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声音 >正文

心·观念

大地深处那粒生命的好种子

作者: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5月30日

    每一个人都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来之于大地,归之于大地,但有的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却蹉跎虚度一生、随风飘零。

    是不是一粒好种子,有没有真正扎根于大地的深处——或许是种子最终命运不同的关键原因之一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他就是大地深处那一粒生命的好种子,把一切都贡献给了大地和人民,他做到了自己喜欢说的那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好种子不挑肥拣瘦,志愿在任何艰苦、平凡的地方扎根。

    1953年夏天,23岁的袁隆平大学毕业时,在志愿书上,他写了这么一句话,并用一生在践行:“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好种子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利益大众而又玉汝于成。

    “如果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正因为怀着这一份深情,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在挂念着水稻,不断问天气,去世前两个月,他还在杂交稻基地辛勤工作。

    好种子都有着热爱大地的情趣爱好,在忘我的生命投入中,追寻着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梦。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结的籽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怀揣风吹稻花香梦想的袁老,常常在自己演奏的小提琴声中,与天地万物融化于一处。

    如今,袁老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尽管袁老留下“丧事从简”的遗愿,但医院附近,依然有数千名等待送别的人,还有为袁老泪崩、刷屏的亿万网友。老百姓用自觉的缅怀与纪念,表达了对民族脊梁的热爱和敬意。这是大地对种子最深沉、热烈的爱与回报。

    这两天,中青报连续推出缅怀这位可敬的“90后”的全媒体报道:

    《菊花断货!送别袁老,看到这一幕眼泪又绷不住了……》《追记袁隆平:一粒种子魂归华夏稻田》《袁隆平学生追忆:“爷爷的水稻田”尚在》《送别袁隆平:刷屏的悼念,是国士的颂歌》《袁隆平:妈妈,稻子熟了》。

    网上评论区的一条条真情互动,质朴动情,很多人表示:最好的纪念,就是珍惜生活、爱国爱岗、节约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特别是很多年轻人的评论,令我充满敬意、感动和希望。

    对其中一位网友的留言尤其印象深刻:今天是我20岁生日,这一天,我这一辈子可能都会记得。两位国宝级院士逝世(注:另一位是吴孟超院士),让我发现中国的前辈真的一个个在凋谢,未来真的需要我们这一辈去接力,得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否则前人为中国打下的根基,就会毁在我们手上。我今天在水稻研究院送行了袁老,希望袁老能在天上看着我们农大学子、中国学子,完成禾下乘凉梦,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前辈请放心,吾之中华,我们一定会守护好。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袁老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贡献镌刻在每一粒杂交水稻产出来的稻米之上,他的精神回荡在每一个受其感召而投身农科事业的人心中。今日堪称刷屏的悼念之声,是时代献给伟大先行者的颂歌。

    中青报几十年来一直追踪报道着袁老不懈奋斗的足迹,以及他对年轻人率先垂范、传帮带的精神。

    鞭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颂歌献给人民、献给大地母亲——这是刚刚度过70岁生日中青报的光荣传统。正是在传承和发扬一代代优秀中华儿女、时代楷模的精神中,中青报发扬着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宗旨,也不断在为党育人的过程中,不断锤炼、磨砺、锻造融合队伍,不断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报道,不断在守正创新中加速做强新型主流媒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作家柳青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他那么接地气。”60多年前,柳青当过中青报编委,是老一代优秀中青报人的缩影之一。为了创作一部新作《创业史》,他用文字记录中国的山乡巨变,脱去自己的西装革履,扎根到皇甫村生活了14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农民”。

    新一代中青报人,在学习、传承中不断成长。近年来,报社一位90后记者的稿件《“探界者”钟扬》,入选普通高中统编教材,她说自己深入再深入的采访,正是被主人公那扎根大地深处的“生命种子”精神所感染,正如该文最后一段写道: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愿我们都能像袁隆平、柳青、钟扬他们那样,永远和人民一道“趷蹴”在土地上,永远为理想信念,立足岗位、自我革命、奋斗不息,做一粒默默耕耘奉献的好种子,直到生命回归大地的最后一刻。

    是的,只有一粒粒生命的好种子,才能和泥土融为一体,深深扎根于大地深处,人间大地才会百花齐放,山河岁月才会世代静好、人民江山才会永续长存。

张坤 来源:中国青年报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