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在万里绿色长城筑起“战略前哨”
——记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
在他们的队伍中,90后已经算是“老人”;他们生活的地方,一年有6个多月大雪封山,年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冬天甚至会降到零下50摄氏度;他们想要逛街,得去150公里外的小镇……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奇乾中队)。
这是一支驻守在原始林区腹地的队伍,负责守护95万公顷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和200余公里中俄边境线防火灭火任务,是森林消防队伍防区最大、任务最重、年平均参加扑火次数最多的单位之一。
他们的驻地离中俄边境只有2.5公里,是林海孤岛“驿站”。
自1963年建队以来,他们坚持驻深山、站前沿、护生态、当标杆,成功扑救森林火灾380余起,在万里绿色长城上筑起了坚强的“战略前哨”。
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他们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艰苦环境锻造忠诚卫士
自1963年建队以来,这支中队一代代指战员驻守边境、扎根林海,从未发生私自越境的政治问题,也未发生过逃兵离队的思想问题。他们始终坚守在边境线上、林海深处,用实际行动践行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中队守护的95万公顷森林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中森林面积最大、纬度最高、国有林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的国家森林生态功能区,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中队政治指导员王德鹏介绍,中队聚焦“一主两辅”职能定位,坚持一招一式向实战聚焦,一举一动与打赢对表,冬季将中队拉到冰天雪地进行耐寒训练,夏天组织指战员在蚊虫肆虐、烈日炎炎的野外练体能、练生存,苦练过硬本领、加快提质强能。
紧贴山岳救援和水域救援任务需要,瞄准皮划艇、绳索、液压剪等新特装备操作使用和水域、山岳综合救援技能等训练难点,开展防汛抗洪和山岳搜索救护等综合性模拟演练,从实际出发打磨战斗力,以任务为本打造综合救援的尖刀。
在中队驻扎的地方,冬季长达9个月,大雪封山的情况时有发生,领导机关面对面指导难,日常工作只能靠自己统筹。中队坚持靠集体智慧和自身模范行动搞建设带队伍,广泛开展“面对艰苦环境怎么办”“乐观创业靠什么”大讨论,让指战员在明职责、析事理中强化乐观创业理念,一代代指战员手抬肩挑在两米多厚冻土层上,建起10亩良田、3座温室大棚和1个暖气调温菜窖,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七天八夜坚守确保万无一失
一支队伍,忍耐恶劣环境的极限是多久?这支中队给出的答案是“七天八夜”。
2017年4月30日,俄罗斯入境大火侵袭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伊木河林场,我国唯一集中连片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受到了巨大威胁,奇乾中队最早到达火线,与邻近的两个扑火作战单位迅速形成了合围之势。
大火在原始林内烧上了20多米高的悬崖,形成了立体燃烧的“火帘子”。有的地方植被物厚达1米多,3公分厚鞋底都能烧出个窟窿……即便如此,他们仅用14个小时就扑灭了大火,但为防止死灰复燃,全体指战员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就在大家不眠不休开设防火隔离带时,800多公里外的毕拉河林业局北大河林场又燃大火,不到5个小时过火面积超过5000公顷。兄弟单位转场转战,中队官兵除了独立坚守别无选择。
上火场的第四天,断粮了。
原始林山高林密,车辆无法穿行,只能靠直升机空投给养。时任中队长寇亮亮带领一部分人下山背送给养,临行前,他们把能填进肚子的食物全部留给了看守人员。
小分队到了山下却傻了眼,运送给养的直升机因为天气原因没能起飞。上山交接火场的地方林业局扑火队了解到这个情况,马上给大家煮了一锅面条,可面还没熟,就接到了前线指挥所的转场命令。
“必须马上走。”寇亮亮咬着牙下达了命令,单程7.4公里的山路,他们徒步往返3次不停歇,“人少吃两顿饭没事,绝不能让大火再蔓延。”
仅存的10斤白面和半颗白菜,成为百余人接下来两天的口粮,却遇上五月飞雪。
灌木丛生、断崖陡坡……大雪覆盖下的林地处处都有险情。手指被尖刺划破了就用衣袖裹起来、脚崴了就找个树杈当拐杖、天黑了找不到方向就搭上前一名指战员的肩膀……撤离归建途中,26公里的山路,他们整整走了27个小时。
在这次战斗中,中队17名干部骨干把最危险的任务留给了自己。寇亮亮不管什么时候始终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面,回来后身上翻出了13个“草爬子”(学名“蜱虫”,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传播病毒,严重可致人死亡——记者注)。党员胡彭冲在车队开进路遇冰包受阻时,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攻坚6个多小时,在右臂肌肉拉伤的情况下,靠着一条臂膀抡起镐头,硬是刨开13个冰包,打通了后续部队直达火场的“绿色通道”。新兵张铁成敢与老兵争先锋,行军途中他的脚被树杈扎伤,鲜血浸透了袜子和鞋垫,但硬是一步也没落下。
那次战斗,奇乾中队第一个投入灭火作战,最后一个撤离火场,在火场上坚守了7天8夜,先后处理险点87个,防止死灰复燃12次。
“奇乾精神”代代传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又名“奇乾中队”,至今未通常电,手机有没有信号看老天的脸色,一块太阳能板成了中队连接外界的至宝。
多年以来,这支驻守在原始林区的队伍,形成了“忠诚、坚守、创业、乐观”的“奇乾精神”。
王德鹏说,在远离支队机关600多公里、每年大雪封山近6个月的情况下,大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原始林里研战法,冻土层上建良田,艰苦环境求正规,各项建设走在了前列。
“奇乾精神”不仅激励着本支部的队员艰苦奋斗,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火焰蓝”的青春力量。
张先铎,就是在了解了“奇乾精神”后,主动申请加入的一员。
2019年4月,张先铎加入森林消防队伍,一次话剧演出中被选中饰演奇乾中队的一名新消防员。“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梦想让我向往,很快我就融入了角色。”
后来,张先铎意识到,其实在一次次排练中,他早已把“奇乾精神”融入了自己的血脉。演出结束第二天,他就忍不住内心的渴望,正式向新训大队领导递交了到奇乾中队工作的申请,也成为这些年以来,第一个主动申请到奇乾中队的新队员。
来到中队,张先铎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不管有多远,不论有多难,愿意肩负这样的责任,我愿用我的青春去守护绿水青山。”
在他和许多“北疆卫士”看来,保护好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是责任、也是使命,“要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不计得失、不辱使命’的森林消防精神,坚持在实战训练、艰苦环境和重大任务中磨砺战斗意志、锤炼血性胆气。”张先铎说。
作为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第一道防线,一代代奇乾扑火队员已经在这片林海中守护了半个多世纪,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4次,连续8年被森林消防局评为“标兵中队”,连续13年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先后涌现出一等功臣吴迪、“十大绿色卫士”郭喜、“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王德朋等一批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