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硬核”思政课 让思政课“有滋有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3月04日

    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的“行芸流水”网络思政育人名师工作室,获评了2020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这是学校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的时空限制,拓宽思政工作渠道,将思政与互联网结合,打造学校思政课育人新品牌的又一举措。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思政课建设,扬工院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作为首要任务,从两个“加强”和一个“改革”入手,坚持不懈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精品课程。

    锤炼师资队伍 当好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肩负着神圣、庄严的使命。为此,学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师资队伍,打造了三级教授、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的教师梯队,协同培养了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江苏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领航扬帆培养对象和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将思政育人纳入教师管理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师风师德和政治立场进行重点考核,在教学考评、职位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着力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成果作为一项重要评价依据。

    “我之所以选择来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因为学校、学院的诚意和提供的发展平台,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李丽娜是新入职的博士,她顺利拿下了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这也是学校在科研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提炼时代价值 挖掘思政课深度

    学校积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建设和使用,推动思想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规范使用率达到100%;配合思政课主干课程教学,围绕社会热点、扬州地方特色和学校育人特色抓好案例教材建设,集中修订了特色案例教材;逐步增大实证含量,积极开发使用思政课程配套的实践教材,组织编写了《信仰永恒——思想政治理论课红色实践研学教程》活页式教材。

    学校不断优化办好思政课的环境,江苏省委党史办“党史书橱”项目和扬州市党史办“红色氧吧”特色项目落户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此基础上,与扬州市社科院共建“扬州市红色文化研究推广中心”,并积极探索校内VR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用好用活扬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红色文化研究工程和传扬工程,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们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四史”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开设了《信仰的力量》《大运河红色文化》等2门特色思政选修课,形成以思政主干课程为核心的思政课课程群,特色选修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这也是学校对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及发扬。

    打造“信仰”品牌 保持思政课热度

    “信仰”系列活动让思政课“接地气”。学校依托“信仰故事汇”平台,把信仰教育融入思政课课堂,融入党建工作,融入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全过程,凝聚成包括开列红色书单、阅读红色著作、品味信仰味道的“信仰·记”;找寻信仰足迹,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的“信仰·迹”;培养规矩意识的“信仰·纪”;以及依托国家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仪式感教育的“信仰·季”等四个板块的“信仰”系列活动。把家国情怀、仪式教育、纪律教育、价值引领融合起来,真正让信仰走进青年思想深处,融入日常行为中,让青年大学生成为信仰使者,传播正能量,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信仰”系列活动让思政课“有生气”。学校以信仰教育为主线,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融入课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寻访扬州地方红色遗迹, 开展“四史”调研,创设信仰故事汇平台等,邀请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角色的“信仰使者”上台讲述他们的信仰故事,这其中有扬州“明星社区”书记李华,有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张洁,有江苏省“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易思公益”团队成员、江苏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马俊等等,信仰故事汇平台聚焦热点问题,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实现了价值引领,在广大学生心中播撒下了信仰的种子。

    做实教学改革 锻造思政金课

    学校积极做实教学改革,树立“互联网+”与“思政课+”的教学理念,结合传统思政课教学特点与优势,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将“键对键”和“面对面”有机整合,最大程度体现技术效应与信息优势。2020年学校立足于思政课“磨课工坊”,完成举办了云端宣讲,制作了战“疫”微课,将思政课变成“网络金课”。

    情感熏陶、内容为王,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知信行合一为导向,从合理设置专题教学模块、开发教学案例、编印教学讲义、开展思政课红色研学等形式,制定完善了“三说三品三磨”活动方案,优化了“1+N”思政课教学模式,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为了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就需要将“天下事”变成“身边事”。 学校从“关键课程”的角度牢牢把握住思政课的对象是人、关键是思、重点是政、载体是课的共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重点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爱劳动为主线,通过依托项目化教学,推动课内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发掘丰富鲜活教学案例,采取以案说理、以例释情的方式,聚焦热点问题,实现价值引领,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红色氧吧特色项目,打造了“一届扬工人,一世扬州情”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让思政课更有温度与情怀。

    学校党委书记刘金存说,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任务重大。学校始终坚持“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依托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抓好关键课程建设,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形成促进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让思政课“活起来”“红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数据和信息来源: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