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你追“星”吗?三星堆那种

作者: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5月29日

近日,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一件埋藏在层层叠叠的象牙之下的“青铜顶尊人像”重见天日,让三星堆考古的“盲盒”再次重磅上新。就这样,从今年春天开始占据新闻C位的三星堆,将“星星”之火燎到了夏天。原来,考古也是可以“追番”的。

5月28日晚,四川广汉,在“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之“三星堆奇妙夜”上,三星堆博物馆变成一个通向三星堆极盛时期的时空隧道。神官夹道迎宾,神鸟跃立枝头,夜色中,这些原本安静待在博物馆展厅里的文物,在国家级非遗自贡彩灯的“加持”下,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古蜀国。

“三星堆奇妙夜”现场

活动现场,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成果,除了这件造型闻所未闻的“青铜顶尊人像”,还包括金面具残片等。截至目前,新发掘的6个祭祀坑已经提取出土象牙、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重要文物1000余件。

除了这些“硬核”的考古发现,三星堆这次还想邀请全世界的朋友一起耍。追“星”,原来可以有这么多打开方式。

8位外国青年导演将用影像讲述三星堆故事,考古主题电影《发现三星堆(暂定名)》和原创音乐剧《三星堆》也安排上了;“发现三星堆”系列纪实节目,将为全球观众展现探索、冒险、娱乐的妙趣中国;三星堆系列图书将全球发行,其中“国际安徒生奖得主三星堆创作计划”将诞生系列绘本;“数字三星堆国际展”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合作举办联展,三星堆主题灯展将巡游世界;如果喜欢出去走走,“‘走读三星堆’文化体验产品”将带来独具中华文化魅力的旅游体验;如果只想宅在家中,还有游戏、音乐、网络文学等平台握手三星堆,新文创让文物活起来。

这还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那个“土里土气”的考古遗址吗?这分明是一个超级文化大IP的全球出道,继故宫、敦煌等世界级“网红”之后,三星堆迎来了它的下一站。

当然,一切三星堆文化的衍生,基础都在考古工作者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前辈们从一铲一铲挖泥巴的时代走来,而现代科技让考古成为一部“历史+科技”的跨界大片。

在三星堆遗址,记者看到,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有数个“考古发掘舱”,不仅能控制温度、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从外界带入的物质干扰。而眼前的考古工作者,更像在实验室工作,穿着全副武装的白色“防护服”,趴在“非接触式装置”上,悬空于祭祀坑上方,拍照、清理。“考古发掘舱”旁设有应急检测分析室、微痕物应急保护室等,文物在现场就能完成化验、测绘、录入等工作,颇有科幻电影的即视感。

看,考古一点儿也不落伍,三星堆也从来不是一个没有故事、横空出世的陌生人,它在几千年前就有自己的“朋友圈”。

在这一轮发掘之前,三星堆出土的尊都是圆形,而这一回,首次出土了方形的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解释,尊的制作技术是从中原传到三星堆,蜀人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发展。三星堆出土的镶嵌有绿松石的铜牌,以及玉戈、玉璋等玉器,受到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出土的琮则受到西北的齐家琮和东南的良渚琮的影响;三星堆文化的城墙夯筑技术、稻作农业的起源、早期的灰白陶传统,也都与石家河文化息息相关……

在这些文物组成的证据链中,我们似乎能看到一幅古代文明的迁徙史与交融史。只不过,那时候的交流范围还在中国,而今天的三星堆,交的将是全世界的朋友。三星堆博物馆自1997年10月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2200余万人次。三星堆文物多次走出国门,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电影、音乐剧、图书、展览、游戏……文化的载体本无国界,如何把三星堆的内容借助这些载体扬帆出海,将是追“星”一族下一步最关心的话题。

青铜顶尊人像

最后,多说一句那件暂时前无古人的“青铜顶尊人像”。它也许为祭祀器物,而铜人顶上的尊一般都是装着酒或者肉。看来,在吃这件事上,我们与先民没有因时间造成隔阂,都是无比虔诚。


【责任编辑:郭韶明】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