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职教视野

高职创业学院期待告别边缘化

作者: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7月23日

资料照片:在一个展会上,机器人“福匠”秀书法,写下“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视觉中国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双创”浪潮下,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了创业学院或部门,统筹负责“双创”人才培养工作。就在7月9日,来自高职院校的30支队伍奔赴北京,参加202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创新创业”赛项)全国总决赛。而这场比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设赛项,今年首次开赛。在学生参赛的同时,同期举行了以“赛创融合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为主题的全国高职创业学院院长研讨会。

    高职“双创”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大有前景”,但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不少高职院校创业学院院长表达出了热潮下的“近忧”。有院长透露,创业学院其实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课程体系设计在“摸着石头过河”,师资力量还很薄弱。

    不少创业导师和院长认为,要扭转双创学院边缘化趋势,需要高职院校真正重视“双创”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中深化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

    高职双创学院有自我认知困境

    从2003年起,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开始专注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据该校创业学院院长陈旭华观察,起初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一事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让学生去赚钱,铜臭味太足,不适合学校教育。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从国家层面开始提倡“双创”,让更多学生提前从象牙塔走出来,开始接触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加速了有创新创业潜力学生的成长,在校园里形成了创新创业的氛围。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被誉为职教版的“双一流”,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是“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多年以来,高职创业学院始终面临自我认知的困境。在与其他高职创业学院老师沟通中,湖南某高职双创学院院长李朝(化名)发现,到底什么是创新创业,学生不知道,高职的老师也不知道。

    她观察到,有学生想要创业,但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并不相关,学生就有疑问了,学校的专业学习有什么作用?如何把专业和创业相融合?这些问题实际上学院也在探索的过程中。

    自我认知的困境又反映在了课程体系设计的迷茫上。“对于整个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仅学生有点懵,连老师都有点搞不清楚,找不到路。”创新创业政策一直处于不断前进变化的状态,有时一看授课教案,李朝发现PPT里的政策内容早就过时了,甚至有的老师站在讲台上,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讲错了。

    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创课程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没有可参考标准”,长此以往,李朝觉得这类课程会打消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双创教育走偏。

    高职双创学院老师大多“半路出家”

    “双创”老师资源上也存在很明显的不平衡,很少有老师愿意专门去持续性地做“双创”研究,或专门参与到“双创”课程体系建设。据李朝观察,不少高职院校的“双创”导师队伍是临时搭建,大多由年轻的老师来担任指导老师,他们在这方面经验少,而且流动性又高,很难留住。留在创业学院的老师大多觉得没有专业垂直度,又很难全职参与。

    创业学院的老师平时需要负责带着学生打比赛,还要做专业教学,另外又有各种项目。“老师们都很忙很累,”但李朝发现创业导师们“忙得有点找不着北”。

    湖北一高职院校副校长对记者透露,该校从事“双创”教育的老师大多是刚进校不久的年轻老师,“他们时间充裕,愿意来创业学院锻炼”。

    师资资源分配不均、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创业学院越来越边缘化。一个让李朝至今回忆起来仍气愤的事情是:有一年学校教务处考虑到办学成本、师资情况,把一门“双创”课程由线下全部调到线上。

    “那不就变成了慕课了吗?学生跟老师见不了面,怎么去点亮学生创业的光芒,怎么去触动学生?”她得知后,立马跑到学校教务处商量,最后,学校将课程改为一半课时线下教学,一半课时线上教学。

    “双创学院在有的学校确实比较边缘化,很多事情需要靠老师自己去争取。”李朝坦言。

    陕西某高职学院副院长张威(化名)也有同样的感受,创业学院相比其他学院而言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资源会自然而然地向专业学院倾斜。如果把创业学院独立出来,涉及到一个课程管理权限的问题,比如课程时间权限、实践活动的权限等。在调度权、分配上,创业学院未必会占据优势。

    一位不愿具名的高职创业学院院长对记者分析,因为专业教师进入创业学院后没有原专业支撑,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又没有办法去评原专业职称,另外学校给予的资源和政策留不住人,部分专业老师进来后发现了这些问题,在创业学院呆了几年后只好选择离开。

    他建议,为鼓励实战型创业导师,学校可以减少课时量和繁琐的日常工作要求,而对项目实战业绩、指导学生创业、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任务标准可定高一点,对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可以给予合适的上升空间。

    高职创业学院的归属之困

    近年来,一个苗头越来越明显了,一所高职创业学院院长对记者透露,“高职创业学院的创业教育可能正在慢慢地往边缘靠了。”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合并创业学院,归于学生处、就业处、团委或者校企合作处等职能部门,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学院了,之前的创业学院院长人选也发生了调整。

    “一方面看,这可能是一件好事,说明创业教育慢慢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创业精神可以整合到正常的教学和校园生活之中。”这个创业学院院长对记者说,但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也担心这是不是给高职的创业学院敲响了一个警钟:“双创”教育是不是开始被边缘化了?

    据他观察,目前在高职院校里,双创学院的归属问题各有不同。起初,最流行的一种归属模式是将创业学院作为一个职能部门,来统筹整个学校的“双创”工作。

    这种模式可以整合全校的资源,但“它就像一个没有根的树”。这种模式中“双创”部门下面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人手也有限,很难与专业建设等中心工作结合,很难推进下去。

    另外一种模式是将创业学院与现有的职能部门合并,多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模式的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是,一旦职能部门的管辖内容多了,很多“双创”教育的变化就顾不上了,“变成了完成对方交代的任务,很可能发展为被动型的创业教育。”

    还有第三种模式,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双创学院与二级学院相结合,下面有电子商务、跨界电商、直播电商、商务数据分析应用等专业。这种模式可以依托专业来创业,做到专创融合。学生一进入学院可以接触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万一创业失败了,还有其他专业来支持,可以选择原有的专业来就业。

    不仅仅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大赛的研讨会上,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双创学院院长刘永超也认为,“创业学院不一定要独立生长,有时候与不同学科融合发展,也是一种发展的途径。”

    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始明确“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各专业普遍开设《市场营销》《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电商创业》等课程,将《创新创业》作为各专业的选修课,架构起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

    同时,一个正在进行的探索性方案是:以财经商贸专业为例,融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去,校内学生可以将本校财经商贸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还可以建立以专业课教师+财经商贸类教师的双导师团队进行课程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实践、科研平台,促进学生的创新主动性。

    刘永超认为,打造专创融合的体制,是未来创业学院向中心靠拢的一个可行性方案。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模式也存在不足,比如“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两条腿在走路,如果“双创”教育抓得紧,那专业教育就会受到影响。如果盯着专业教育的各种指标来做,“双创”教育的力量也受到制约。

    一位匿名的高职学院院长对记者提到,如果成立一个单独的学院,既没有垂直专业的参考书目,也没有对接的资源,那么假设完全独立出去后,对“双创”教育的发展就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吗?

    高职创业学院边缘化如何破局

    陈旭华认为,高职创业学院要走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他介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如开创了电商创业板,从大一入校就组班,边学习边创业,采用“导师+项目+学生”的培养模式。毕业时从创业班走出来的学生自主创业率高达95%。学院针对不同阶段创业的同学采用跨学院、跨专业的方式来组班,以游学、企业考察等方式代替传统课堂。达到规定的同学每学期课替代4门非专业核心课。目前已有天猫纸箱第一买家王佳荥从创业基地孵化,企业获得了千万元风投。

    在此次比赛中,刘永超就和多个企业达成了合作,在比赛期间就开始沟通直播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创新创业大赛就像一个引流池一样,让校企双方都进入,完成流量之间的互通互助。”刘永超介绍,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平台30个,建有5个省级校内实践基地,每年提供创新性实训项目、大师工作室项目等100余项,不断地扩容校企合作的人才池。

    也有高职院校在“抱团发展”,打造新型双创教育平台。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校牵头建设中英创新创业职业教育联盟,构建校企对接的国际化平台;在河南,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院校与院校、院校与企业抱团发展,打通产教融合的资源池。

    研讨会上,多所高职院校创业学院院长提到了加强专创融合、课赛融通、产教融合、深化校企融合等不同的破局思路。

    “目前,还没有哪个学校敢说我校的创业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大家都还在一个探索的阶段。”一位高职创业学院院长说道。

【责任编辑:梁国胜,张蕾】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