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论坛

当前青少年娱乐偶像崇拜新特点及其问题

作者:焦成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3月04日

    现代娱乐偶像崇拜是资本推动发展的重要社会产物,随着传播媒介不断创新,特别是文化娱乐产业化、市场化驱动,娱乐偶像崇拜对社会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形成无孔不入的渗透和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充分认识青少年娱乐偶像崇拜问题尤其盲目崇拜问题,有效应对其危害,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娱乐偶像崇拜的主要特点

    娱乐偶像崇拜在各时期、各年龄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当前娱乐偶像崇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崇拜主体低龄化现象普遍。由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更为活跃也更为开放,更容易接受社会上供给的娱乐偶像,青少年已成为当前娱乐偶像崇拜主要群体,崇拜主体低龄化现象比较普遍。青少年人格尚未独立,主要通过模仿和学习促成人格形成,娱乐偶像往往都是形象靓丽的青年,经过包装和推广宣传,很容易成为青年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青少年往往将娱乐偶像崇拜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模仿明星唱歌、着装,收集偶像私人资料,参加明星俱乐部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崇拜和追求。

    驱动力量资本化倾向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娱乐偶像逐渐成为一种满足文化需求的产品和能获得高额利润的社会商品,资本介入甚至直接运作偶像供给全过程,娱乐产业化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资本对娱乐市场的渗入使之在娱乐偶像供给过程中取得掌控地位,传统的主流娱乐结构不断丧失主导作用,国有影视制片公司、广播电视台、文化演艺团体在偶像打造上日渐式微。

    供给机制市场化程度强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世俗文化的强势,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以娱乐的方式为外壳,商业化的形式为包装,凭借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介社会性推广,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制定和实施的偶像供给策略和营销手段,娱乐偶像和其他商品一样市场化地供给,最直接、最广泛地把娱乐偶像供给青少年。

    审美情趣庸俗化程度严重。市场化竞争带来的压力迫使有的新闻媒体千方百计迎合受众的各种需求,甚至是格调不高的需求。资本的加速助推,使得泛娱乐的形式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核心。伴随商业化、市场化的过度膨胀,甚至有泛娱乐化甚至不惜僭越道德良心、法律,不惜用低俗、暴力、色情等元素吸引受众。注重感官刺激、欲望的直观呈现,实现最大限度刺激消费,导致文化产品的庸俗性、贫瘠性和低俗性。

    价值观念虚无化趋向显著。虚无化是娱乐偶像崇拜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泛滥的必然结果,这集中表现为对个体感受之外的社会与历史的无视甚至否定,娱乐偶像供给在现代社会是资本逐利的重要渠道,吸引甚至掌控消费群体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其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从价值观念层面入手,这样,偶像供给必将突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不同甚至对立的体系,虚无化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不但在逐利,还在争人,消解崇高,解构伟大,使青少年失去敬仰之心,该严肃的不严肃,该敬畏的不敬畏,价值观念被消解。

    二、青少年娱乐偶像盲目崇拜问题具有严重的危害

    青少年在崇拜娱乐偶像过程中造成盲目崇拜。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通过人们对崇拜人物夸大了的社会认知而产生光环效应,将其言行举止神圣化、神秘化。瑞士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偶像崇拜是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但这种幻想常常被过分地强化或理想化了。青少年时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殊发展阶段,有着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活动,青少年娱乐偶像崇拜更多体现为个人对敬仰人物的热烈迷恋和追逐,时常会为追逐他们而表现出相当的狂热、盲从、缺乏独立自主精神,有些孩子从不问为什么崇拜他们自己的偶像,只是觉得他们的外表靓丽就盲目地蜂拥而拜。

    青少年在崇拜娱乐偶像过程中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娱乐偶像挣钱容易,大部分偶像花钱如流水,在生活方面极度奢侈,动不动手腕上佩戴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名表,在时装等方面同样如此,由于是公众人物,明星任何生活细节都将被投射到媒体和公众视野中,这无形中滋生拜金主义,使青少年丧失积极的正面的理想,而沦落为物质享受的奴仆。

    青少年在崇拜娱乐偶像过程中容易助长低级趣味。娱乐偶像的趣味取向对青少年具有直接的影响力,近年不断爆出的“娱乐大瓜”表明商业化模式供给的娱乐偶像素质堪忧,特别是一些娱乐综艺节目为了迎合市场口味,聘请娱乐偶像提升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多安排设计低俗话题,娱乐偶像的一言一行无疑助推了低俗媚俗庸俗,使之乐于接受甚至泛滥,青少年很少看到偶像是否有着较好的修养或专业知识,只是崇拜他们所看到的外表,无限低的趣味要求在盲目崇拜中无限助长低级趣味的泛滥。

    青少年在崇拜一些娱乐偶像过程中可能消解积极人生态度。娱乐偶像崇拜消沉人的意志,使人容易失去独立的自我,个性逐渐消磨,个人发展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减小。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娱乐偶像崇拜无限地挤占了青少年思想空间,一味崇拜效仿青春偶像容易使青少年弃去自我,个人独立人格无法健康塑造,丧失对崇高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实践,消解社会、家庭和学校所努力塑造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加强思想道德偶像供给 切实引导教育青少年

    要站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娱乐偶像崇拜实质,加强思想道德偶像供给,有效应对青少年娱乐偶像盲目崇拜危险。

    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提升思想道德偶像符号意义的说服力。偶像供给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住时代精神,充分考虑到时代精神与价值,坚持继承良好传统和笃守根本价值取向,要根据时代精神及其特征选择、修饰和宣传道德偶像,切实做到供给的偶像所体现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统一,保证偶像体现、代表时代精神与主流价值,发挥偶像影响、引导青少年进而塑造健康人格的作用,服务时代、社会发展需要。

    不断拓展思想道德偶像的挖掘面,克服缺乏多样性问题。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普及,已不存在传统社会那种对文化资源和话语权的绝对垄断局面了,思想道德偶像要拥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青少年思想教育功能,就要顺应时势发展,坚持开放,主动接受和吸纳社会大众的参与,发挥大众的识别力、推荐力,要拓展偶像挖掘的广度,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发挥党组织系统、妇联系统、工会系统、共青团系统供给功能,全面发现、挖掘和宣传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偶像,有效地营造接受氛围,使偶像供给过程成为塑造社会德行的实践途径。

    不断提升偶像供给机制的科学化水平,克服机械、僵化问题。偶像供给是一项事关社会道德风尚、思想教化的大事,是一项极为严肃的政治行为,要坚持科学辩证的原则,克服偶像供给运作机制僵化、机械的问题,尊重青少年思想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偶像供给机制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思想道德偶像供给质量,克服经验、机械主义倾向,不断适应青少年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特点,克服“以我为主”定势的束缚,提升偶像供给的适应性。

    整合教育资源,多层次多结构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偶像,形成正常的偶像崇拜氛围。要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强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文化欣赏能力以及文化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特别是要发挥家风育人的作用,家长要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提高修养。要发挥社区环境影响和陶冶学生心理的作用,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社区辅导服务机制,开展青少年心理、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辅导服务,最后要加强娱乐偶像管理,尽可能减少资本在供给偶像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强化主流文化娱乐机构供给偶像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正面偶像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