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中国 > 视频
相关推荐

如同开盲盒感受生活之美,带你看大运河博物馆美在哪儿

2021-06-12 作者: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网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即将于16日与观众见面,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做最后的冲刺。11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亲自做导赏,带领大家逛博物馆。当记者走进这座位于扬州运河三湾景区的新唐风建筑,提前体验即将揭开面纱的2个常设展览,6个专题展览、3个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如同打开一个个盲盒,不断体验惊喜。

文物之美

搬来不可移动文物,老汴河剖面占了一面墙

据悉,江苏邀请再造“当代长安”的张锦秋院士团队,三年磨一剑,为1万多件(套)各类文物展品,2个基本陈列和9个专题展览,量身定制了这艘“运河上的巨轮”,乘风破浪,驶向远天。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新任馆长郑晶介绍,其实运博馆一直在规避“镇馆之宝”的理念,而是将每一件展品,无论是遗址、墓葬、窑口、粮仓等体量“巨大”的不可移动类文物,还是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丰富的可移动文物,都妥帖安置在如运河水系般丰富的展线中,向游客缓缓展开。

走进运博馆第一个基本陈列“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这里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令人观沧桑运河之历史沿革,叹水利工程之天工巧夺,晓国家管理之天下转漕,读万民生业之流蕴风物,并结合大运河漫漫申遗长路,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做了全方位回顾与展望。

在大运河博物馆,令人惊叹的是,不可移动的文物被搬到展馆里变成了展品。你可以看到长25.7米、高8米的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将“古今兴废事”以令人震撼的方式立体呈现;唐代的船形砖室墓,宋代的砖窑,铁瓮城中的明清道路;在高达10米的回洛仓仓窖复原模型下,陈列着含嘉仓的碳化粟米;通过大型机械装置来展现的汶上南旺分水枢纽模型,安放在大型透明展柜中,游客还可以沿着楼梯登到柜顶,用“上帝视角”鸟瞰这座运河“水脊”的巧妙设计。

其中,长 25.7 米,高 8 米的老汴河剖面十分震撼,足足占据了一面大墙,上面一条条白色错落的线条代表什么呢?据介绍,一条勾线代表一个文化地层,从隋唐元明清一直到现代,旁边还嵌入了该时期的代表性器物。龚良表示,从文化地层中,可以看到每一个朝代,老汴河的河面宽度,甚至现在淤积场景也都保留在上面。“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国家统一且强盛时河道宽且深,国家分裂且衰弱时河道浅且窄,这就是大运河与国运息息相关的实物证明。”

唐代船型墓也十分吸睛。古墓重 55 吨,船型双室,中间甬道相通,像两朵莲瓣连在一起,见证了墓主浪漫的爱情。2016年,这对唐朝夫妻船型古墓在镇江被发现。墓主是唐朝的一对恩爱夫妻,生活富裕,属于中产阶级家庭。墓葬之间有甬道相通,寓意死后灵魂也要一起升天。据悉,为了能够全貌展示,南京博物院决定整体"打包"。为了让古墓搬进大运河博物馆的展厅,也是煞费工夫。

沉浸之美

徜徉大运河街肆,还有可能赶上一场雨

在毗邻的另一个基本陈列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打造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记者沿着主街一步步曲径通幽,历经四段不同时空的“运河故事”进行串联。仿佛置身隋唐酒肆与好友把酒言欢,来到宋代香铺“剁手”一款心仪已久的线香,逛书院看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明清四合院、古戏台热闹非凡,边看戏边吃扬州美食。

江南街景中,LED 屏做成的天幕每 20 分钟循环一次,模拟一天 24 小时的光影变化。从清晨鸟鸣到满天星斗,从四季流转到烟雨霜雪,最妙的是,屏幕上出现江南运河段的濛濛烟雨、枕水人家时,所有实体建筑的屋檐上也会滴落雨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一步走进活色生香的运河人家。

运河湿地寻趣展览中,由省自然资源厅提供的1000多件运河沿岸生物标本,还原出栩栩如生的运河缩微生态系统,将成为小观众的最爱。耳边传来流水潺潺声,观众脚踩的玻璃地板下,呈现出植物的地理分布;为体现互动性,翻开墙上挂着的动物照片,还可以听到其发出的叫声,令人兴趣盎然。

科技之美

黑科技打造幻境之美,“密室逃脱”等你来开启

大运河博物馆处处可见5G、VR、球幕、环幕等“黑科技”交互式设备,用科技润物细无声,讲好运河故事。在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河之恋”环幕展厅中,运用“科技+艺术+文化”的裸眼技术,设置“水”“运”“诗”“画”四个篇章,垂杨的袅娜,荷叶的轻舞,亭台的静美,蜻蜓的矗立,记者仿佛置身幻境,充分感受大运河之美。

大运河博物馆拥有国内博物馆领域展陈空间“最复杂”的层高,从6米、7米、9米到11米、14米、17米,甚至在同一个展厅中,也会有不同层高的错落对比。其中,《运河上的舟楫》层就高达 17 米,展出了向非遗传承人定做的70 多件船模,最壮观的沙飞船长20米,宽4米,船上的桅杆高 15 米。记者步入需预约的“沙飞船”虚拟互动体验区,立于船头最佳打卡地,船在水中游的感觉十分逼真。站在船头,与两侧环幕上一路后退的变幻风景相映衬,在扬州见证“之子于归”的婚俗,途经苏州听曲品戏赏“姑苏繁华”,抵达杭州码头感受市井繁华。龚良介绍说,“尽管你没动,但是感觉船从杭州缓缓开出,运河沿岸的风光眼前缓缓掠过。这些景物都是实地拍摄来的,不是无中生有。”

此外,在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通过裸眼3D,凭栏远眺,杭州拱宸桥、苏州吴门桥、无锡清名桥、山东南旺戴村坝、河北白洋淀 ……让千里运河画卷近在咫尺,两岸烟火气息触手可及;5G信号+VR 720°全景视角的“慢直播”,实时呈现运河生态之美。

在专为青少年观众打造的“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中,国潮新风二次元的呈现,“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10余个大型机械装备,让观众化身明代监水使者,选择航行路线,正确驾驶漕船,运用河工工具过闸、翻坝,破解水路沿途驿站、钞关、仓廪中的团团疑云,最终护送贤明的储君鲁王安然返京,开启河清海晏的盛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新任馆长郑晶介绍说,剧本还会定期升级哦,不断给“密室逃脱”的年轻粉丝们带来惊喜。快来都水监衙门获得密码和卷宗(解谜手册),打开密室,开启一段有趣的运河之旅吧。

动静之美

二十四节气对应非遗美食,随隋炀帝乘坐龙舟南下

漫步非遗展厅,简约雅致的背景,衬托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扬州清曲、京韵大鼓、山东琴书、昆曲等活态展示展演各具风采,精细的梳篦、玲珑的核雕、典雅的折扇等各种技艺巧夺天工;餐桌上,二十四节气对应的非遗食物,仿佛还热腾腾的冒着热气。《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以及与国内顶级团队合作的当代艺术展厅吸引艺术爱好者来打卡;在“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展厅,具有共同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运河城市为主体,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三个方面,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

“隋炀帝与大运河”专题展,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讲述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紫禁城与大运河”专题展,通过北上宫廷的玉器、漆器、瓷器等文物,生动阐述“运河漂来的紫禁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着力突出动静相宜的观赏性,严谨的学术考证,多元的立体呈现,让人沉静驻足,静静聆听历史的足音。

发展愿景

在博物馆感受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

登高望远,观众参观完展厅后,可以上到楼顶花园,再通过廊道进入大运塔,站在塔上俯瞰整个三湾景区,亲眼领略“三弯抵一坝”,通过弯曲的河道来减缓水流,不仅确保航运通畅,又通过提高运河水位来便利扬州市民生活,近年新建湿地公园、体育公园、城市书房等,城、园、馆、塔在运河的波光水影中映衬相依,活化出一幅蕴藏水工智慧、又成就多姿美景的“天人合一”画卷。

谈到未来几年来运博馆发展的“小目标”,龚良表示,希望能将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非遗园、三湾湿地公园等“打包”申报5A级景区,参观人次三年内达到150万,其中70%以上为外地游客。联动扬州市政府开发精品夜游运河线路,从三湾、东关街码头、高旻寺乃至更远的瓜州,都会被列入其中,“在博物馆中感受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后,再到扬州这个好地方,品美食,走街巷,买文创,休闲娱乐,感受现实中淮扬风味的美好生活。”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我们希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既是全方位展示的舞台,也是一个能够带来很多教育的、展演的平台,同时也希望这是一个全面研究大运河文化的平台,让大家通过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个平台能够更多地去了解中国大运河的文化。”

小贴士

参观预约攻略

对了,参观记得要预约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实行“全员预约机制",试运行期间每日限额10000人,16日13:00首开馆可预约5000人。

根据预约页面,在线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随后对参观日期、进馆时间以及参观观众进行选择,最后点击“立即预约”,便显示预约成功,整个过程十分快速顺畅。不过点击团队进行预约时,页面跳出红色文字显示:当前暂无团队信息或团队信息审核未通过,无法进行预约。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门票按上下午限流,上午的门票必须在当日13: 00前进馆,下午的票必须在当日16: 30前进馆。过时票将当场作废,只有重新预约才能再次进馆,线上预约以预约时间先后排序,约满为止。若线上约满,现场将无预约名额。

疫情期间,观众须在安检处出示“苏康码”,凭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市民卡(一代或二代)进馆。进馆时,需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物品安检。另观众务必带好本人身份证,否则现场将出现排队或无票现象。如遇特殊情况可拨打咨询电话:0514-82773088,或寻求闸机旁工作人员的帮助。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宋宁摄影

【责任编辑:李丹萍】
文化 遗产 博物馆 大运河 盲盒
分享: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古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2 19:42:45

图知道|阿勒泰火了,寻找更多“精神疗愈”之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3 06:00:00

非洲青年邂逅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体验中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8:36:50

在徐霞客出游地 这群大学生探访新农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9:05:17

图知道|AI一下,跟着雨果畅游巴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5:13

《三宝合尊》入藏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09:17:04

今天你cityread了吗?一起漫读城市发现读行之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1 11:08:07

5000年前的“三室一厅”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2024-05-21 06:50:14

年轻人自创民乐新组合“阮族组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20 14:11:48

“读行侠”打卡影视剧名场面|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19 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