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正文

赓续百年薪火 青春融入祖国山河

北京大学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创新高

作者: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7月20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6月25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成为一片“红色海洋”,数百名毕业生穿着统一红色服装,在这里举行选调生出征仪式。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100多年前,革命先辈以北大为阵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最终擎起马克思主义火炬。100多年后,北大学子肩负起服务国家发展的使命,奔赴基层一线和西部地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大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人数达到历年之最。另据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选调生签约人数总体呈持续上涨态势。

    基层的味道是初心

    在出征仪式上,“老中青”三代北大人走上舞台,现场讲述自己服务人民、扎根基层的奋斗故事。

    80多岁的校友陈国荣1959年进入北大,当年抱着“要为国家造原子弹”的想法毅然选择了原子能专业。毕业后,他远赴西藏,在雪域高原坚守35年。

    北大2012届毕业生毕鹏分享了他在新疆喀什疏附县工作的经历。他说,“基层是把党的关怀送进每个群众家里的涓涓暖流;是看一眼脱贫群众再回家过年时的踏实。”

    作为新生代力量,北大法学院2021届硕士毕业生平措顿珠分享了自己选择返回西藏工作的原因。“作为高原孕育的孩子,如今我回到高原、回到壮阔江河的源头,也是回到自己的初心。”

    2018年,平措顿珠在北大本科毕业后,来到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支教,支教经历让他明白了基层对人才的渴望,“留在城市固然可以过得很好,但远没有在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地区实现的价值大”。

    在北大,为引导学生树立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观念,学校开展“事业观教育”,两年来已举办“我在祖国基层”报告会逾百场。

    在一次报告会中,95后主讲人高尚尚给平措顿珠留下深刻印象。高尚尚是甘肃平凉人,2018年毕业于北大护理学院。毕业后,他选择奔赴西藏基层,被安排在拉萨市达孜区邦堆乡工作。

    工作期间,他发挥自己专长,利用新媒体推出了一系列宣传当地的节目,并用更通俗、更高效的传播方式将相关政策传达给群众。

    “从北京来,做这个东西是很容易的,关键还是看愿不愿意做,愿不愿意在自己固有的位置上做一些创新。”高尚尚认为,选择到基层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为这里“真的很需要年轻人”。

    在高尚尚的影响下,平措顿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奔赴的理由是使命

    出征仪式特意设计了“点亮地图”环节:即将奔赴全国31个省区市的31位毕业生代表集结于台上,一盏盏明灯在台下座位区点亮,组成巨幅中国地图图案,象征他们即将奔赴祖国基层一线。

    事实上,青年学子就业观的变化,是一点点扩散开的。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余侨林,明白奔赴基层的意义是在参加了“知行计划”后。

    此前,通过在校实践,这个来自重庆的化学博士对行政工作产生了兴趣,但他并不知道该不该将此作为职业选择。

    于是,2020年暑假,余侨林报名参加了北大“知行计划”2020年地方党政机关暑期见习实践活动,并由他带队到重庆市璧山区,协助街道干部完成各项工作。

    在实践中,真实的基层工作被他“化验”“解析”。他曾参与协助人口普查工作,对一个个小区进行分析,并对一栋栋房屋进行画图标注,就是为了不遗漏任何人员的信息。

    基层工作虽然枯燥,但他发现了家乡的变化,意识到在这里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很多同学都留在大城市,条件虽好,但生活压力大。相比之下,在基层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改革开放之初,以1982年北大团委组织开展的“百村调查”为标志,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正式拉开。北大首位大学生村官吴奇修正是在参加过一次社会实践之后,立下了服务基层的志向。1987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吴奇修放弃了留京指标,选择回到湖南农村。此后,北大源源不断地为基层输送一批批优秀毕业生。

    走进新时代,为了帮助北大学子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基层,2015年和2018年,学校先后推出特色项目“鸿雁计划”和“知行计划”,选拔优秀学生骨干,特别是学生党员骨干,利用暑期扎根基层4-6周,熟悉党政机关运行情况,并结合课题贡献智力资源。从实施效果看,参加实习实践后,最终选择留在基层一线和西部地区的人数正逐渐增多。

    “扶上马、送一程、关怀一辈子”

    在出征仪式上,北大还启动了一项特殊计划——终身学习“薪火计划”。

    该计划将为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理论及知识技能的线上课程,内容涵盖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信息科学、文学传媒、哲学历史、医学健康等领域,助力提升毕业生服务基层的综合能力。

    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征微说,毕业不断线、离校不离心,学校始终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关怀一辈子”。

    近年,北大为赴基层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建立电子档案,并启动技术开发实现手机端的个人信息实时采集,针对不同阶段的现实困难分类施策,长期跟踪关注其成长轨迹。

    2019年10月,一个特殊的班级在北大开课。学员不是学生,而是来自西部12个省(区、市)的69名毕业生。这个班级被称为“薪火班”一期。

    “薪火班”学员由各地推荐,向多年工作在乡镇、街道等基层一线的干部倾斜。培训期间,学员每日参加不少于3场活动,授课教师均为相关领域的名师大家,同时还有小班讨论课以促进交流。

    陈征微表示,根据培训结束后的学员满意度调研,他们格外珍惜与专家学者对话的机会。学员将很多基层面临的现实问题直接抛给专家,征求他们的意见。“很及时、很解渴、很有用”成了大家的普遍反馈。

    2020年10月,“薪火班”第二期举办,71名学员来自29个省(区、市),在基层一线工作历练多年。

    “母校将永远关注你们、支持你们,做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和坚强后盾。”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说。在出征仪式上,他为2021届选择扎根基层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带来“奋斗第一课”。在讲话中,他勉励大家抱定宗旨、砥砺前行,始终坚守奉献精神,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开辟出人生的新天地。

    在出征仪式上,毕业生集体合唱《祖国不会忘记》,他们正如歌词所写,“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孙庆玲】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