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部流行动画梳理出千余处问题,动画片分级制度再被热议
● 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等原因,孩子可能会接触到动画中的失当内容,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时孩子会根据动画内容做出伤害他人或自身的危险模仿行为,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 除非所有动画作品都没有任何负面元素,否则在现阶段传播途径下,永远会存在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动画的风险,通过“堵”或者“删”无法达到未成年人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
● 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孩子接触动画时家长应该承担筛选、陪伴的职责,遇到打斗或负面场景应该及时介入,正确引导,合理疏导,保障孩子在健康环境下成长
近年来,国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动画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国漫接连上映,一批批中国原创动画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与“80后”“90后”相比,现在可供孩子选择的动画片是曾经的数倍。但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等原因,孩子可能会接触到动画中的失当内容,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时孩子会根据动画内容做出伤害他人或自身的危险模仿行为,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21部流行动画中梳理出1465处问题,集中于粗俗用语、暴力镜头、危险行为等方面。八成接受调查的家长支持严格把控放映尺度,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
动画领域发展迅猛,缺乏相应分级制度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1941年上映的《铁扇公主》既是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当时世界动画长片的巅峰。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年代,《九色鹿》《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家喻户晓的动画片都诞生于那一时期,并因独特的民族风格走向世界。
其后一段时间,虽然经历过中国动画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但21世纪以来,地方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动画不再只是央美和上美的天下,青少年动画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质国产动画电影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动画电影票房达114.63亿元,占全年票房收入的17.8%;国产动画单片平均票房达3.99亿元,首次超过进口动画电影。
但在中国动画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回避,那就是缺乏动画分级制度。
动画分级制度是指针对动画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动画作品,规定相应的播出范围、播出时段和收看受众的制度。目前,动画已经不再是人们从前印象中孩子们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向全年龄段发展,不少成年人、老年人对动画的喜爱不亚于青少年。
动画本身需要多样性、更要有包容性,纵观一些比较著名的动画,其中不乏比较暴力的场面,但人们从不会因此而贬损这些动画。与此同时,也有人会担心未成年的孩子看到这些,会不利于他们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动画分级便成了世界共识,让合适的人看到合适的内容,分级制度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
据了解,在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动画分级标准或制度。比如,美国是由相对客观的机构评定动画片的等级,包括TV-Y(所有儿童适宜)、TV-G(普遍观众可看)、TV-Y7(7岁以上儿童适宜)、TV-PG(建议家长陪同)、TV-14(家长必须陪同)等,以此作为投放依据。日本所有公开放映的电影、媒体都要通过映画伦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映伦)审查后才能上映,映伦对电影进行分级管理,共分4级:G(所有人可以看)、PG12(12岁以下由监护人陪同观看)、R15+(15岁以下禁止观看)、R18+(18岁以下禁止观看)。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律系主任李丹林对《法治日报》记者说,不管是针对影视还是动画作品,至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否实施分级、如何进行分级,这些问题在我们国家便一直被讨论。尤其是2000年以来,人们对于分级制度的讨论和探索越来越激烈。之前在电影产业促进法制定时,很多人希望借此将电影分级的问题规定下来,但目前来看这种声音还没有变为现实。
李丹林说,无论对戏剧、影视剧还是动画等作品,我们的内容标准首先是从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层面考虑的,比如不能违反宪法规定、不能出现煽动分裂国家的内容等,而实行分级制的国家主导思想可能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不应有的消极影响或损害,同时还要考虑到成年人需求、制作机构拥有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与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但侧重点不同。
有业内人士表明,我们国家迟迟没有实行分级制度的原因在于,如果要采取分级制度,前提是需要做好实名制工作,但我国人口众多较难落实;动画分级审查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该由谁承担、如何承担也是一个问题。此外,社会和相关部门对动画分级制度还存在较多误解。
曾担任过日本动画制作人员的赵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如果真实行了动画分级制度,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如何有效监管将成为难题。还有些人认为,一旦实行了分级制度,是不是表明一些色情片可以合法化,或者分级制度实施后,反而会激发一部分人的求知欲,孩子可能会更想看看自己年龄段之上的影片。
赵某说,由于现实情况过于复杂,因此我们国家现在的普遍思路是索性简单化处理,规定哪些片子可以看,哪些不能看,哪些片子经过剪辑之后可以看。
江苏省消保委投诉部主任傅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上述做法破坏了动画的完整性,破坏了动画市场创作活力,也不利于产业精准化的长期发展。“除非所有动画作品都没有任何负面元素,否则在现阶段传播途径下,永远会存在未成年人接触不良动画的风险,通过‘堵’或者‘删’无法达到未成年人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同时对很多成年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权益也受到了侵害。”
频繁接触负面元素,容易造成行为偏差
动画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窗口之一,而模仿又是孩子们的天性,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一些不当内容很容易被孩子接触到,而由于青少年年龄较小,对其中的内容无法做出妥善分辨,由此造成的悲剧近年来也时有发生。
早在2013年,家住江苏省东海县的平平、安安两兄弟与10岁的邻居顺顺在村边树林里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顺顺把平平、安安绑在树上,并点燃了地上的树叶。经诊断,平平全身烧伤40%,安安全身烧伤80%。事发后,平平、安安的家人将顺顺和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他们认为,被告公司未做“危险动作,禁止模仿”等安全警示,才导致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模仿并造成严重伤害。最终,该公司被判决承担15%责任。
受理此案的东海县法院向《法治日报》记者出示了一份案件审理结束后,向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司法建议。该司法建议表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存在部分剧情怪诞,渲染暴力,多次出现暴力、玩火、惊悚恐怖等情节,而且缺乏安全警示,这些缺陷会导致儿童在行为认知、是非判断及学习模仿的方向上产生偏差,因此提议要加强对少儿动漫影视作品的审查和管理,对儿童动漫影视作品采取不同年龄段分段管理的办法。
江苏省消保委经过长期对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21部动画片进行调查后,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1部动画片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有80.7%的家长表示市面上动画片的放映尺度需要进一步严格把控。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动画分级制度再次被热议。
傅铮说,孩子们的成长是不断吸收外界知识、了解社会、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其间如果频繁接触暴力、色情等负面元素,可能会造成行为偏差,如长期在低俗语言环境下,会不自觉模仿动画内用语,或者模仿动画中一些危险动作,人身安全问题存在隐患,以及思想偏差,比如长期观看打斗场景,会误以为这就是大家都推崇的,潜移默化中会有崇尚暴力的风险。
傅铮说:“以本次调查的《名侦探柯南》为例,里面有些毒品、枪杀等镜头,但描述的却是少年破案的正能量故事,而且其作品受众也是有正确价值观的成年人,但随着手机、网络等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确导致很多未成年人也会观看,这时候我国动画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在江苏省消保委调查过程中,有一种声音是有些动画不是制作给孩子看的,受众应该是成年人或者16岁以上大龄未成年人,比如《精灵梦叶罗丽》。但是在家长投票“孩子们平时看哪些动画”时,该动画票数占比48.10%,位列第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动画未分级造成的影响。
正确引导合理疏导,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有网友表示,《报告》中提到的《小猪佩奇》中人物做出了打开飞机舱门、冲浪等危险行为,《小马宝莉》出现了在岩浆中浸泡、喷火等场面,这些可能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危害的点,其实都是家长找的奇葩理由,是家长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李丹林说,不同于以往的孩子只能通过电视观看有限的几个动画节目,现在的孩子通过网络等渠道能够很轻松的观看各类动画。我们注意到,很多家长带孩子时会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看会儿动画片。由于缺乏动画分级制度,孩子接触到的内容可能良莠不齐,家长的责任确实比以前更重了。
傅铮说,家长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孩子接触动画时家长应该承担筛选、陪伴的职责,遇到打斗或负面场景应该及时介入,正确引导,合理疏导,保障孩子在健康环境下成长。但第一责任人不等于完全责任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板块,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是全社会责任。在社会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现状下,要求家长阻断一切对孩子的负面因素并不现实,需要社会各界各司其职不断配合。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接受信息的规范和管控,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而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生活中较为重要的位置上,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李丹林说。
如何从无到有,推进动画分级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实际上,目前对于动画分级制度,一些网络平台已经有所探索,比如某些视频平台已经内嵌了“儿童专区”,专供未成年人观看和选择,给家长的教育、引导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是未来设立动画分级制度可以借鉴的经验。
傅铮说:“对于动画的分级,我们也一直建议要有科学化、精细化、可操作的依据,比如从受众年龄确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基础标准:对未成年人领域进行进一步划分,考虑与儿童受教育程度保持一致,从科学益智、塑造典型人物、适当现实冲突、独立科学思考等不同层次,递进开展内容审查;对成年人领域,在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下,应当将审查标准放宽,鼓励优秀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且让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观看内容。”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首先应当建立由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家长等组成并独立运作的分级评审委员会,尽快制定动画分级办法和审查程序,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维护行业利益,另外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公共传媒、维权组织、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第三方作用,形成合理可行的纠偏机制。之后可在拥有庞大空间、环境和受众的网络动画作品中先行先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二十三条拟规定,广播电视节目集成播放机构应当通过设立未成年人专门频率频道、未成年人专门时段、未成年人节目专区、未成年人模式等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征求意见稿》一出,便受到社会热议,不少人把上面这条规定当作即将实行影视分级制度的讯号。对此,李丹林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要实行影视分级制度。
李丹林说:“无论实不实行分级制度,对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都很有必要,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此项规定也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精神的要求。《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规定仅是义务性要求,不是强制规定,与建立影视剧分级制度没有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