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视频
相关推荐

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看我国如何保障人民生活幸福、企业发展稳定

2021-07-17 来源:央视网

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用“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来形容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这其中就包括物价的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4%。不过,和CPI比较低的涨幅水平相比,上半年,受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影响,PPI也就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却同比上涨了5.1%,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价格指数表现为什么出现明显差异?全球大宗商品涨价是否会引发输入性通胀?中国经济面临哪些风险?

猪肉降价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猪肉上半年价格降幅达到19.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半年同比温和上涨0.5%,这和食品价格明显回落有着直接关系。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刘爱华:“食品价格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回落0.2%,从去年同期上涨16.2%转为下降0.2%,食品价格由涨转降,对整体价格水平下拉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据悉,由于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中央和地方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已于7月7日、7月14日分两批公开竞价收储,以避免猪肉“价低伤农”。而从最新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下半年食品价格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刘爱华:“影响食品价格比较大的两个因素,目前都是在改善的。一个是粮食价格,夏粮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1%,为粮食价格下一步稳定奠定了基础;再有就是生猪价格,目前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已经基本上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了。”

和消费端温和上涨的物价指数相比,今年上半年,生产端对于价格波动的感受则要明显许多。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也就是PPI同比上涨5.1%,5月份这一指数曾一度达到9%,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这也直接反映在许多生产加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一边是源源不断的客户订单,另一边是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产品不涨价,生产就亏本;产品涨价,则会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这正是2021年上半年以来,不少国内中小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共同困境。放眼全球,这也是疫情之后,经济恢复过程中,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给和需求错配的集中体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疫情导致了供应链断裂,供给端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大宗商品库存有明显下降。同时需求侧在疫情以后,得到了释放和反弹。供需的错配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可以看到全球层面通货膨胀。”

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纷纷创出高点。其中螺纹钢价格一度超过6000元/吨,年内最高涨幅超过40%;动力煤价格今年5月曾最高涨到944元/吨,涨幅同样超过40%;涨幅最引人注目的大宗商品是铁矿石,铁矿石期货价格指数从2020年最低时的每吨565元上涨到2021年最高时的每吨1310元,涨幅高达13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刘爱华:“从上半年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同比上涨92%,非能源价格上涨40%以上,涨幅确实是比较高的,也对我们国家的工业品价格形成了一定的输入性压力。”

除了阶段性的供需失衡,过度的货币投放被认为是此轮全球大宗商品涨价的主要推手。疫情暴发后,欧美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采取了非常规性货币政策,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疫情暴发以来,各国政府为救市大约推出了18万亿美元的扩张计划。这种方式短期内是为了稳住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运转,而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它的弊端也暴露出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疫情之后很多国家用量化宽松的政策,直接印钞票发现金,这样使得全世界流动性大量增加,即使供给不发生根本变化,过多的货币去追逐有限的供给,本身也会带来价格上涨压力。”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CPI、即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5.4%,环比上涨0.9%,创下最近13年以来最大环比涨幅。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涨幅达4.5%,创下近30年来最大同比涨幅。由于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也是全球各种大宗商品期货的定价货币,美国的通胀压力也很快向全球蔓延。与此同时,美联储近期表示,短期内无意上调利率,改变现有的货币政策,这也意味着全球性的通胀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将继续存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美国宏观货币政策,加入了两个目标,一个是通货膨胀的预期,还有就是经济恢复的实质性进展。一个很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要推动经济的恢复,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率。现在美国就业率,在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刺激经济快速恢复,美国可能会对通胀还有更大的容忍度,通胀的高点可能还并没有来临。”

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无疑也随时面临着外部形势的影响。不过,疫情以来,我国一直坚持较为稳健且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既保持了流动性的充裕,给市场形成稳定预期,另一方面,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精准施策。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提出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疫情暴发之后,中国在宏观政策的应对方面为宏观经济学做了一个样板,从早期没有采取大水漫灌,而是用比较精准的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组合,让经济逐渐恢复。现在随着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中国经济全面恢复,这个过程中虽然还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但是总的讲,从总量层面上宏观经济的应对,这个组合拳是非常成功的。”

一方面,我国主张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针对全球大宗商品涨价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境,国家多次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投放了首批国家储备铜、铝、锌,共计10万吨。另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我国已向市场投放了部分政府煤炭储备,在供需偏紧时段有效补充市场供应。

此外,各地政府也在出台针对性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在浙江,政府派出多路联企专员去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困境。

在东莞,政府一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各项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与行业协会等联手打造了统一的采购平台,帮助企业对比市场价格。

投放国家储备,引导上游企业增加供给、打击囤积居奇,维护市场秩序,一系列组合拳已经收到了效果。据了解,6月份,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价格下跌,直接带动PPI环比涨幅收窄;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输入性因素,能源类价格上涨。专家表示,随着供需矛盾缓解,调控政策效应持续显现,预期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明显减弱。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刘爱华:“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体系比较完整,工业产品的供应能力比较强,下游企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从这几个方面来讲,工业消费品总体上,从供求的基本面上来讲,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我们供需之间的矛盾并不是这么尖锐,除了一些局部的领域行业之外,总体上供过于求的态势还是存在的。这种情况下通胀的压力或者通胀的预期,更可能是美国或者欧盟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大量的原材料,或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所带来输入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合理管理预期,确保经济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应对通胀从长远讲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综合食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以及服务价格三个板块未来发展的态势判断,全年保持物价温和上涨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实现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也同样有基础、有条件。至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一方面,我们有政策定力和稳步恢复的经济基本面,不用过度担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大量位于产业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差,短期可能需要纾困解难,而长远来看,只有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练好内功,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外部风险。


制片人丨刘年 黄洁

编辑丨高琦 屠志娟 刘晓晨 王洪禹

摄像丨付鹏 席鸣

责编丨温娜 陈忠元

剪辑丨苗佳亮 郑昱

【责任编辑:侯歆钰】
物价
分享: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