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研究 >正文

赵联飞: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青年发展前景

来源:青年发展论坛杂志2021年05月22日

青年发展论坛杂志 4天前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前景有深刻影响。平安中国的建设将为青年发展提供安定的外部环境,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为青年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今日之中国青年应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方向,自觉融入时代发展进程,努力发挥创新先锋和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作用,全方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时代的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青年发展

★作者简介★

赵联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建议》提出了我国在2035年将要实现的远景目标,对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描述,明确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十二项举措。《建议》的出台刚好是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新的“两步走”阶段的关键历史时点,事关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按照历史惯例,这一文件所提出的相关意见在经过必要的程序之后,将成为我国在2035年之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纲领,对整个中国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建议》中提出的多项发展举措事关青年发展,值得高度重视。从联合国1965年通过《在青年中促进各国人民之间和平、互尊和了解的理想的宣言》开始,世界多国制订了本国青年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尽管因国情、文化和制订的时代不同,但大都涵盖了青年的健康、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及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领域。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了青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总体目标,明确了青年发展的十大领域以及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措施,这一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青年发展的国家层面规划,既总结了中国百年来青年发展的经验,也吸收了国际上关于青年发展的理念,对青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仔细分析《建议》和《规划》的内容,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高度的关联性。从《建议》中可以看到未来青年发展的总体环境、方向和路径,《规划》则阐述了青年发展的具体内容。以下结合《建议》和《规划》,对当前的青年发展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青年发展的总体环境

青年发展的总体环境是青年发展赖以实现的外部环境总称,这个环境既包括中国,也包括中国之外的世界;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还包括了对青年发展影响更为直接的政策环境。

01 平安中国的建设将为青年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和平时期的青年发展需要安定的外部环境。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部环境一直并不太平,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从“银河号事件”到“南海撞机事件”,我国的领土安全和国家安全一直受到各种威胁,但这些历史上的威胁都被一一化解,得到妥善解决,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近年来,一些国家抛出了“中国威胁论”,全方位对我国进行封锁和打压,并在我国周边频繁制造事端,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贸易战问题就是最明显的证据,这些构成了我国未来发展进程中的新的不安定因素。《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描述时,《建议》提到了三点,一是“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二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三是“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三点实际上都和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密切关联。

首先,就平安中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来说,《建议》在实现发展目标的举措中,强调了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对建设国家安全领导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建议》将国家经济安全作为专项工作提出,要求加强经济安全预警以及防控机制和能力的建设,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确保粮食、能源、战略性矿产的安全,维护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除此之外,《建议》还提出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建设提供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提升遏制特大安全事故、疾病防控、应急体系建设、灾害应对能力。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中国践行国家总体安全建设的最好说明。富国与强军则是同步前行的,《建议》提出了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这实际上是表明,要以强大国防为中国发展保驾护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正是因为有了“两弹一星”这样的核心国防科技,中国的发展才在很大程度上免于外部力量的控制。

其次,就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来说,《建议》明确提出了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上述举措表明,中国将延续全球化的发展思路,推进人类共同体的建设,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在前不久刚刚达成的RCEP合作即是对这一思路的最好阐释。改革开放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内容,一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对外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对世界发展潮流、世界发展格局进行深入研判后做出的重大决策,《建议》将对外开放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十二大举措之一,延续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总路线,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最后,就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来说,《建议》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举措。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个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这样的软实力。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自信”就包括了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国家的制度安排、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一切软实力要素都有赖于文化软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条件。《建议》中提出的“四史”教育等内容是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02 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为青年发展提供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建议》在论述“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时明确指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再一次重申最近几年反复强调的“稳中求进”思想,这也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的态势是平稳进行,不会大起大落。这种平稳发展的态势将成为 青年发展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几乎始终在快车道上前行,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与此相伴的是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密集出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真实历程。由于采取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推进思路,改革进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阵痛”,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企改革期间出现了下岗潮,形成了“40、50”现象;高考扩招之后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等等。因此,客观来讲,过去的四十年既是改革成就十分突出的四十年,同时也是社会急剧变革的四十年。社会的快速变迁在社会治理上的直接反映就是社会政策的不稳定性,而社会制度的不稳定性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预期弱化,从而使得人们倾向于急功近利,缺乏长期信心。 

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步确立,各个主要社会发展领域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上确立,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环境。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建成,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完成,2020年的GDP总量超过100万亿,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将不会有大的调整,这实际上会提高未来发展走向的可预期水平。《建议》提出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等一系列措施。从这些措施中不难看出,“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完善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议》还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上述提到的内容分析,在“十四五”期间以及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实现之前,实现稳定、持续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目标,各项制度和政策体系都将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持续改革,这实际上是为全社会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国内环境。这样一个环境有利于青年更好地规划自身的发展。

二、青年发展的时代方向

01 青年发展的实践具有时代性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深刻表明了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历史环境,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选择,才能取得实践的成功。近代百年来的青年发展实践充分地表明了这一规律。在新青年运动中,广大青年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众的觉醒而奔走呼号;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青年满怀救亡图存的救国理想和抗战必胜的信念,抛洒热血;在解放战争时期,广大青年满怀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理想,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广大青年满怀保和平保祖国就是保家乡的理想信念,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打败了具有最先进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强大美军及其联合国军队。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一大批青年人满怀壮志,奔赴边疆,在大山和大漠深处辛苦钻研,铸就了“两弹一星”的功勋。在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以“60后”“7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一边承受改革的阵痛,一边努力奋斗,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辉煌。这些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自觉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为时代发展奉献青春、在时代大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0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方向

当今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建议》中则指出,“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上述关于新时代的重要论述以及《建议》的有关意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时代”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明确了从当前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期间的总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总任务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任务提出了总判断,相应地也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提出总要求,表明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目标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03 青年发展面临的挑战

毋庸讳言,任何一代青年的发展进程中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青年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过去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包括教育和就业在内的多项和青年发展密切相关的民生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变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是制约当代青年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观察。

第一,人口结构的转型导致赡养系数持续上升,青年群体的负担加重。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施行,期间有40年左右的时间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老年抚养比由1990年的8.3%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17.8%,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态势日益严峻,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达到27.9%,这意味着未来青年人将承担更大的赡养老人的压力。

第二,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制度发展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教育和就业等基本民生制度的不完善反映的正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有关研究指出,虽然教育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目前仍然存在着教育发展结构不合理、就业质量不高、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等问题。以就业问题为例,有研究指出,本科生的就业率在近五年来持续下降,2015年就业率为93.4%,2019 年降至91.1%。而从就业质量来看,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比例持续增加,就业质量堪忧。

第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沉淀了不少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对青年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例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之部分城市的土地财政政策,导致近年来房价居高不下,尽管政府多次明确“房住不炒”,但目前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仍然让年轻人望而却步,难以“上楼”;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竞争空前激烈,在劳动保护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现了被社会大众广为关注的“996”现象甚至“007”的过度加班现象,而技术的肆意应用也使得“困在算法中的快递员”的劳动过程充满危险;随着教育年限的延长,结婚年龄逐渐提高,生育大幅度推迟,家庭抚养问题、老人赡养的问题有了新的表现,而在传统价值体系式微、个体主义盛行的影响下,离婚率上升、婚姻质量降低等也日益突出,等等。上述问题当然都有其具体而复杂的成因,但总的说来,这些问题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而生,并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90后、00后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其中一些问题对他们的长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全球经济和社会处于空前快速的变迁之中。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研究指出,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以机器替代工人的体力劳动不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以人工智能系统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 ,未来20年大约59.5%的中国就业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这对包括青年人在内的所有劳动人口的影响十分巨大。此外,由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个人面临的不确定性高度增加,个体在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不得不面临更多未知的风险,这使得青年一代不得不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仅仅是青年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有赖于青年群体自身的实践来加以解决,尤其是那些涉及青年个人生活的问题,如婚姻;另一些问题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进行引导和调节,如住房问题、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等等。前面提到的《规划》指出,“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青春动力”,并分十大领域阐述了中国应对青年发展问题的思路和具体举措。

三、青年发展的实现路径

01 做创新者

《建议》中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期间发展的十二条举措中,列在第一条的是对创新的强调。《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表明,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始终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无论是在科学技术、社会管理还是其他领域,每一次创新都带来了历史上的飞跃发展。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表述和传播,蒸汽机、电灯的发明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极大地增进了人们的沟通,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则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航天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太空。历史事实已经表明,创新是人类进步中贡献最大的生产力要素。有关研究指出,在我国“九五”到“十三五”的各个时期,技术进步对建筑产业经济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了47%以上;另一项研究则基于52个全国高新区的全要素增长率的面板数据分析,指出高新区的全要素增长率明显高于其所在省区水平,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进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81%。

青年处于人生最富有创造力的阶段,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进程中,青年人无疑是最值得期待的群体。从历史上看,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都是由年轻人完成的。爱因斯坦首次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不到30岁;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时候,两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时年龄分别为34岁和32岁;杨致远在和他人合作创办全球第一家因特网导航服务的网站雅虎(Yahoo.com) 时年仅28岁;我国已有的许多重大科技发明和一些重要的科技应用,包括依托科技创业成立的优质企业,都是一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完成的。对创新的强调,实际上是把青年推向历史舞台的前端,这给了青年广阔的发展机会。

02 做生力军

青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占我国的人口比重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2011年至2018年期间,我国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逐年占比依次为31.47%、31.05%、28.12%、30.57%、29.96%、29.49%、28.12%、27.30%。尽管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的青年人口的占比逐年有所下降,但到目前为止,青年仍然有较高的比例。如果计算青年在劳动人口(15—65岁)中的占比,则相应各年比例为42.29%、41.88%、41.36%、40.80%、40.40%、39.88%、39.16%、38.3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青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当之无愧的生力军。

《建议》中提到的多项举措有赖于青年去实践。例如,《建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发展举措,要把这些举措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从中国国情分析,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当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在青年人群中的比例远远高于较为年长的群体。有研究表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4—35岁人群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7.0%,其中,大专学历占9.4%,本科学历占7.0%,研究生学历占0.6%,而同期的全国人口中,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8.73%。相对于年长的人口,这批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以及即将在2035年以前成长起来的青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当之无愧地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

03 做全方位的社会参与者

社会参与主要指的是以社会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对社会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自觉认同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发展活动的积极参与实现发展的过程和方式。结合到青年发展,这一概念清楚地表明了两点:一是青年社会参与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认同社会的公共利益;二是青年社会参与是对社会发展活动的广泛参与。就前者来说,实际上是说青年要坚定认同我国当前制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自觉融入这一历史潮流之中;就后者来说,实际上是说,青年的社会参与应当是全方位的,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些方面。如果只是将青年参与狭义理解为对社会政治生活以及公共事务的参与,则可能有失偏颇。

《规划》中明确将青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问题专列为十大领域之一,指出青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的发展目标是“青年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青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丰富和畅通,实现积极有序、理性合法参与。共青团、青联、学联组织在促进青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带动各类青年组织在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青年志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同青年群体相互理解尊重。青年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同时在具体的发展措施上也提出要“鼓励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尽管如此,从全文来看,《规划》基本上是将狭义上的社会参与和其他领域并提,因而才有了包括青年思想道德、青年婚恋、青年健康在内的其他九个领域。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规划》所提出的十大领域均需要青年的积极参与。例如,《规划》提出了强化社会实践教育,促进青年终身学习等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无疑需要青年的参与。结合《建议》中提出的“十四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关于2035年发展远景规划,可以看到,青年是多项发展举措的施行者,同时也是受惠者。例如,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志愿者服务体系是一个重要内容,而青年则是志愿者活动的重要主体;又如,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青年人既是上一代的子代,又是下一代人的父代,在良好家风的创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表明,青年发展的目标是一个涵盖多个社会领域的目标,其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参与过程。

四、结语:青年发展的远景

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个体都在努力抓住各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努力成就发展的梦想。

今日的中国青年和以前任何时代的青年一样,唯有紧跟时代步伐,参与到时代前进的大潮中,将个体发展目标与时代目标相统一,才有机会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前,这个时代目标不是别的,就是《建议》中提出的2035年将要实现的远景目标,就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六个主要方面的目标。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青年要胸怀民族复兴的理想,深刻理解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自觉践行“两步走”战略 ,为实现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努力奋斗,在时代的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责任编辑:张彦武】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