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理论 >正文

中国减贫经验赋能全球贫困治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年04月29日

  作者:杨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不懈斗争的历史。即使按照不同的标准,当今世界仍然有数以亿计的人生活在贫困甚至是极端贫困之中。谈到贫困治理,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国情和发展实际的治理结构、治理过程、治理机制和治理战略,但在实践中各国的具体治理效能却不尽相同。尤其,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贫困治理向何处去,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减贫实践持续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月初,《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这是一份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献。白皮书发布后,全球许多从事贫困和福祉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参与世界各国减贫实践的政党政府、非国家参与者和普通民众,都对白皮书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表示白皮书中列举的中国减贫辉煌成就、伟大进程与成功经验引发自身强烈共鸣,促使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中国的贫困治理实践及其所反映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回答全球贫困治理向何处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减贫实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只有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将消除贫困作为国家意志、国家战略、国家行动,才能够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精准扶贫要求瞄准扶贫对象,精准施策,实现从扶贫对象识别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和脱贫考核全过程精准。“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和“五个一批”的综合性帮扶举措,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过程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五个问题”。正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强大的政治和制度优势,正是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并以此激励和促进下一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社会救助扶贫为例,这是“五个一批”中“社会保障兜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旨在帮助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应对长期贫困和生存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规范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逐渐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现金救助与服务救助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随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反贫困政策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再形成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护式扶贫并举的过程,特别是新时代的扶贫路径,已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截至2020年底,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扶贫标准,1936万建档立卡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日益完善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为中国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支撑,并将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中国减贫理论赋能全球贫困治理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具体来说,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包括“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探索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正如白皮书所说,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以就业扶贫为例,实践中形成的扶贫车间吸纳、劳务协作转移、公益岗位托底、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举措在我国就业扶贫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际减贫和发展领域,许多国家实施公共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在我国大扶贫格局下,实施就业扶贫,扶智与赋能相结合,旨在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除了借助公共工程方式增加扶贫对象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以外,各地还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资源,为扶贫对象量身定做专门的就业扶贫方式。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政府在劳务输出、企业吸纳、自主创业、公益岗位、技能培训等领域出台支持性政策,市场引导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提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双向并进使得90%以上的建档立卡人口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从根本上说,就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这是中国扶贫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中国减贫叙事彰显大国大党责任担当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这在脱贫攻坚举国一盘棋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中得到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定国安邦的重要任务,从国家层面部署,运用国家力量推进。无论是东西部扶贫协作,还是结对帮扶和定点扶贫,无不体现了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制度优势。正如白皮书所说,中国减贫的实践表明,与贫困作斗争,最重要的是勇气、远见、责任和担当。中国扶贫的历史过程,令人信服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所发挥的第一位作用,向世人展示了三个“至关重要”,即实现减贫目标,领导人的情怀、意志和决心至关重要,执政党和国家担负起对人民的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汇聚各方力量至关重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纵观中国减贫进程及参与国际减贫合作的历程,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高远境界和情怀。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一系列国际发展合作,我国对外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援助,帮助有关国家建设扶贫基础设施,提升当地受众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不断深化减贫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建立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大国大党的发展责任和全球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脱贫攻坚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对于下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中国减贫叙事对于全球参与贫困治理的理论家和实践者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更好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减贫经验将进一步赋能全球贫困治理,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梅潇予】

走近大凉山

中国报道2021-04-29 11:44:07

无限循环!王俊凯的《摘星少年》!致航天,敬祖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24 12:36:20

高嘉朗: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21 10:12:56

乘风破浪,如何把漂泊的生活过成诗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15 09:56:39

春天,带着《故宫草木志》来宫里打卡赏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08 13:38:52

“戏曲进校园” 浙江工商职院学子学化妆练身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08 23: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