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深圳市民从“微实事”感受“大变化”

作者:武欣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6月29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武欣中)今年3月起,深圳龙岗区坪地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台上多了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事办不成反映处。坪地街道辖区某企业员工卢先生来服务大厅办理居住证,但没有办理成功。在“事办不成反映处”,工作人员对他带来的材料进行全面“诊断”发现,之所以“办不成”,是由于卢先生的社保缴纳年限不足。听了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虽然事儿没办成,卢先生还是很满意,“等满足条件了我再来”。

“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总能看到市民有‘事办不成’的情况,偶尔也会听到抱怨。我们就想,能不能再为群众做点什么?”坪地街道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介绍说,结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他们成立了“事办不成反映处”,采用“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安排专人面对面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除了推动现场办结,他们对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做好收集记录和分门别类整理,弄清楚“哪些事项反映最多”,找出“问题症结在哪”,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推动问题从源头化解。

“事办不成反映处”设立几个月来,累计收到群众诉求584宗,办结率达100%,频频得到辖区群众点赞。

坪山街道的“事办不成反映处”,是深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一个生动实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深圳在面向全市各区及 17 家重点民生部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涵盖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截至 5 月底,深圳市投入资金 7.4 亿元,共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 4060 件,深圳市民在一件又一件的“微实事”中感受着身边的大变化。

 服务青年发展 让城市更有温度

从上海一所高校毕业后,宋鑫和她的同学在深圳找到了工作,由于暂时没有住所,她们慕名来到位于福田石厦片区的青年驿站,在这里,宋鑫她们顺利解决了初来乍到没有住所的难题。几天后,她和同学租到了心仪的房子。

为来深圳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服务青年发展的青年驿站项目。目前,全市已有15家青年驿站,提供床位331张,累计服务来深青年2.8万人次。团深圳市委负责人说,在为来深青年解决过渡期“落脚”难的基础上,今年他们将继续升级青年驿站,将其打造成来深青年人才的综合服务平台,除了免费住宿,还将提供职业发展指引、人才政策对接和城市融入等服务内容,预计全年服务超过4000人次。

“深圳是座青春之城,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为。”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团深圳市委从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婚恋、人才培养、就业与创新创业等领域推出20项“青年生实事”,精准锁定青年所急所需,实实在为青年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速,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到深圳求职、创业和生活。为更好支持香港青年在深就业创业,团市委将推出“深港青年一站通”APP,以网站、APP、小程序等形式直观展现港澳青年就业岗位、创业政策、创业基地准入条件及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发展的各项政策,为港澳青年在深圳发展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和支持。

为“小蜜蜂”打造温馨港湾

对外卖骑手小叶而言,深圳龙华区的“歇脚屋”是他接单之余最爱去的地方。“那里面有空调,可以躲避外面的炎热,有免费的WiFi可以上网玩手机,还能给电动车充电”,小叶说,不少同行都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深圳龙华区启动关爱灵活就业群体的“小蜜蜂”计划,依托党群服务V站,在城中村、工业园区等灵活就业群体活动集中区域建成百个标识统一的“歇脚屋”。

“歇脚屋”虽小,却安装有高清监控、自动门、人脸识别系统等智能设备,可以提供24小时“无人值守、实时监控、安全运营”的“不打烊”服务,小屋里还配备有微波炉、饮水机、智慧书架、充电桩等设施,可提供休憩、就餐、避雨、充电多项服务。

以“歇脚屋”为主阵地,龙华区构建起覆盖6个街道56个社区的服务网络,将服务与关爱送到灵活就业人员身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温馨港湾。小屋还定期召集组织读书、交友、相亲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急救等专业技能培训。目前,300余名外卖骑手组建起的5支小蜜蜂义工服务队已参与志愿服务近千次,一个覆盖全区的“城市急救志愿服务网络”由此形成。

实事看得见 实惠摸得着

居住在罗湖区东晓街道的市民发现,困扰他们多年的停车难问题,正在被一个“错峰共享停车”的微信小程序一点点化解。由于地处老城区,停车泊位有限,难停车、乱停车一直是困扰当地居民的烦心事。

在广泛收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东晓街道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智慧平台建设,盘活了辖区内的商业楼宇、住宅小区、工业区和学校等停车资源。市民打开小程序,可以实时搜寻附近停车场和泊位数,还可以实现一键预约、在线支付等智能服务。截至目前,东晓街道已有33个物业小区、5个工业园区、9个商业楼宇、1所医院、1个政府部门加入“共享停车计划”,接入信息平台停车场35个,释放夜间泊位1525个,解决住宅小区夜间停车近50%的缺口。

在南山区,市民的获得感来自于街头一辆辆摆放整齐的共享单车。“随借随还、方便快捷”的共享单车得到市民群众广泛使用,但是,街头上经常出现大量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人行道、地铁口常常被乱摆放的单车包围,给市民顺利出行造成不便,也给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整治带来困扰。

瞄准共享单车乱停放这个难题,今年以来,南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北斗高精度锁+电子围栏”模式,到4月底,南山区完成全区100%北斗高精度锁分体锁车辆置换工作;在全区范围上线电子围栏,采用入栏结算、停车指引、禁停区划设、定点停放等创新管理技术,实现了共享单车停放秩序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一位南山市民感慨地说,“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

【责任编辑:崔丽】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

青年范儿·文化场|你拥有怎样的母女关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0

旅行中,当严谨的J人遇上随性的P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