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专业全国第一个正教授,零的突破靠啥?
主播君的话
他被称为少先队教育“第一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在他数十年的少先队工作中,创造了多个第一。
前不久,87岁的张先翱戴着红领巾,参加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耄耋之年的张先翱,从年少时期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到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以来早期的辅导员,再到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少先队岗位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红旗的一角的教育事业奋斗。在他数十年的少先队工作中,创造了多个第一。
张先翱是中国少先队有史以来第一个被高等学府评为少先队专业正教授,并且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待遇。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绩的肯定,更标志着少先队专业的学术地位、少先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
这在少先队发展史上,是一项零的突破。
01少先队教育系统化理论提出第一人
1979年的一次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夏令营,交流中一些老辅导员期待改变30多年来少先队工作随意性、运动式的弊端,提出少先队工作系统化的愿望。张先翱得到启发,撰写了《浅谈少先队工作系统化》论文。
1989年,全国少工委委托他主笔起草《中国少年先锋队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历时9个月,四易其稿,于1990年第二次全国少代会前夕,张先翱不仅交上了答卷,《纲要》颁布实行,还完成了附加题,《系统论与少先队教育系统化》一文发表,用系统论阐述了《纲要》的必要性、《纲要》具有的少先队特色等内容。
02创办第一份以指导孩子玩为宗旨的刊物
张先翱在中国儿童中心党委领导下,1984年创办了《学与玩》杂志,并设置“快乐的队活动”专栏。
任《学与玩》杂志总编辑4年,他对儿童游戏理论和历史作了专门研究,期间还总结出优秀队活动70字经验:主题小一点,针对性强一点,构思巧一点,工作深一点;其思维特点是:想得开(流畅度),想得活(变通度),想得奇(独创度);创新方法是:学习模仿,点滴改进,联想出新,敏感发现,分析出巧,组合创新,常规破除,逆向设计,纵横挖掘,系列深化。
03创办了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研究少先队为重点的学术刊物
1987年,张先翱从全国发行量已有28万份的《学与玩》杂志总编辑岗位离开,来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创办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
担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7年,组织发表了全国少先队工作者的200多篇论文,为创立少先队教育学科打下理论基础。
04创建了第一个少先队组织教育新兴学科,构建了第一套高校少先队教育学的教学体系
张先翱创建了第一个少先队组织教育新兴学科,提出以史、论、法为教学的主体结构,构建了第一套高校少先队教育学的教学体系。他提出了完整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教学要素和知识框架,将少先队理论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将教育原则与工作方法有机融合,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训相互联合,从而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少先队学的系统工程。
05编写出版了我国少先队学科第一本大学教材
张先翱主编的我国少先队学科第一本大学教材《少先队工作方法论》,通过方法论的五原则,“管理教育”“阵地教育”等十大法,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方法论,将学术性、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相结合,对全国少先队活动的蓬勃开展,起了理论先导,实践促进的作用。
06第一个探索了“假日小队”模式的少先队组织建设机制
1994年10月,张先翱退休。当年,借全国少先队开展“雏鹰行动”之机,国家刚刚实行双休日,班队活动由原来的每周两课时缩短到一课时,少先队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没有机会开展。
当年末,张先翱在北京育英学校小学部4个中队试点开展“假日小队”,从小队活动主题、时间地点、聘请谁的家长担任辅导员都由队员民主协商确定,充分展示了队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北京市育英学校小学部原校长杨靓曾在一次研讨会发言中表示,实践证明,这一少先队工作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队章所表述的少先队的目的:是“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参与实践,培养能力”这一理想境界。
这一模式后来得到全国少工委的推广,成为具有全国规模的品牌活动,并为“少先队走入家庭”探索了新路子。
07主持第一部中国儿童发展历史大型辞书
1997年至2000年初,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张先翱作为执行副总编辑,全面主持大型辞书《百年中国儿童》的编辑工作。
这本纵贯百年、横涉17个儿童领域近30个门类、有着2000条文字条目、1900幅历史图片的儿童史书,填补了中国历史学科儿童发展历史的空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