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理论 >正文

在纪念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工人日报》2021年05月17日

  初心碧血 引航工运

  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徐建刚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中国工人阶级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资本家的多重剥削压迫,革命性最强。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就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上海机器工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在讨论党的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集中精力组织工厂工人。在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指出,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

  1921年8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仅20天后,刚刚领导英美烟厂罢工胜利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中指出机关的宗旨:“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并预言:“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工人们的世界。”号召:“中国的工人们呀!我们赶紧联合成劳动组合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相继在北京、长沙、汉口、广州、济南等城市建立分部,成为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帮助工人组织工会、领导罢工斗争的全国性领导机构,领导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为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之初,就创办了第一份工人刊物《劳动周刊》,作为推动工人运动的机关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引导工人团结起来的重要性。他们脱去长衫,深入工厂,同工人打成一片,在工人集中的上海沪西小沙渡工厂区创办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在北京长辛店开办铁路工人补习学校,在湖南长沙开办第一师范工人夜校。针对工人的现实情况做思想发动工作,教育工人掌握和运用阶级斗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一大批工人骨干不断成长。曾经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过的共产党员回忆:“在教工人认识‘工人’两字时,就把两个字拼成一个‘天’字,并讲工人就是天,是多么了不起啊!”

  为了和资产阶级所把持的“招牌工会”划清界限,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和帮助工人阶级,组织成立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真正工会。到1922年,全国各地建立工会组织 100余个,拥有会员80余万人,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强大的力量。

  1922年5月1日~6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代表了全国100余个产业工会的30万会员。大会总结以往工人运动的经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把反帝反封建作为工人运动的基本目标,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引导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全国团结的道路。大会通过了《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前,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总通讯机关”,即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公开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构,还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实际上发挥着总工会的作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工人运动,发动工人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领导和组织一系列罢工斗争取得胜利。罢工从主要是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而进行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为争自由、争民主权利,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尤其是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斗争,使上海英租界当局感到十分恐惧,采取各种手段阻挠和破坏。1922年6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煽动罢工”的罪名,逮捕了被工人誉为工运“健将”和“先锋”的李启汉,查封了《劳动周刊》。7月,又以“扰乱治安”等罪名,封闭总部办事处并通缉其成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迫迁往北京,继续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北京联合全国各分部开展了“劳动立法运动”,以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自由。同时,继续派出特派员深入重点工矿企业,积极参与工人罢工运动的组织与领导。如毛泽东、刘少奇到安源路矿,罗章龙、林育南等深入京汉铁路沿线等开展工作。据相关资料统计,1922年,全国各地罢工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人。上海共发生大小罢工54次,占全国罢工总次数的一半;参加罢工人数可统计者在8.5万人以上,接近全国罢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二七”大罢工惨遭直系军阀血腥镇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上海分部联合沪上各工会团体,连续发出《通电》《敬告国民书》《二七大屠杀的经过》《告全国工人书》,在揭露吴佩孚等军阀祸国殃民和残酷屠杀工人滔天罪行的同时,还指出:“我们何以受这等的压迫,受人不能受的压迫?乃是因为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军阀手里,我们工人除了两只手两条腿能做苦工以外,什么也没有,所以才受他们这样任意蹂躏,任意压迫。”号召工人:“应该赶快化除地方的意见,化除行业的意见,把工人阶级组成一个极大极强的团体,再联合农民、商界、学界同心努力,打倒大家的共同敌人——军阀,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来代替军阀政治。”

  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历史高潮。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会上选出以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为副委员长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因完成历史使命而宣告结束。

  红旗一挥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成立到结束,尽管只有短短的3年零9个月时间,却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的许多个“第一”,在中国工运史上具有开拓性的重要地位,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犹如一座丰碑,永远被人们敬仰!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壮大党的事业和工人阶级自身的解放所做的大量工作,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下壮丽诗篇,永远值得缅怀和铭记。

  传承弘扬光荣传统 再铸产业工会辉煌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机电工会主席 朱兆开

  上海市机电工会的前身是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11月21日,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指导、帮助下成立的,这是我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真正的群众组织、第一个产业工会,由此揭开了中国工人运动新的历史篇章。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上海机器工会进一步发展壮大基层工会组织,机器业工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铸就了“坚定信念、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电气和机电工会秉承机器工会的初心之源,把机器工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化作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巨大力量。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中国第一套火力发电机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套核电机组……这些中国装备制造的众多“第一”都诞生于上海电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上海电气和机电工会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组织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产制造了大量当时国家急需的工业装备,成为中国工业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时期,上海电气和机电工会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积极履行工会职能,签订了上海第一份集体合同,成立全国第一家以劳模命名的“李斌技师学院”,涌现出以李斌为代表的4300多名劳模。近年来,上海电气和机电工会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国企工会改革,全力打造职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上海电气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最大企业集团,创造了一大批世界领先创新产品,其中百万千瓦火电世界第一,海上风电全国第一,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 2020年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位列亚洲机械行业品牌100强第二名。机电工会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回顾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为革命、建设、改革作出重大贡献,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学习、传承和弘扬好上海机器工会的光荣传统,把服务大局与服务职工结合起来,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履行工会基本职责,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产业工人全面发展。产业与产业工人相融共生。上海电气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部署要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重点围绕集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依托李斌技师学院,健全“学校+工厂、学历+技能”的培训体系,完善“3+3+3”技能工人培训模式,对有3年工作经历的青年技术工人,用两个3年时间进行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并取得学历、技师“双证书”,形成技术工人“培训—比武—认定—应用—激励”工作链,促进产业工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做好维权服务工作,不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就是维护、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以“共享成果、同舟共济”为理念,以构建职工与企业“命运、事业、利益共同体”为目标,健全完善企业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深化集团多级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完善协商制度流程、拓展民主协商内容,着力强化全体职工民主参与、全过程民主管理、全方位民主协商,把职工职业发展、学习培训、职级评定等纳入协商范畴,做好服务职工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是深化国企工会改革,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改革是工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工运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围绕国企工会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发挥,认真思考集团产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工会工作,积极探索异地工会建设及沪外分支机构、海外工程项目“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建设,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工会就建到哪里,作用就体现到哪里”。针对异地企业多、分布省市广、职工需求多元的实际情况,探索区域化管理模式和异地企业工会管理模式,加强对异地企业工会的服务和指导,提升异地职工归属感;针对集团海外工程项目拓展、海外职工增多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海外项目特点的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建设,力求与工程项目建设做到“五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同时使用),让职工时刻感受到工会组织的贴心服务。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进一步传承、弘扬机器工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对接机构班组长 王曙群

  我是王曙群,来自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很荣幸参加今天的会议,并作为产业工人代表作交流发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感受和体会。

  第一,我们产业工人始终在党的关心关怀下成长奋斗。每次参观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读一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工人刊物,看一看党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工人学校,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党对工人的重视和关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工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谋划部署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大批职工成为创新能手和高技能人才。

  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特级技师、全国劳模,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我中技毕业进入上海航天工作,从事工装模具的装配和维修。1996年,厂里举办高级工培训班,规定工龄10年以上的职工才能参加。当时我才工作7年,但是组织上考虑到我中级工考试取得了全厂第二名的好成绩,破格让我参加培训班。就这样,我走上了技能成才的道路。我攻读大专,组织上提供帮助;开展技术攻关,组织上全力支持。上海航天工会也为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建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首席技师工作室。党组织的关心关怀,不仅仅是我,航天的每一个职工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几年,上海航天制定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职业发展、分配激励、维权保障等多项机制,职工的技能提高了、收入增长了、权益更有保障了,大家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第二,我们产业工人赶上了创新发展的好时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回首历史,老一辈航天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勒紧裤腰带”,那时工业设计和制造水平落后,航天任务数量少且开展艰难。1989年我刚进厂那会,社会上甚至一度流传“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我们一线工人有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我被选为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关键产品对接机构总装负责人,经过16年奋斗,我们交付的产品完成了我国首次航天交会对接任务,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制造技术的国家。可以说,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我们产业工人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我们产业工人要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肩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担起使命责任,我们产业工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推进上海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结合起来,在建功立业中体现人生价值。上世纪90年代,因为厂里效益不景气,一度出现辞职下海潮。带教师傅就拿“钻头大王”倪志福等工人楷模的故事鼓励我:“在工人岗位上同样可以有作为,关键要做一行爱一行、要耐得住寂寞,很多工作都是从拧好一颗螺丝开始的。”我豁然开朗,决定跟随师傅潜心钻研技能,立志奉献航天制造。这些年我先后获得全国和省部级荣誉、表彰2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等荣誉。这说明,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工人也可以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

  担起使命责任,我们产业工人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拿我们团队研发“超细直径小腔检漏管路制造技术及推广应用”项目来说,国外航天大国在该领域对我国实行长期技术封锁,新工艺的建立、新材料的配制、新技术标准的订立,都要靠我们自己,靠学习探索、自主创新,这一项目的成功,为后续开展空间站、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奠定了基础。

  我国要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需要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接续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要胸怀大局,努力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继续当好主力军。

【责任编辑:梅潇予】

总有一些英雄的故事,触动你的心灵……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13 15:01:26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

偶像背后的“推手”有多疯狂?

北京青年报2021-05-06 1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