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袁斌:搞科研就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手中

作者: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2月23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过去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高级工程专家、四院科技委常委袁斌最关注的就是两件事:科技自立自强和青年人才培养。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踏踏实实搞好应用基础研究,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手中。”这是袁斌经常与团队年轻人说的话。他深知只有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1996年,袁斌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航天系统工作,一干就是25年。他长期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工作,全程参与了我国首个全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作为多个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他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多个重大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我们不要做那些‘短平快’的,而要有勇气做自己努力‘跳’起来才可以够得着的科研,并把这些事情做到完美和极致。”袁斌说。

在过去几年中,他平均每年都要参与组织协调数十项的技术试验。其中每一项试验任务,对他和团队成员来说都是一次挑战。那背后是数十轮方案讨论、近百轮技术攻关和多项技术突破。

袁斌团队所研制的技术产品,较国外同类产品“迷你、轻便”,但指标性能却能做到“翻倍”。有时,同行屡屡追问“凭什么你们可以?”袁斌的回答往往是这样:“凭的就是我们执着于创新、执着于奋斗、执着于拼搏!”

在他看来,正是有无数航天人这样一丝不苟、克服万难的超常付出,才能够确保中国航天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一些前沿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袁斌带领团队认准“拓荒”方向,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在领域内精耕细作,努力搞出了众多属于中国航天的独门绝技。他说,为了填补技术空白,为了让中国航天能够向前迈出一步,必须敢为人先,创新制胜。

“将一件件大国重器送入云霄,是对我们得出数据的最好检验。不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则是用100%的成功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提供不竭动力。”袁斌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袁斌告诉记者,他正带领团队奋力拼搏,以战略性需求为导向,研制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他们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只有坚持技术不断创新,手中的科研工笔,才是他们的制胜法宝。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袁斌说,作为航天国家队,就是要不断以应用为目标牵引,增强体系可控能力建设,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而要做到这一点,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现在,袁斌所在团队具备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接近96%,平均年龄34岁,持续注重对高素质青年人的培养,一直是袁斌作为团队“领头羊”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十三五”期间,他所在的团队先后共有31人次获得“青年先锋”“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如何让青年人迅速成长起来,赋予他们更大的展示舞台,提供他们深造和交流的机会,是我们这个团队过去几年一直努力在做的事。”袁斌说。

在2020年,袁斌提出了《在国企改革中进一步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的议案。他说,当前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应当不断创新人才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高端专业人才的作用、挖掘潜能,有利于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撑。

今年,他的议案仍是继续关注国有企业如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位从业已有25年的科技工作者深知,中国航天永葆不竭动力的秘诀就是创新,而创新靠的则是一茬又一茬的科技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