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学习 >正文

红色地标

千里挺进大别山 12万大军铸成 “飞来之剑”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2月04日

    2016年4月1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雕像。石耀臣/摄

    隆冬时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下楼房村的老党员毛正付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打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大门,迎接到访者。00后大学生志愿者文小雨前来报到,开始了寒假期间的首场志愿解说工作。

    时针回拨至1947年6月30日,12万人的刘邓大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从鲁西南重镇菏泽出发,于8月27日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当年12月30日,刘邓大军到达下楼房村时,周姓人家为欢迎刘邓大军的到来,自愿借出五进祖宅,作为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邓小平在这里住了50余天,度过了元旦、春节,指挥部队胜利完成战斗、土改、筹款借粮三大任务。

    千里挺进大别山,这在军事史上是一种独特、大胆的进攻方式。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为了摆脱困境,蒋介石力图将战火继续烧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

    这时候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仍居优势,装备上的优势更明显。人民解放军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当机立断,作出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优势,立刻转入全国性的反攻。

    根据这一战略,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逐步形成两翼牵制、中央突破、三军配合的作战格局。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千里挺进大别山,犹如一把“飞来之剑”插进敌人统治的腹心地区。

    此外,以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为西路,在晋南突破黄河防线,挺进豫鄂陕地区;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豫皖苏地区。

    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密切配合,建立中原根据地。

    如果说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那么张家店战斗则标志着陈锡联将军率领第三纵队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对发展和巩固皖西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时,蒋介石从北方调兵回援,妄图乘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际,争夺大别山战略要地。1947年10月8日至10日,刘邓大军第三纵队把握战机,发起张家店战斗,共毙伤敌900多人,俘敌少将副旅长唐家楫以下官兵4700多人。

    刘伯承高度评价张家店之战,称赞此役是“我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第一次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的重大胜利”。

    刘邓大军之所以所向披靡,在于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三纵”辗转作战皖西期间,老百姓节衣缩食,除了供应部队粮食、柴草、布匹外,还主动带路、提供情报,抢救伤员。在基层政权相继建立后,拥军活动更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毛正付自小就听父辈说起,邓小平等人在此过除夕的那天,坚决不要当地干部送来的麻糖、花生、羊肉等慰问品,把这些食品送还,顺便到老乡家里拜年。他们以烤麦饼(当地的一种粗粮)当饭,红枣当菜,吃起了年夜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敬,这也是我党、我军的制胜法宝。”毛正付说。

    自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后,人民解放军经过半年作战,转入全面反攻。为了谋划在中原地区更大规模的战役,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致电刘邓率指挥所和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进至淮河、陇海路、沙河、伏牛山之间。

    军民鱼水情深,分别之际,很多官兵依依不舍。“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反映了当年的离别场景,唱出了人民军队对于这片红色土地的感恩之情。

    文小雨所在的高校曾经举办过一场主题为“红色基因传承”的迎新晚会,她登台唱起红歌。“那一刻,我为自己来自革命老区感到无上光荣。”在她看来,今天作为一名讲解志愿者,也是为了更加深入地温习这段红色历史,把家乡的“红色名片”传递给每一位新朋友。

    作为地级市的六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有30多万人为国捐躯, 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108位开国将军。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保护革命遗址,讲好红色故事,丰富校园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艺创作,发展红色研学旅游。

    “牢记先辈们为今天所付出的牺牲,让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作为革命烈士舒传贤的第五代后人,舒晓明已经是当地知名的青年企业家、公益组织负责人。他发起成立的志愿服务公益组织——豆芽社,注册成员由最初20余人发展到近百人。

    2020年4月,霍山县中小学学生返校复课。舒晓明整合社会资源,为该县5所学校送去当时紧缺的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总价达13万元。“尽自己最大力量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这算是我们舒家代代相传的家训吧。”他说。

    在六安各县区,无论是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是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都地处城区中心。六安共青团每年都会举办红领巾“小喇叭”讲解员大赛,并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少先队员前往红色场馆开展志愿讲解活动。

    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建设已成为六安市解放路第一小学少先队特色活动之一。该校六年级学生刘一小曾经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在一次少先队活动中,她告诉低年级同学们:“为什么要佩戴红领巾?它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提醒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仅要爱护它,更要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