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全寝保研!他们是海大6-216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02月23日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6-216

王俊凯、王康、王子华(从左至右)

国家奖学金、保研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博生......这众多头衔,全部属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个学霸宿舍——六号楼216!三年朝夕相处,三个男孩齐齐保研,三条逐梦之路却汇聚在一条时间线上交织相融......

相遇·默契

时光巧妙的安排,让来自青岛、德州、西安的三个北方男孩相聚在海大,让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王俊凯、王康、王子华相遇在鱼山6号楼216。

一个宿舍常有一种无声的趋同。新生入学,初入海大,面对眼花缭乱的“百团大战”,他们也对各种活动跃跃欲试。三人纷纷加入爱心社,一起走进社区,一起学手语,一起去敬老院陪老人下象棋,奉献一分志愿热血。此外,他们还结合个人兴趣与特长参加其他不同的社团。

王俊凯加入院学生会宣传中心、大学生艺术团曲艺部;王子华加入院学生会秘书处。社团工作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忙碌,有人赶着设计海报宣传单;有人奔波校外志愿者活动;有人专注于学生工作......相似的工作经历,使得他们将心比心,乐意为对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虽然被分配在不同班级,但是由于他们总是及时互通消息,反倒可以从中获得最新的通知。同时,三人时常互相交流班级管理方面的想法。面对当时班级同学高数期末复习的手足无措,作为学习委员的王俊凯,在室友帮助下为同学们提前打印好试卷并装订好,极大节约同学们排队打印的时间。此后,他们延续该做法,每逢考试周,便可见三个年轻人抱着一沓试卷出现在打印店。

曾经,他们也敢问路在何方,但是他们深知学习之路在脚下。谈及转专业与个人发展问题,人常会有一瞬间的扪心自问:我会转专业吗?对此,216宿舍达成一致:在不明确自己方向之时,应既来之则安之,尚未深入了解本专业,谈何不喜欢?

这股凝聚力,使之继续向前。或许前方遥遥,但他们在同一大道上追逐自己。

默契是在相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的。在过程中学习,在结果中反思,在相处中体验成功、经历失败,方能营造悄无声息的默契。“刚开始,我们也会分歧。多发现对方的优点,积极地互相认同。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沟通。没事出去吃个饭、谈谈心,关系就更上一层楼。”

无需多言,默默将室友的生日铭记于心,在寿星生日那天,吆喝着一起外出聚餐庆祝生日。他们秉信大学宿舍的氛围对自身影响力之大,努力构造积极向上的暖气压,排除消极沉闷的低气压,从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三个人的严于律己,往往相互影响。对于宿舍值日,王子华调侃道:“我们都是三个人每天一起做卫生,一般我比较懒,每当俊凯和王康两个开始拖地时候,我就会也按奈不住而加入他们。”作息上,他们称之为“集体作息”——24点睡7点起。清晨,闹铃清脆,身边人窸窣的穿衣声总能战胜睡懒觉的念头;夜里,均匀的呼吸声使他们安然入梦。另外,在大学的男生寝室中,游戏仿佛是男孩们的热门话题,而他们三个人在娱乐上达成默契:不耽于游戏世界,而要拥抱大千世界。

从鱼山周边风景区栈桥、五四广场到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他们携手登山绝顶,探索世界奥秘。他们还和兄弟宿舍联谊——去黄渤海交界处的烟台蓬莱,领略“海外仙山”的美丽:天高水阔的八仙过海、“人间仙境”蓬莱阁、环抱于碧海清波的九丈崖月牙湾......一群青年在长岛上观夜景,游玩“渔村唱晚”“层林尽染”“长街夜市”“观澜亭”及野炊基地,观海、游海、吃海鲜,体验渔家生活。星月夜下,六个青年,相坐在岛上,遥望镶嵌在青山碧水之间的一袭银白球石长滩,如深邃夜空中的一弯新月,畅聊天南海北,放飞理想思绪。

宿舍间的情谊,至纯至朴,至真至诚。

相识·扩展

不同于大一的基础课生活与社团生活,大二,除了基础课和社团工作,他们都开始接触专业课、各类比赛、SRDP、社会实践等。面对更高层次的专业课知识,他们在学习上相互监督,新教学楼上课教室第一排、图书馆402外文图书阅览区常现三人身影。

为了防止聊天,他们选择隔开坐。他们也会一起整理专业课笔记,去杂取优,共享资源。活泼开朗的王子华被调侃为宿舍的“外交官”——他依靠自己广阔的人脉搜取到丰富的学习资料,宿舍聊天群成为学习互助群。

王子华、王俊凯、王康(从左至右)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社团生活与学习生活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冲突。兼顾工作与学习,方能全面发展。王子华留任学生会秘书处副部长;王康留任爱心社副部长,王俊凯留任学生会。社团经历培养其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工作中的反思,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待人多一分热情,处事多一分耐心。担任两年班长的王康说道:“大一时候,可能觉得自己做一个班长似乎就很厉害.....然而当再次任班长时,却思量着如何尽职尽责地服务同学。”

他们,从事科研,脚踏实地:三人纷纷进入了实验室,选择各自感兴趣方向,第一次开始近距离接触科研。三人日常跑六二楼实验室,三个人,两个项目——《群体感应系统的构建和相应启动子的筛选》《微囊化藻蓝蛋白的工艺研究》,白天在教室,晚上在实验室。一年的实践,曾经是实验小白的他们,最后都将一个校级项目跃迁到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

他们,创新突破,创意无限:王子华、王康所在团队在继承中华传统的腊味香肠饮食文化的同时,运用先进的工艺和营养理念研发出一款肥润甘香、骨脆肉嫩的鲟鱼风味腊肠,并斩获“温氏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王俊凯和他的团队采用“生物法高效制备壳聚糖”解决当下化学法制备壳聚糖污染严重,并获得海大“净业杯”创新创业比赛特等奖。

王子华(左二)王康(右一)

他们,热心实践,积极奉献:暑期三下乡是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素质的良好机会,而三年里,216宿舍总共有6次三下乡。

2018年暑期,王子华、王康以及其他同学开展“山东青岛市南区残疾人就业情况”的社会调研,七天六夜,不论烈日炎炎,亦或月明星稀,他们始终奔走在五个社区。“残疾人长期闲散在社会上或封闭在家庭中,长此以往,各方面能力不断退化,给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负担,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压力。大部分残疾人没有工作,盲人的世界是没有光的,聋哑人的世界是一种无声的透明。”王子华说道。

2019年暑假,王康第二次参加三下乡,OUC“国旗下的海大故事”社会调研团队全方位多角度地探寻海大故事,完成三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并被《大学生联盟网》报道。

舍长王俊凯则参加过三次暑期三下乡:2018年,王俊凯跟随团队前往重庆丰都一所小学支教,14天的支教虽然短暂,却也使他明白——在中国的贫瘠地区,还生长着一株株渴望阳光与雨露的幼苗。而支教志愿者为孩子们开拓外面的世界,为他们播撒希望之光,润泽其心田。

2019年,他参与校级重点项目“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团”的调研,在这个过程中,他切身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发展历程;2020年,疫情期间,他所在的“长春源平衡膳食”实践团在线上展开为期30天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独立运行微信公众号平台,借助推送、视频、电子宣传册等一系列喜闻乐见方式科普健康饮食知识,探索出新时代下的全民营养科普方式,并借助微店将高校科研健康食品、中国地标产品和扶贫农产品传递到千家万户。

从社团活动中扩大人脉,从班级工作中扩充经验,从项目比赛中扩宽思维,从社会实践中扩开眼界,他们用朴实的努力收获真挚的经历,向阳而生,向远而栖。

相伴·追逐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大三。如果说大一是尝试,大二是求索,那么大三则是抉择。“生涯规划”成为彼时的热词,保研、考研、出国、就业......不同的路铺展在每个人面前,何去何从成为每个人内心的疑问。216宿舍也一样。

“在就业与读研这个两个大方向上,我们觉得本科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尚未应用于实践,读研可让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成成果,所以我们都想着继续学习。趁现在还年轻,再学习三年也是对自己进一步的锻炼。”确立读研方向后,他们从成绩提高开始朝目标迈进。

舍长王俊凯当属逆袭典范。从大一大二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挂科到获得国家奖学金、推免成功接踵而来,源自其坚定的信念指引。他承认过去的自己属于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咸鱼” ,抱着一种够用即可的心态学习,以工作忙碌为借口搁置学习。然而他发现,每年院学生会评标兵分会时候,学生干部评奖评优成绩是其中的一个加分项,而自己学院每年评比都名落孙山。步入大三的他,作为主席团一员,他相信榜样的力量,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各个部长干事们,真正强者是万能的。

大三一年,见证了王俊凯在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完美平衡。何时何地做何事,效率至上。他更加珍惜和舍友一起坐前排的课堂时光与课后图书馆高效自习。赶在图书馆开馆时开启一天学习,在闭馆之后相约操场跑道。“我们将课程所有的基础知识都整理一遍,哪怕知识点最少的课在word文档上也整理了三十多页。”在期末冲刺时间,他们依靠共同梳理的“葵花宝典”将知识融会贯通。

然而,作为保研边缘人,他和舍友王子华依旧无法确信自己是否顺利走向保研之路。大三下时,两个人从三月份开始约定一同备战考研。

保研边缘人,最挣扎时候在于考研复习与保研申请两手抓。然而有时候,只是多了一股勇气,再向上用力踮一踮脚,就抓住了幸运的尾巴。在2020年暑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子华参加江南大学夏令营。9月份时,凭借着竞赛保研的险胜优势,他获得竞赛推免资格,后成功保研到江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而王俊凯,因为大二时六级未过难获得保研资格。于是他申请提前返校,潜心备考,如愿通过学校小六级考试,加之大三一年成绩的飙升,他成功保研至本校。

而三者中成绩最优的王康,在明确自己保研之路后,则是忙碌于投递简历:江南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所大学。一路走来,充满坎坷:他曾被复旦、浙大、上交拒绝,未能获取夏令营面试资格。

在9月份预推免阶段,他再一次投递上海交通大学,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当时身边保研同学陆续有了好的归宿,而他依旧未知去向。“同学们都开始放松了,我还在为面试做各种准备。不过舍友一直在热情打气,还帮助我选导师。”申请全过程,他总是第一个与导师主动联系,始终保持积极性,最终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直博生名额。那一刻,他似乎被幸运女神所眷顾,而背后源自其孜孜不倦的积极和永不言弃的坚持。

offer从来不是主动给他们,而是他们自身主动去追。

他们也曾成绩平庸,也曾沉默内敛,也曾不知所措,然而三个人一同砥砺前行,不必强求在同一条路上奔跑,而是惺惺相惜。在灰暗时刻,知道自己身边总有一点微光,给予彼此力量。

“很幸运,我们能拥有贴心的室友,还有一个人勇敢前行的勇气。”

时光不经意间溜走,曾经的明亮与黯淡,都会因为彼此成长而成为一种可爱。四年里自然蔓延、越来越稠密的回忆,以及一些未完待续的故事,216宿舍还在演绎......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