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锐评 >正文

我是基层政务新媒体小编

作者:黄啸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5月11日

作为一名身处县城的基层公务员,近年来,我接触了不少政务新媒体相关工作。从运营微信公众号,到发布官方微博,再到为省市县各级部门投稿、通过政务App平台统一发布,我既见证了政务新媒体平台与形式的变迁,也切实感受到了与公众深度交流的重要性与不易。

2015年左右,微信公众号平台兴起不久,我所在的地方政府也加入了这股浪潮之中。不过,由于缺乏系统的工作培训,我们使用平台的应用模式较为单一,在实践中以发布工作图文为主。当时,大多数推送的阅读量都不高,甚至需要通过摊派任务实现“吸粉”,在推送内容上,也偏向于一般的新闻信息,而没有太强的针对性。为了增加阅读数,我们有时会以标题上的小巧思吸引读者注意,但文章的深度和趣味性仍有不足。那时,县里各单位对公众号的排版都还不是很熟,需要相互请教“秀米”等微信排版工具的用法。我们的政务新媒体工作,也正是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与尝试中逐渐发展了起来。

不久之后,我们启用了官方微博。在这个渠道,百姓的日常投诉举报相对较多,为了加大账号的知晓率,我们会及时@一些县级媒体和较为知名的大V进行互动,但原创内容还是以政务短消息和微信公众号链接为主。在运营微博时,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小舆情和公众对疑难问题的咨询,譬如百姓对清水养鱼等清淤工作不理解,又如对水管冻裂如何处理、施工停水区域范围等日常问题的咨询。需要指出的是,在工作安排上,我们并没有专职负责政务新媒体运营的岗位,而是由宣传部门的同事轮班,因此,新媒体的负责人未必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回应百姓诉求,这也是我们着力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

2018年后,县里几乎每个部门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在较为重视信息宣传的部门,每天的信息采写、编辑、审核、发布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如果是不太熟练的信息员,整理编辑一个信息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时常需要加班加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县里会组织相关培训,但是由于培训的个性化程度有限,未必符合所有部门的工作需求,各个部门的新媒体运营能力,仍然参差不齐。

面对这些问题,2019年4月,县里根据“基层减负年”和规范政务新媒体的相关精神,对各部门单位运营的微信和微博公众号进行了全面梳理,仅依申请保留了部分因工作需要确须保留或开设的政务新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县清理关停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334个,占全县政务新媒体数量的98%以上。与此同时,县里也打造了县级政务App,引导15个乡镇(街道)及100多个部门单位入驻并开通了后台账号,以更加简洁明了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政务信息。

统一平台的建立,使得日常的内容发布工作有了统一的审核把关环节,从而有了更好的质量保障。与此同时,群众可以通过平台实现“问题随时拍、秒反映”,部门和属地也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与反馈。通过“政务+互动反馈+民生服务”的组合式改革,群众对本县政务新媒体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宣传工作者,我相信政务新媒体未来可期。但是,基层新媒体储备人员较为欠缺的问题,仍然亟待改善。在公务员招录中,具有新闻媒体专业背景的人较少,而且很难实现专人专用。文字功底较好的基层干部,可能是多个综合部门想要的人。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政务新媒体工作的专业化进程推进较难,培训也不好展开。相关工作人员对政务新媒体技能的掌握,常常不够全面,遇到大型活动的短视频剪辑、发布等工作,一般都需要媒体记者代劳。能够运用短视频等新兴形式为家乡推介农产品、介绍本地亮点的人,并非处处都有。对此,还望有关部门能在新媒体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改善人才配置与工作配置结构,从而让有关工作能更好地展开。

在数字化时代,政务新媒体的应用需要不断创新,既要强化其服务职能,也要为百姓带来多样化的体验。为此,我们不能仅将政务新媒体当作工作动态发布平台或是理论知识宣讲平台,而应在立足政务新媒体“公”的角色定位基础上,不断强化其“用”的一面,找准其功能定位,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责任编辑:王钟的】

快乐阅读与严肃阅读是否永远不能共存?

澎湃新闻2021-05-06 10:15:00

兰州:千架无人机“飞跃”黄河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12:29:03

苏州“百名绣娘绣百年”作品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6 09:51:56

《啊摇篮》开播,“一切为了孩子”坚守革命初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10:48:20

浙江常山上演“YOUYOU音乐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5-05 23:38:47

偶像背后的“推手”有多疯狂?

北京青年报2021-05-06 10:31:24

《悬崖之上》和不再攥紧拳头的张艺谋

文汇报2021-05-06 1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