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孔令才将军走进浙江大学!大漠惊雷铸军魂,马兰花开传信仰!

来源:浙江大学2021年05月18日

5月14日上午,杭城初夏,尽管微雨刚过,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剧场里依旧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党史学习教育正在这里举行。

某部队原政治委员、少将(正军职)、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党史宣讲团成员孔令才来到浙大,作了题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 让“两弹一星”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报告,与浙大师生一同追忆攻关“两弹一星”的激情岁月,用丰富生动的历史细节,分享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体现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鼓舞更多有志青年奔向伟大的国防事业。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浙江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陈子辰等出席报告会。

孔令才少将在马兰基地工作期间,与大家一道,成功推出林俊德院士这一全国全军重大典型,提炼出“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他是林俊德院士生前最后时刻的见证人,他对“两弹一星”的历史沿革、功勋人物及先进事迹都耳熟能详。他多次组织带领报告团宣讲马兰精神和林俊德感人事迹,他还是《马兰谣》《有一个地方叫马兰》的幕后“导演”,他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见证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孔令才将军从“两弹一星”精神源自于伟大的历史使命、“两弹一星”精神彰显了伟大的民族品格、“两弹一星”精神折射出伟大的人生追求、“两弹一星”精神照亮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四个方面出发,展示了科学家冲进爆炸现场取样等感人至深的场面,将与会师生带到沙漠深处的罗布泊,展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身怀强烈的报国之志、爱国之心,克服吃不饱、穿不暖、远离亲人的种种煎熬,依旧勒紧裤腰带研制原子弹只为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离不开长期隐姓埋名潜心铸造大国重器的科学家们,从走进大漠深处的那刻起,他们的名字就成了国家机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他们的信仰,“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他们的奉献,“恕无情无义无孝、为祖国尽职尽责尽忠”是他们的担当。

孔令才将军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汇各行各业,体现强国意志、增强民族自信、强固奋斗基因。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

在马兰基地,共有10位院士,其中有4位是浙大校友。他是隐身40年,为核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他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他是扎根新疆罗布泊戈壁大漠52年,参加了我国45次全部核试验任务的林俊德,“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他是在病榻上写下“梦魂西去北山下,心神又到爆室旁”的吕敏院士,他是进入耄耋之年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的杨裕生院士。

近年来,有一批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奋斗在国防事业的前线的新时代浙大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优贤院士团队为我国控制系统与自动化装备发展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主打造中国最强“控制大脑”与“神经中枢”,有力支撑重要基础设施及现代装备的网络安全;机械工程学院柯映林教授团队攻克飞机装配领域一系列技术难题,支撑国家重点型号成功研制;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徐之海教授团队研制降落相机光学镜头,拍摄到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月背影图像;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金仲和教授团队研发出全球首颗携带大型挠性展开机构并实现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的皮纳卫星。

而在刚刚毕业的浙大人中,有这样三位特殊的同学,他们心系国防,热血报国,即将奔赴马兰基地参加工作。其中物理系2018级光学专业研究生张佳豪同学也来到现场,向孔将军献花并报告去向:“孔将军您好,我是浙江大学物理系2021届博士生张佳豪,向您汇报:今年我们学校将有三位同学前往马兰从事研究工作。很荣幸能够代表新一代浙大马兰人,参加您的报告会,聆听您的教导,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重温这段辉煌历史,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对新一代的浙大学子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孔令才将军寄语浙大师生,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学子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把这种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科研报国之路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讲座当天

孔令才将军还给浙大学子送上寄语

表达了他对浙大学子的殷切希望与期盼

浙大师生在听完本次报告会后

深受鼓舞与启迪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感想!

感想心得

1、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 洪何露

关于“两弹一星”的故事从小到大听的很多,但这么深入的聆听“两弹一星”故事,系统的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还是第一次。孔将军凭着对“两弹一星”工程丰富的知识体系、结合自己多年的军旅生涯,通过深入浅出的宣讲,把“两弹一星”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感人的故事,一次次切身体会进行了生动还原,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弹一星”伟大工程的全貌。此次报告会的学习,不仅是对新中国史的深入学习,对爱国主义事业的弘扬,更是对我们的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今后我要用前辈们的事迹不断激励自己,在工作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奋斗,争做“两弹一星”精神新时代的传人。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 丁律衡

孔将军的报告感人至深,也给我们大学生带来深刻的思考。我们国家自“两弹一星”以来的伟大工程是人民的工程,是集体力量的伟大体现,凝聚着千万人的奋斗和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控制人,为我国打造“最强大脑”还有很多路要走,要坚持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把这种精神永久地镌刻在中国大地上。

3、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生李俊杰 

孔令才将军旁征博引、声情并茂,生动阐述了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敢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让我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同时对献身国防军工事业中无私奉献、隐姓埋名的“马兰人”充满了无限敬意,今后我也会带着这种“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精神投入到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曹竞】

河道古街迎亲忙 古风婚礼正回潮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51:45

母亲节:长大后,你想成为妈妈一样的人吗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8:22:17

博物馆里的真心话大冒险

中国青年报2024-05-10 09:32:30

相信文学的人,会找到梦想的“阿勒泰”

中国青年报2024-05-09 20:23:25

青年范儿·文化场|你拥有怎样的母女关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0

旅行中,当严谨的J人遇上随性的P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5-08 2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