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声音 >正文

与袁隆平先生的一次偶然合影

作者:贺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5月29日

贺震

 

5月22日,中午,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带着“禾下乘凉梦”永远地睡去。

此时,正是小满时节,在北方,夏收作物将满未满,籽粒渐盈;在南方,夏收夏种,一派繁忙。

回到家打开电脑,凝视着十年前与袁隆平先生的合影,哀思如潮泪流满面。

我不是追星族,向来也不是爱凑热闹的人。无论早前在军区机关期间,还是转业到地方后,因工作便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接触专家等各种名流的机会,每每人家争相趋前与名人合影时,我往往远远地躲在一边,我怕有攀附之嫌,惹人嫌烦。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与袁隆平先生拍了一张合影。印象中,这也是我迄今唯一与名人合影。

                                                                                                     作者授权并供图。

十多年前,我在江苏省环保厅政策法规处工作,分管环境政策。那年夏天,我与负责全省排污收费的同事及省物价局的同仁,去广东省调研环境价格政策,住在他们省政府附近的广东大厦宾馆。那日午后(2010年7月8日下午2:35),我与同事在宾馆大堂等候广东省环保厅和物价局的同行,一抬眼,一个老农模样的身影出现在金碧辉煌的大堂里:黝黑瘦削,颧骨高突,脸上布满皱纹。定睛一看,那不是袁隆平先生嘛?!

因从小在农村长大,饥饿给我的少年时代留下了太过深刻的记忆,故此对袁隆平先生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敬重与感恩。因此,我与同事不揣冒昧地迎上前去。

“您好!袁老!”“你们好!”

袁老见我们走来,双眼放出慈祥而温暖的光芒,一边热情地回应着,一边与我们一一握手。老人的手虽然瘦瘦的,但很有力量。

与袁老交谈得知,原来他这次来广州是要出席一个学术会议,这会儿在等人。我试探性地提出与他合影,平易近人的老人家竟爽快地答应了,并配合着与我们一行五人一一单独合照,一点儿架子都没有,俨然自家的一位长辈。

那时,袁隆平先生担任着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又是资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堪称名副其实的高级干部和名满天下的著名科学家,但他出现在宾馆大堂时,不仅没有通常名流身边常见的簇拥的人群,连秘书和助手也没有一人跟随,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平凡得让人觉得他仿佛是全中国最像农民的农民,甚至与豪华的大堂有些“不协调”。

我们向袁老表达着对他杂交水稻成就的赞誉,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老人听了,开心地微笑着。我能感觉到,那和蔼的笑容里既有成功的喜悦,分明还有些许羞涩。

袁老年轻时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得知我们来自江苏,来广东是为了学习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环境保护的经验时,思维敏捷的袁老说,南京有我的母校,我很关注江苏的环保工作。然后夸赞说,你们的调研很有意义,加大价格改革力度,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体系,是利用市场的力量推进环境保护的好办法。

由于我们和袁老都要赶着去参加下午各自的活动,拍照之后,便匆匆分开了。分别时,我们祝袁老健康长寿。

那年袁老已是八十高龄,祝他健康长寿,既是分别时的客气话,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真心祝福。

由于见过面、破例合过影,此后的日子里,我自然而然地留意着袁老的相关消息,知道他始终活跃在科研一线,每每在电视上看到袁老的形象,感觉他尽管年岁一年高过一年,但一直都很健康。在他成为“90后”之后,我想他定能成为“00后”的百岁寿星。

有些人,他们的人生精彩绽放,达到了世人景仰的高度,伟大到我们以为他没有生老病死。在我心里,袁隆平先生就是这样的。因此,袁隆平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于我来说,感到很突然,甚至是很震惊,因为之前从未曾听闻过袁老患病的报道,今年年初,他还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科研一线开展工作呢!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后来才知道,今年3月10日,袁老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后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5月22日中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逝世。

理性让我知道,再精彩的大戏都有谢幕的时候,但袁隆平先生的突然离去,还是让我一时难以接受,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的啊!

“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为了这个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最朴素的愿望,袁隆平先生一辈子痴心不改,始终做一位“稻田守望者”。他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把还长,稻子比花生米还大,他和助手坐在底下乘凉;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为实现这两个梦想,袁隆平先生奋斗了一生。

手植一穗稻,自此无饥馑。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袁隆平使我们吃饱了肚子,他是我们的亲人和恩人。

如今,袁隆平先生走了,那个回答美国人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老农民”走了;那个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走了;那个胸怀“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梦想的人走了。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隆平先生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而他本人就是一粒卓越的种子。他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星空浩渺,那颗被命名为“袁隆平”的星,将永远是夜空里最亮的星之一。

斯人已逝,精神不朽。

      (作者贺震系江苏省作协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特邀研究员、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彦武】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