,他们心态焦虑,又对求职机构没有认知,很容易掉入陷阱”。

事实上正是如此。且不说这些商家和机构能否真的能帮助求职者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便最终求职者遂愿了,其实很多时候也很难界定这背后的“功劳”到底以谁为主。很多求职者本身的学历与能力就是过硬的,不借助商家的帮助,他们照样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如今各大知名企业的招聘都比较正规,即便靠着“关系”侥幸混进去,若不能胜任工作,也未必就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多数求职者面对的焦虑,除了心态上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差的因素。在上述情况中,海外留学生的付费意图更强烈,他们未必不能靠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但刚刚回国时,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上可能较少,而一些商家正好抓住了信息不对称这点,展现自身在求职资源和信息上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便会把商家的帮助当成一个“保险绳”。

其实,只要能保证信息真实,依规办事,人们并不反对一些商家提供求职咨询服务。更重要的问题是:服务能否到位,收费是否合理,所谓“内推”是否符合就业公平原则。对于求职者而言,与其盲目相信商家,不如在求学期间就考虑清楚就业的难度与风险,尽可能地提高就业竞争力,凭自己的本事找工作。

【责任编辑:王钟的】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