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光明时评:避免生育下降,应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政策

作者:田丰 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02月24日

近来,诸多媒体报道了生育水平断崖式下跌、年轻人不愿意生二胎。一时间,90后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生育水平都不高,大部分低于更替水平以下,甚至有一些国家掉入了超低生育水平陷阱。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跳出超低生育水平陷阱,只能依靠吸引外来劳动力移民来解决出生人口不足的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社会矛盾。

中国生育水平下降早在二十年前就是一件几乎可以准确预测的趋势,但下降如此之快,还是超过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预测,也超出了社会的整体预期。放眼全球,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在当下,还有相当部分国人停留在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文化之中。只能说,在人口自然发展规律之外,中国生育水平下降还有额外的“加速度”。

生育水平下降的“加速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但这在2014年全面放开二胎之后影响可忽略。第二个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相对复杂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比如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导致初婚年龄后延、现代城市生活增加了养育成本等等。第三个部分则是重点:不利于家庭发展的社会政策。

公共服务跟不上,市场服务用不起,年轻人不生孩子的真正尴尬,是中国现行的社会政策体系不利于家庭发展。不难看到,当下生儿育女的成本几乎都是由年轻夫妇的小家庭来承担的,却难以找到能替90后和00后节约生孩子成本的社会政策。多生孩子带来的只有让小家庭更加焦虑的教育、住房等诸多难题。虽然,有一些政策逐渐改变,比如个人所得税中考虑了养育子女和供养父母的免税额,试图利用经济手段提升对家庭发展的支持,但低额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避免超低生育水平陷阱的关键,是构建家庭友好型的社会政策体系。试想如果将包括未成年子女和家中老人计算在内的家庭平均收入作为个税征收单位,家庭所节约下来的税额应该会大幅提高,存款增加也将会让青年人在面对生活成本时更有自行,这就自然会增加青年人的生育意愿。

“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在当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情况下,家庭友好型的社会政策完全可以合理引导和形成代际之间的双赢。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现代城市里的青年人会工作繁忙无心照料而不愿意生育,更多希望家中父母离开老家支援帮助。因此,可以通过减少税额、减轻住房成本、为老年人提供大病保险等方式,充分发挥家里老人的余热来城里解决年轻人养儿的实际困难,也能让老人不再孤独终老。将国家战略与家庭发展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解决“大家”和“小家”的共同难题。

故而,不论是从文化传统角度,还是从现实生活角度,中国都需要一个家庭友好型的社会政策体系。让00后有一个愿意生孩子的梦想,让中国走出超低生育水平陷阱,可以作为家庭友好型社会政策体系的发端,用双赢的方式化解社会面临的种种难题,重塑中国人的家庭文化和家庭观念。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