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声音 >正文

领航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王一鸣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7日

  核心阅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我国经济发展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对各种新挑战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目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发展目的问题。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和现代化观。

  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回答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2012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下降,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针对这一形势,2013年党中央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在2014年年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期叠加”作出进一步分析,强调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后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从“三期叠加”到经济发展新常态再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体现了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在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和递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不仅阐明了发展阶段转换后的本质特征,而且阐明了新阶段发展的战略取向,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认识。

  坚持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2015年5月至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浙江、贵州、吉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18个省区市主要领导同志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常态下,必须彻底摒弃简单以GDP论英雄,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在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深刻变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新阶段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对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回答了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在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系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现代化建设理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行动指南。

  构建新发展格局回答了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在2020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思想。在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回答了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问题,必将在应对各种严峻复杂挑战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指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59.3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元,2020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17%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现出强大韧性和抗冲击能力。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最终消费稳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业比重提高,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升,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并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且逐季收敛。同时,数字经济异军突起,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上医疗等加速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3%,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2020年,在个别国家对我国进行科技打压的背景下,我国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嫦娥五号成功实施月球探测任务,“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九章”量子计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上升至第十四位,是前30名国家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十三五”前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快于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增收造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化消费比重大幅提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10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2020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6.8%,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24.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83.4%,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0.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持续增强。“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2017年的第七十八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三十一位。2020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数量在疫情冲击下逆势增长。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3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球货物贸易份额上升至12%以上,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达到1443.7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新增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雄辩地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1日 09 版)

【责任编辑:梅潇予】

无限循环!王俊凯的《摘星少年》!致航天,敬祖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24 12:36:20

高嘉朗: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21 10:12:56

乘风破浪,如何把漂泊的生活过成诗 | 榜样阅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15 09:56:39

春天,带着《故宫草木志》来宫里打卡赏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08 13:38:52

“戏曲进校园” 浙江工商职院学子学化妆练身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08 23:17:11

中青阅读3月推荐书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06 12: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