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后疫情时代海外留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青年学子与留学生进行跨越式对话
聚焦后疫情时代海外留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
“你为什么选择去国外留学呢?”
“我留学不是为了离开那个并不富裕的地方,而是为了学有所成之后,回去把我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这段铿锵有力的对话,是来自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下称“广油”)的大学生和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黄诗诒的访谈片段。这个答案也是数百位接受访谈的中国海外留学生们的共同心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身处海外的160万留学生群体在疫情期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一些留学地国家发生的种族歧视现象、疫情防控文化以及政治制度差异等问题,使海外留学生“国家认同”这一话题也进入到公众的视野,并受到高校大学生们的广泛关注。为此,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团委提出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科创引领、文化引领、实践引领”——“五个引领”工作总方针指引下,外国语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新生代”项目团队积极响应,聚焦后疫情时代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国家认同”研究,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与留学生进行了跨越万里的青年对话。
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进行课题讨论
当前,中国作为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优秀留学回国人才的比例明显偏低,且高端留学人才大量流失等难点问题仍亟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回信中,希望他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
因此,为深入了解留学生内心诉求,激励中国留学生青年自觉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实现个人价值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广油的这一群青年人坚持以倾听留学故事,弘扬爱国精神为核心,广泛开展线上访谈活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们寻找留学生访谈对象,学习访谈技巧,克服不同国家的时差,利用课余的时间,访谈了4个大洲20个国家102所高校的306位中国海外留学生,建立了中国首个相关主题动态历时语料库,约为216万字和280小时音频,勾勒出“与世界共处 与祖国同行”的中国海外留学生群像。
团队成员对中国海外留学生进行线上访谈
团队队长英语19-6班谭飞艳说到:“中国海外留学生既是跨文化社会生态的精神记录者,又是中外文化交流民间的使者,还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群体。同时,留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和多元文化和思潮的冲击和挑战,也会给我国人才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一定风险,这也是我们开展这项调研的出发点之一。”
“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海外留学生对国家认同有了更深的理解。疫情前,中国海外留学生会觉得‘国家认同’是一个深邃遥远的词,但在疫情后,留学生在亲身经历了中西方在疫情防控举措和政治制度优劣性比较后,对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也有了更切身的体验,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更加坚定和笃信。”作为一名广油的海外在读博士,项目指导老师周莹对此也颇有感触。
调研结果表明,中国海外留学生在疫情前后经历的点滴小事逐渐强化了他们的国家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国家认同”不再是文献中遥不可及的词语,而是一个能从身边感受到兼具温度与高度的词语。因此,项目团队首次提出“国家认同教育通俗化”的观点,旨在探索构建起“国家至上、文化互鉴、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留学思政”育人新体系,为加强海外留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厚植家国情怀、立志报效祖国提供理论基础。
面对即将走过百年光辉历程时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交出了让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满意的答卷。而这一场战役的伟大胜利必将深刻地影响着身居国外但根柢却深植于中华文化的中国海外留学生群体,外语学子以专业特长,紧扣时政热点,撷取中国海外留学生独特视角,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伟大,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广油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教授认为:“该项目是学校传承‘因油而生、为油奉献’办学理念,弘扬‘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为内核的广油‘西迁精神’,大力实施‘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将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有机融合的集中体现,也是同学们把小我融入大我,心怀国之大者、满怀家国情怀的真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