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理论 >正文

两个决议: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依据

来源:南方日报2021年05月30日

  ■丁甫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一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二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两个决议作为凝结了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智慧的重要党史文献,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建党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作了科学分析和深刻总结,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参考和文本依据。党史观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党史,而且涉及如何立足现实、擘画未来。重温两个决议,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合乎实际,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树立正确党史观,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搞清楚党的历史“实事”基础上,探求党史发展的“是”,合乎实际地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中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第一个《历史决议》开宗明义指出:“在为实现新民主主义而进行的二十四年的奋斗中,在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三个历史时期中,我们党始终一贯地领导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向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第二个《历史决议》在总结建国后的历史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两个《历史决议》的论断完全合乎实际,旗帜鲜明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对党在两个时期历史主题主线的科学概括。

  实事求是地说,在党的伟大奋斗历程中,成绩是主流本质,错误是支流局部。第一个《历史决议》第七部分着重指出:“党在个别时期中所犯的‘左’、右倾错误,对于二十四年来在我党领导之下的轰轰烈烈地发展着的、取得了伟大成绩和丰富经验的整个中国革命事业说来,不过是一些部分的现象。”第二个《历史决议》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刻地指出:“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看,党的错误和挫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我们党经由错误而得到锻炼,克服错误而更加坚强,从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丰富经验,才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坚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党的历史中有正确领导和取得胜利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和受到损失的教训。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学习两个《历史决议》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刻总结党在历史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提供重要遵循。

  坚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

  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打着所谓“重新评价”的幌子,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其要害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但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与一切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作斗争。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容不得半点“虚无”。第二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第二,中国走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容不得半点“歪曲”。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各族人民从一百多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也是建国三十二年来最基本的历史经验。”事实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正在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事实还将继续证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伟大的前途,我国各族亿万人民有伟大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容不得半点“丑化”。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就只能被断送”。回首党史,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引领积贫积弱的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开创性、历史性飞跃。无数共产党人奋斗牺牲、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和功绩,在民族的历史上永垂不朽。

  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两个《历史决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规律,起到了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从党的伟大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由于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并向一切与之相反的错误思想作了胜利的斗争,党才在三个时期中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思想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

  第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于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启示我们,当前要紧紧扭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着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无数党员、无数人民和很多党外革命家,当时在各个战线上轰轰烈烈地进行革命斗争,他们的奋斗牺牲、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和功绩,在民族的历史上永垂不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办公室

【责任编辑:梅潇予】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