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锐评 >正文

前浪vs后浪:因为差异世界才如此丰富

作者:宗益祥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5月19日

  今年5月5日,前时尚集团总裁、《时尚芭莎》总编苏芒微博发文,为此前对“内卷”所发表的言论道歉。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苏芒认为内卷是一种竞争的压力,来自于欲望和惰性的差距,所有压力都来自欲望太高同时惰性很强。然而,不少网友认为她对内卷的理解有误,因为内卷更多被用来形容非理性、“被自愿”的竞争。对此,苏芒表示误解了内卷的定义并致歉。

  这不禁让人想到,近年来,一些本是表达赞许青年的短片,却没有得到青年的充分认同。一些“前浪”表示自己葆有一颗理解并且鼓励年轻人的心,可是这份好心未必能得到“后浪”的认可。问题可能出在两代人的代际差异上,即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有关代沟的话题。

  代沟指两代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代沟直接体现为话语方式的差异,而这又具有时空维度的客观原因:在时间上,一代人有属于一代人的生活时代,每个时代又有独特的时代主题。比如50后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与艰难发展,他们将艰苦奋斗和团结热情的时代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性格特征;60后的青年时代正好处在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中,因此造成了这代人独立务实的性格特征。

  在空间上,70后生活在中国市场化大潮和城市化稳定发展时期,积极进取和自我实现成为这代人的生活方式;90后、00后正在拥抱一个经济腾飞和智媒化生存的数字世界,他们拥有大国崛起背景下的自信意识与数字世界的开放精神,同时解构意识也成为这代人话语方式中的独特要素。当然,这种时空二维因素并非彼此分开作用,而是在交织互构下产生了复合效应,由此导致了代际之间的深层观念差异,继而直接呈现为彼此在话语方式上的不同。

  如今,新一代青年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天然就对网络思维和网络语言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互联网的密切联结也能让他们与最新的流行语“没有时差”。而在很多“前浪”看来,如果缺乏相关语境和解读,就很难理解这些异质化的语言风格。

  另一方面,当“前浪”目光殷切地喊出“奔涌吧,后浪!”的时候,实际上,这背后夹杂着他们对自身成长生活方式的体验与总结,他们更多是按照自己心目中“后浪”应如何“奔涌”的期待、以自己熟悉的话语方式同“后浪”进行对话,但是这种对话往往因为彼此不够了解而显得较有“违和感”,继而沦为丧失实际沟通意义的自说自话。

  因此,代沟直接体现为话语形式上的断裂,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两代人只是按照自认为的关爱方式进行“彼此折磨”。那么,同一片屋檐下的两代人真的就无法形成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吗?

  必须承认,代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何理性地看待代沟的客观存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前浪”还是“后浪”,都不要奢望消除代沟,而必须承认它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事实上,“差异”绝不等同于“冲突”,差异本身恰好展现了每代人独特的生命历程和丰富变化。当我们承认代沟并从容接纳,代际交流才可能更加自然平常。

  此外,既然造成代沟的原因是历史发展本身,那么,我们就需要有所共情,尽可能去理解各自成长生活的社会史环境。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愿尝试接近另一代人的生命史,才会造成两代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堵无形之墙。尽可能理解彼此所经历的不同社会史环境,知悉另一代人的价值观念和话语方式的形成原因,才能求同存异,最终找到让双方都比较舒适、自如的沟通方式。

  “前浪”有参考方向,“后浪”有新鲜力量。对于代沟,我们承认正是因为存在差异才让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因此,无需执意填平代沟。通过增进理解,搭建更多彼此沟通的桥梁,了解不同话语体系背后的观念差异,努力增加共情理解,才能避免“前浪”“后浪”之间鸡同鸭讲的状况,更好地给予彼此力量。

  (作者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白毅鹏】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