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
作者: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人: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绝对贫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做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国脱贫攻坚战伟大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孕育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成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上下同心者胜,众志成城者赢;同舟共济者进,风雨无阻者兴。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引领全党全国多元主体聚焦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实现了主体、核心内容、制度保障各环节、各方面的上下贯通、上下同心,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汇聚了最广泛的扶贫攻坚力量,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齐抓共管,实现脱贫攻坚主体多元化
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在治国理政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脱贫攻坚工作不是某一地域、某一主体、某一方面的事情,它涉及贫困地区群众、政党、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因此,它要求政党、政府、社会组织、贫困群众、企业等主体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站好岗、履好职,有效形成群体力量,协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正是通过整合社会多元主体力量,聚焦脱贫攻坚的突出问题,汇聚起党内外、上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磅礴力量。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胜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关键在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广泛凝聚党内外的一切积极力量,攻坚克难。一方面,要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上下贯通,推进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斗争优势。
其次,要充分激发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困奋斗的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动力源泉。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是实现扶贫和扶志扶智的有效融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实转变广大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化被动为主动,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调动全社会力量服务脱贫攻坚工作。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依靠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中,通过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省市县级层面协作,发挥各行各业优势,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扶贫力量,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实现了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的深度融合。
上下联动,健全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因此,坚持协调保障,健全脱贫攻坚制度机制体系已然成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重要抓手。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党在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全面领导的前提下,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客观规律,结合贫困群众需求,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事实上,制度体系的健全,不仅仅是制度本身的条文设立,更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实。因此,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落实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治理格局。具体来讲,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强化监督,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中西部各省结合省情、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省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工作落地;市县从市情、县情出发,结合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生根;贫困村扶贫干部坚持做到扎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应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实际困难,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实攻坚扶贫方案,瞄准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全面推进,落实脱贫攻坚具体内容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关键之一在有效地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实现脱贫攻坚工作上下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具体内容落地落实。
精准识别实情。扶贫先要精准识贫。脱贫攻坚战顺利推进的经验之一就在于全面摸清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通过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并在坚持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致贫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精准责任到人。通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较真碰硬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真正做到了以考核评估为主导、以规矩为兜底,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此外,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坚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途径,协调推进“五个一批”,上下同心,全面协调推进,开对了脱贫攻坚的“药方子”,切实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到点上、做到根上,拔掉了“穷根子”。
落实退出机制。以精准脱贫为导向,有效落实退出机制。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更是应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延伸。脱贫攻坚的核心是精准扶贫,而精准扶贫的目的是精准脱贫。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已然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坚持评估先行,实行摘帽与政策保障并存,实行逐户销号,确保脱贫攻坚质量。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上下同心、同心同德,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流传,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