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中山大学7年接力教育扶贫 云南大山少年圆梦中大

作者:林洁 李建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7月24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李建平)近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贾坤同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云南省凤庆县鲁史中学彝族学生何应喆手中。何应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中山大学的学子。 这是一个云南大山少年的追梦故事,也是中山大学的支教学生多年接力,让梦想成真的缩影。

4年前,当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骑着摩托车,翻越了几十里山路,到何应喆家里家访时,已是临近傍晚。家庭情况、近期学习、未来规划……支教学生们在何应喆家里跟他聊了很久,最后和他约定,以后要考上中山大学。遥不可及的目标,却在何应喆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何应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他们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即便最优秀的学生,距离考上中山大学这样的名校,也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何应喆说,“成绩最好的师兄师姐,能上的也就是普通一本学校,走出云南,考上双一流的名校,就是痴人说梦。”

2013年,中山大学开始对凤庆县实行定点帮扶。2014年,中山大学开始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鲁史中学进行支教援助。

初一时,何应喆在支教老师杨彦鹏的课上,头一次听到普通话;初二时,他成了支教老师徐述腾屋子里借阅书籍分享阅读体会的常客;初三时,他在支教团方仕杰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广东一所高中的夏令营,那是他第一次走到县城以外的世界;高一时,与其他9名同学一道参加了中山大学的“青翼计划”,在支教团钟滔老师带领下来到中山大学参观学习;高二时,他在支教老师叶惠珠的电影鉴赏课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思想光芒;高三时,在曾小晖老师等的助力下冲刺高考。

回想起来,每一年学校都在变化,而何应喆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动力也越来越足,那个模糊的梦想开始有方法、有路径,有了可以伸手触摸的轮廓,一步步清晰起来。直到2021年的高考,他以617分的好成绩被中山大学国家专项计划录取。

截至目前,中山大学已派出7届研究生24人到鲁史中学支教。这7年间,整个鲁史中学的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都在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们学校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他们功不可没。” 鲁史中学校长禹正强评价,他们是一支有爱心、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的队伍,不止教学,还有空就去学生家里走访,联系公益组织捐助贫困学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中山大学学生的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梁国胜】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