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你知道吗?清华里有座博物馆,还有一群“守宝人”

作者: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2021年05月18日

一提起博物馆,大家想到的都是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在北京清华大学还藏着一家博物馆吧?

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建馆不到五年,现有藏品两万余件,这座博物馆已举办过76场展览,吸引着200余万观众前来观看,当人们驻足在展览面前时,或许很少有人会去想展览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又是怎样的团队将它如此华美生动的展览呈现在这里,其实这些人就是这个“非主流”的博物馆的藏品 “守护者”。

手下是上千年的宝贝,

我要让它“活”起来。

92年出生的高宁是清华艺博的藏品“守护者”之一。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学习文物修复已经近10个年头。平时除了管理这些藏品外,他也负责书画修护和铜镜传拓工作。

走进高宁传拓工作的房间,就会被桌子上的各种工具和拓片吸引,与普通的办公桌不同,高宁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宣纸和制作拓片的工具,电脑被挤到最边边上,如果不仔细看都不会注意到。

近十年的修复学习与工作经历,高宁参与修复了上百件古代书画文物,传拓了千余面古代铜镜。每次当他面对这些“宝贝”的时候,都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小心谨慎,生怕有一丝疏忽和误差。

“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经过了千百年流传至今,绝不能失误,我们做的任何操作都是以保障它们的安全为首要的。”

近期,为迎接清华110周年校庆而举办的“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大展活动,高宁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上新”展览中的铜镜拓片。

高宁对传拓技艺很有研究,一件铜镜拓片最少也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他说,“在很多人看来,传拓过程是重复一样的工序,一直在轻刷墨拓,但在我眼里每一遍扑拓都是不同的,什么地方墨色通透,什么时候拓包虚轻,这都是需要根据镜面内容而布局考虑的。我希望这些古人的艺术结晶通过我们的手,不但能传下去,而且还能活起来。”

术业有专攻,

只是我的工作触摸“历史”。

“很多人看过传拓视频后觉得很简单,但实操起来却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在行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大概是术业有专攻吧!”高宁说。

高宁很爱钻研,新冠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他在家里便做起了各种传拓与装裱尝试,传统拓片托裱后是二维平面,会失去一些铜镜与拓片的韵味,而高宁想让铜镜拓片在传拓托裱后,不加填衬物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立体真实。

经过数次尝试他终于做到了,这也是他装裱与传拓技艺的一个小小突破,在他办公桌一旁摆放着刚刚托裱完的拓片,都完好的保留了铜镜纹饰原有的立体凹凸感,每一根线条纹饰都得到了立体还原,很是惊艳。

在展览的拓片中,这件唐代山水镜的拓片是他很满意的作品。当时这张拓片从下午一直拓到了凌晨两三点钟,由于这面唐代山水镜非常珍贵稀有,他为了把唐代山水的意境更好的还原,和策展人一起讨论查阅资料,请教学者,一点点尝试。

他说:“镜中亭后山石的那种虚空,体现的是道教求仙的一些内容,我们光看镜面很容易忽略,要想把镜中的寓意和韵味拓出来,就需要我们对唐宋山水画和这面铜镜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在展览现场他对每一面铜镜背后的故事都了如指掌,当被问及藏品保管、文物修复与传拓工作会不会略显沉闷枯燥时,他觉得这份工作不仅不枯燥,反倒特别有意思。“我可以把这些古人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结晶重新呈现给世人,这种穿越在古代和现代之间的感觉,特别奇妙。”他说。

我要为这些“宝贝”,

置一座安全的小房子。

“这个位置可以吗?”王晨雅的同事给她一个点赞的手势,这是他们在展馆里最常用的手势。

早上8点多他们在为展柜中的文物换展签,由于展馆9点开馆,这是他们的工作日常和观众“抢时间”,他们也是展馆的“守宝者”。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展览馆中所陈列的文物,无非是在墓中出土后,经过清理后即摆放上去的,其实不然,在一个展览的背后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个日夜,来来回回地研究展台和托具是否适合展品,展柜的温湿度是否合宜……这都是他们团队要解决的问题。

王晨雅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担当”,在她的工作中,加班是家常便饭,即使在平时他们的工作时间也是开馆前和闭馆后。

自清华开馆以来所有展览现场都是她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完成的,对她来说,首要任务保证文物安全,在此基础上,她还要给这些文物置一座“小房子”,让它们在里面不仅舒适,还不失魅力。

在王晨雅每天推的小推车上摆着各种小玩意,这些都是她工作时的标配。在展览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需要“修补”的事情,为了更加严谨和精确,她会把展馆里用到的东西都放在这个车上。

不图名利,

就是爱这份工作。

王晨雅在这里做了70多场展览,经他手展出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不计其数,在她的这些经历中,有很多瞬间令她记忆犹新。

在筹办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时,需要向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借其馆藏的吴先生作品,当这批作品通过海陆空运送到她们的手上那一刻,她有一种使命感,就是一定要给这些文物做好、最完美的“嫁衣”。“在每个展览的背后都有太多人为之付出了,做这份工作不图名利,是真的热爱,我想每一个博物馆人都是在用匠心守护古人的智慧。”她说。

【责任编辑:李丹萍】

薛明:愿你生活常温暖,日子温柔又闪亮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8 14:18:32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