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钱学森等老科学家学习 中科院年轻人行动起来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7月20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皓这两天多了一个新身份: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队员。

    7月15日,钱学森、赵九章、施雅风这些新中国科学史上响亮的名字,用来为3支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攻关突击队命名——来自力学所的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来自大气所的九章地球模拟科技突击队、来自西北院的施雅风冰冻圈科研攻关突击队。

    李文皓就是首批队员之一。包括他在内的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传承老科学家精神,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当突击队冠以钱学森先生名字的那一刻,感觉心中的弦猛地一紧,担子猛地一沉,而信念更加坚定。我们会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不负韶华,奋勇前进。”李文皓说。

    李文皓说:“成立突击队,奋战于科技创新、技术攻关的前线,就是要承担起重大任务的重担,加速从认识到实践、实践到总结、总结回归知识的过程,强化集成性、系统性的创新科技能力。”

    今年3月,中科院党组在全院开展“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一场用实际行动传承老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年运动,正在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殿堂开展。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说:“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呈现出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是中国科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在阴和俊看来,伟大精神造就伟大事业,中国科技之所以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短短70余年的时间,就取得“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量子科技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几代科学家发扬了听党指挥、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铸造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探月精神、载人深潜精神,形成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在众多取得卓越成就的老科学家中,有两位令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冰最为钦佩。第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始终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创立杂交水稻育种体系,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位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从事小麦杂交育种的前辈科学家李振声院士,他坚持不懈地开展小麦远缘杂交遗传与育种研究,攻克小麦远缘杂交育种这一世界难题,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17年前,受前辈科学家的鞭策与鼓舞,王冰选择加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开展水稻高产优质相关研究,立志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尽一分力。每当在研究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前辈科学家们刻苦攻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总能不断指引她战胜一个个“拦路虎”、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多年来,王冰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阐明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调控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机制,发现其在水稻绿色革命及高产品种选育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其相关工作入选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作为一名奋战在科研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抗‘国家责’,努力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王冰说。

    根据中科院统计,“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开展以来,已举行近30场巡回报告活动,听众近万人。如今成立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更是中科院青年科技工作者用行动传承老科学家精神的一个新起点。

    “新时代的中科院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勇闯科研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阴和俊说。

    面向未来,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已做好准备。李文皓说:“当下,我们的工作仍沿着钱学森先生的足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场内、在绵阳山中的风洞群里……用我们的青春和人生,谱写新的篇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