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自立自强 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大时代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引起热烈反响。
“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大时代来了!”中国科协十大代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崔鹏听完总书记的讲话后说。他细数了科技体制改革中“不论资历、不设门槛”的改变,以及成果奖励体系中对一线科技人员的鼓励、两院院士重视和培养青年人才的做法,“在总书记的感召下,我们一定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弘扬科学精神,践行学术民主,以坚定的自信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大潮中!”
作为中国科协十大代表,43岁的“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对总书记提出的“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印象深刻,并表示:“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是可以预见的了。”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提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待遇也不断改善,但工作中存在不少束缚科研人员的繁文缛节,如填表、答辩、评审等。“总书记在讲到‘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反映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心声。”龚旗煌说。
龚旗煌建议,中国科协一方面要积极呼吁政府和社会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不办、少办应景性活动,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要带头加强内部管理,学会办的活动要回归学术本身,减少不必要的评审评议、论坛仪式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热工所副所长冯晓娟记得,当总书记讲到“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时,全体参会人员曾两次鼓掌。“有一种平时经历的困惑与烦恼被理解的感动。”她相信,未来国家将逐步推进科研管理改革,中国科研工作者会迎来更加友善的科研生态环境,中国的科技创新也会迸发更强的活力。
从事多年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郝伟曾在重点型号研发任务中遇到“卡脖子”技术难题,近年来愈发感受到科技领域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工作的必要性。
郝伟提出,我国仍有很多关键领域和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一旦受到管制断供,就会面临生存困境,“对这些‘燃眉之急’,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迅速集中优势力量,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打好‘卡脖子’技术攻坚战,尽快打通关键领域技术的堵点、断点,努力实现技术体系自主可控,有效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严重威胁。”
“坚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努力攻克信息显示玻璃、药用玻璃等‘卡脖子’难题,全力保障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助推我国加快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迈进。”来自材料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YES)联盟主席王猛感受到国家对青年的新期望,“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特别是国家对我们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越来越关心,提供了最好的支持和工作条件。”
“科研道路没有一马平川,创新之途不会鲜花满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踟蹰不行,反而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思路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坚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突破科技创新的难题。”王猛同时提到,我国的科技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世界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科学使命,牢记总书记的指示,把冷板凳坐热,用青春创造科技的新成果。这就是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培育的新‘科学家精神’。”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