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声音 >正文

“慢火车”开启红色之旅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黄贵彬 王富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2月09日

    “1936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大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请问大会师的地点是哪里?”“甘肃会宁!”……在白银西站开往长征站的7515次“慢火车”里,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车务段青年志愿者正在和乘客进行红军长征史答题互动。

    这是春运期间铁路职工精心准备的“追寻足迹忆党史 慢火车里话党恩”系列活动。生动形象的红色小品、深情感人的党史新中国史朗诵、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互动、经典激昂的红色歌曲大合唱,一个个红色节目,让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认识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开始强起来的深刻变化,也引起了旅客的强烈共鸣。

    7515/7516次列车,是由兰州车务段担当值乘的一趟“慢火车”,常年行驶在红会铁路支线,由包兰线白银西站始发,终到白银市平川区长征车站,单程运行94公里,途经甘肃省白银市的两区一县,平均十几公里就要停靠一次,全程票价仅6.5元。

    作为沿线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7515/7516次“慢火车”自上世纪90年代开行,至今已有30年,却从未涨过价,不仅是老百姓的“致富车”,还是老百姓的“幸福车”,沿线村民赶集、上学、探亲都离不开它。这条默默奉献了半个世纪的山区铁路,犹如戈壁滩里的金腰带,给大山深处的百姓带来很多希望。

    18岁的种博英的家,在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南山尾村,距离红会支线上的吴家川车站仅100多米。高中3年,她每周六都会从白银车站乘坐7515次火车回家,周日又从吴家川车站乘坐7516次火车去学校,一边是大学梦、一边是乡愁,这趟“慢火车”拉近了亲情的距离,她与铁路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去年秋天,种博英以理科453分的成绩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录取。她再次乘坐7515次绿皮“小慢车”出发,走出大山,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她又坐上这趟熟悉的列车,返回吴家川。

    “走出大山才知道,祖国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年轻人有广阔的发展机会。”在列车上,种博英一边欣赏铁路工作人员演出的红色节目,一边向周围的乘客讲述自己的见闻。很多乘客都是从各地返乡过年的年轻人,大伙儿高兴地分享自己工作生活的感受,不禁感慨遇上了好时代。

    这条红会支线,也彻底改变了种博英一家的生活。上世纪70年代初,为助力靖远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运,红会支线应运而生,并于1974年全线通车。伴随着货物列车的隆隆轰鸣声,吴家川车站也开始承担洋葱、土豆、豌豆等作物和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运输业务。

    当时吴家川车站运输作业繁忙,急需大量人手进行装卸车作业。很快,种博英的父亲种辉和居住在车站附近的老百姓组成了装卸队,开始承接车站的装卸车业务。由于工作细心勤快,种辉很快当上了装卸队队长。“那时候车站的装卸车作业量很大,卸一车货的劳务费是30块钱,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有一天卸了30多车。”种辉回忆说。

    让种辉未承想到的是,装卸队队长一干就是近20年。近20年的时光,吴家川车站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种辉一直都在,他的家也深深地扎根在了车站旁边。“从低矮简陋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出行工具从自行车、摩托车到私家车,铁路给我们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子越来越红火。”一家人高兴地说。

    红会铁路支线延伸在一片红色沃土上。1932年5月,“靖远兵变”爆发,点燃了白银地区的革命火种。1936年秋,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转战白银地区,并在白银市会宁县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大会师。多年来,7515/7516次“慢火车”默默服务沿线百姓,也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列车缓缓驶过,一路洒下悠扬的歌声,乘客纷纷拿出手机,定格这精彩感人的一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黄贵彬 王富泽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