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百廿星辰 | 华岗:“可酬热血换文章”

来源:山东大学2021年06月07日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筚路蓝缕,百折不挠

不忘初心,敢为人先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家国情怀如一条大河

在我们的血脉里奔流不息

在时代浪潮里谱写着青春之歌

在党史中漫溯

触摸一颗颗璀璨星辰

感受那穿越时空的共振和鸣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华岗先生

看看这位文人、战士与教育家的一生

知识无涯天地宽,须行即骑莫心惶

“知识无涯天地宽,须行即骑莫迟惶。双膝未膑当知足,可酬热血换文章”。华岗一生中坚持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求索,追求对真理、科学、美的信念。在69载的漫长岁月里,他写作了《太平天国战争史》《五四运动史》《自然科学发展史略》《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社会发展史纲》《苏联外交史》《中国历史翻案》《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辩证唯物论大纲》《辩证唯物论知识和物理学》《美学论要》《规律论》等专著15部,论文166篇。毫无疑问,华岗先生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但历经十余年的战火淬炼,他早已完成了由勤奋治学、专心学术的学者向一个勇往直前、甘愿为科学与真理甘愿献出生命的战士的转变。信仰坚定、饱含热情,富于理性思想和科学精神,华岗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理论家、教育家、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30年,华岗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二个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也是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人翻译的全译本。“华岗本”不仅译文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更在结尾第一次准确译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句雄壮豪迈的慷慨誓词,指引了无数有志青年为革命事业上下求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念之火,弦歌不辍。“华岗精神”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包含爱国情、报国志的山大人心中。

顺能静心,逆能安处。无论在病中还是狱中,华岗先生都从未放下思想的火炬,离开学术的前沿。在学术中寻找真理,在真理中坚定信念。他研究历史是为了革命的理想,他研究历史首先忠实于客观实践。在《中国历史的翻案》中指出:“也许有人这样设想:剥削者和压迫者靠捏造历史欺骗人民来维持反动统治,固然不能饶恕;但历史既有推动人民解放斗争的作用,那么被剥削者和压迫者却不妨捏造一些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历史事迹,以便鼓舞和推动广大民众参加解放斗争。我以为这种想法和做法,也是根本错误,而且不能容许的。”实事求是,坚持科学,正是这样的胸怀与眼光,让华岗的思想结晶历经岁月淘洗而益显光辉。

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他引领着全体师生共同前进,被誉为“懂政策、有能力、会办学”的好校长。华岗深知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办好学校必须依靠教师,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一方面,他重视全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亲自为师生员工讲授《辩证唯物论》等政治理论课,以期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面,他主动抓教学工作、深入院系,与教师共同研究课程改革,还为文科学生讲授业务课。这一时期山东大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光彩夺目,这是山东大学历史上一个学术灿烂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奠定今日学风和校风基础的时代。

呼唤、呐喊、呕心沥血,华岗不仅自己坚持做一位忠诚执着的学者,更勇担风险、牺牲自由,保护了千千万万的老师与学子。他让山大成为了人才的沃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

以笔为刀倡民主,初心不移求解放

1938年,华岗被党组织派往当时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武汉,担任中共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的第一任总编辑。《新华日报》是少数能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中共报纸,承担了“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效力”的重任。在报社,从编辑校对到文章撰写,华岗起初并没有新闻业工作经验,通过不断摸索,逐渐熟练掌握编辑部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勤勉的他被同志们称作“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在抗战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的1938年,华岗以“华西园”为笔名,在《新华日报》发表多篇文章,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坚定了大后方群众抗战的信心,影响极大,当时的人们将“华西园”称作“共产党的大手笔”。

1939年秋,华岗因病离开编辑岗位,一年多后到西康(今天的川藏交界处)和云南等地,以学者身份做掩护,从事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和对知识分子的团结工作。在西康,他与省主席刘文辉畅谈,刘虽然是军阀出身,反对蒋介石的初衷是为了保存实力,但他深明大义,坚持抗日主张,华岗趁机动员,劝刘文辉坚持抗战和进步思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抵制其在西康的活动。华岗还在西康设立了供刘文辉与延安联络的电台,进一步加强了党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

1943年,华岗以云南大学教授身份来到昆明。昆明在当时学者云集,西南联合大学与云南大学中有许多从沦陷区撤退的学者教授。华岗与他们从谈学术到谈政治,组织了“西南文化研究会”,进行报告演讲、游行示威等活动,揭露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政治腐败等行径,带领闻一多、李公朴、潘光旦等许多著名学者走上了进步道路。“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专心学术的闻一多先生,走出“长期徘徊苦闷”的书斋,成为了活跃在大后方的民主斗士,并最终献身于新中国的解放事业。

云南在地方实力派龙云治下,政治相对清明,民主气氛浓厚。华岗到滇,与龙云畅谈时事,对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后方活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共产党的新中国蓝图与国民党的不同之处等等,向龙云娓娓道来,坚定了龙云抗战的决心,使之坚持积极抗战、拒绝与日妥协。谈话一次比一次深入,对龙云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龙云同意设置秘密电台,对大后方的民主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在华岗的影响下,1944年昆明各界“纪念双十节”的活动中,中统特务前来破坏,被龙云派宪兵赶出会场,巩固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昆明在抗战后期,以其提倡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腐败专制的社会风气,被时人称作“民主堡垒”。这座“民主堡垒”,正是以华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命运的回答。

创新校燃青年热血 文史哲书学者丹心

除了革命和书写共产党宣言,华岗先生在山东大学任校长的五年间,还点燃起了无数青年心中的理想之火。

他用革命家的探索创新视野来认识问题,用教育家的包容求实思想来发展教育,用政治家的开阔大气胸怀来建设新型人民大学。改造旧制度,发展新体系,高瞻远瞩的眼光、卓有成效的方针政策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为山东大学等高等学府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1月,华岗先生以《共同纲领》为题,讲了3次思政大课; 4月到7月底,又为全校师生7次讲授《社会发展史》,1952年9月院系调整后,山东大学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1953年校学委会决定进行为期1年的辩证唯物论的学习,华岗担任主讲,每两周报告一次、分组讨论一次。华岗讲授的辩证唯物论共分为11个专题,自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总共作了35场报告,每次在3小时以上。期间华岗还讲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斯大林论语言学》等时事报告和讲演。旧社会公开宣讲马克思主义是犯禁的,大家不敢接触这一真理。因此,这次的学习重要及时,很快形成了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学习高潮。华岗校长十分重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争鸣,使山大文史两系的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在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正是华岗校长让童书业、王仲荦教授消除了顾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受到史学界的广泛重视。

在建设学校的同时,华岗先生还致力于培养人才,为学校发展储备力量。他重才爱才,招才揽才,整合后的山东大学,中文、历史两系在全校各系中,不仅在教师总数上占据优势,而且在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的人数和比例上优势更加突出。历史系高级职称15人,占全系教师数的43%,为全校之冠。中文系高级职称11人,占32%,仅次于历史系,与理科的生物系并列第二。

2019年1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华岗雕像揭牌仪式

华岗先生作为一位胸怀坦荡、品格高尚、具有极强凝聚力的校长,留住了之前的名家,也招来了新的学者。比如吴大琨教授1951年在国外工作回来,就是因为“得知华岗同志在山东大学任校长”放弃了其他工作机会,向组织上请求分配到青岛山东大学工作的;赵俪生教授也是“应华岗校长之邀”来到山大的。五十年代,奠定了人才基础之后,山东大学还开创了美国史研究、鲁迅研究等新领域,奠定了“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办学战略。他的革命胸怀,学者风范和务实态度,架起了共产党和知识分子沟通的桥梁。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理解,关系和重视,使山东大学集中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从而奠定了山东大学的人才基础。

1951年,华岗先生创办了被称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之王”的《文史哲》杂志。创刊之始,《文史哲》便坚持“不入主流,难成一流”的办刊理念;坚持质量立刊,专家办刊;发掘新生力量,扶持小人物。华岗先生坚持亲力亲为,《文史哲》的每期稿件他都要亲自审定,亲自帮助老教授和青年教师修改文章,他本人也是为《文史哲》写稿最多的人。办刊之初,华岗先生特别注重培养青年人才,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文史哲》发表了中文系毕业生李希凡、蓝翎合写的评论《红楼梦》研究、对“红学大家”俞平伯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得到学界普遍关注。基于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治学传统,《文史哲》倡导发表了一系列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观点的文章,诸如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土地制度问题、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鲁迅研究问题等,在学界引起极大轰动,诸如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何兹全等知名学者纷纷向《文史哲》投稿,这种主张民主,提倡争鸣的学风,使《文史哲》成为引领当时学术潮流的主阵地。

如今,已有70年悠久历史的《文史哲》正在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如何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文史哲》编辑部,坚持初心不改,勇担时代使命,力求将《文史哲》打造成一张“繁荣中国文化”的学术名片,一面代表“中国学术”的鲜明旗帜,一个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

一名为新中国不懈奋斗的勇士

一位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智者

充满信仰的中流砥柱

照亮天空的惊雷明闪

无论是革命洪流中的坚定不移

还是烁金识海中的谆谆教导

华夏家国脊柱

岗风青松长存

【责任编辑:曹竞】

赵粤:怀揣责任之心,让我们勇敢前行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1 12:55:41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