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正文

花钱优化简历?别让包装过了头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7月17日

近日,有媒体记者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简历优化服务时,执笔者擅自在简历中添加工作内容和专业证书,当记者提出异议时,执笔者表示“不会有人深究”。而在另一家标价较高的店铺中,记者表示自己没有招聘单位要求的资格证书时,店铺客服称可以帮忙代办所需证书,并称“基本可以以假乱真”。据悉,某电商平台以简历优化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2万多条相关服务信息。简历优化本身是没有问题,包括社会上近年来也有这样的新兴职业。特别对于缺少简历制作经验的毕业生来说,简历优化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案。此前简历优化师的新职业登上热搜,这份工作就是帮助求职者优化简历。但是,简历优化不是造假,而是将个人优势、特长特点在简历的方寸天地里得到充分地展示,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报道中还提及,某些平台随意添加虚假经历,所谓的简历优化服务成了造假。用虚假的经历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入职后能力不相匹配,最终坑害的还是求职者自己。同时,借助简历造假赢得工作机会,也是在消耗着就业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信任感。

应当关注的是,为何简历优化的界限一再被突破?过度包装,甚至造假等行为充斥就业市场?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学历或专业背景,抑或是在过去几年的校园里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临近毕业时,所有人都被挤在了同样一条道路上。压力自然不小,一份简历当然会被寄托厚望。而对于企业来说,面对浩如烟海的求职简历和漫长的毕业季,设定某些关键词或者标准,成了毕业生过简历关的门槛。整个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单一,一些标签、关键词成了加分项,而一些门槛也成为了毕业生与理想工作的鸿沟。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里,毕业生自然会用相应的方式去迎合评价标准,从而争取更多通过筛选的机会。这导致部分毕业生的精力不是在如何优化自己上,倒是在优化简历上了。越符合用人单位喜好的简历,意味着有更多的对话机会。

此外,虽然网络化、信息化的平台成了求职应聘的主要媒介,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差却一直存在。面对转瞬即逝的好工作、好机会,毕业生也会对未来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感,焦虑和恐慌便会油然而生。毕业生投递简历,只能被动地等待通知。对于毕业生来说,如何去弥补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差?简历或许是最合适的敲门砖。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往往无法对求职者简历上的信息进行核实。双方信息的不对等,让优化过头,甚至造假的简历有了生存的灰色空间。《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尽管法律对劳动者如实说明个人情况有明文规定,但撰写简历、优化简历等服务依然广泛存在,其中服务质量低下、人员资质不明、诱导简历造假、隐私泄露等问题频发。如何让平台把好简历优化服务的关口,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及时打掉背后的违规产业链。同时,对于毕业生来说,不管什么样的简历,个人能力如何是无法通过优化来改变的。

【责任编辑:杨洁】

“理想与你皆耀眼”,纪录电影《大学》首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7 12:37:36

西安兴庆宫公园“升级”迎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58:34

首套浮雕触感邮资明信片在福州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7-06 20:42:56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