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20岁,把身上的标签都撕下来吧 | 校媒FM
上个月,有着纠结体质的我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学校推出一堂“综艺制作人”的实验课,导师是一个电视台很厉害的学长,课程的选拔难度很高,没有相关经验的我到底要不要报名?
当时向往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最近自己刚好迷上了某综艺,对综艺节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要是仔细深究,更多原因大概是自己被“困”了太久。
-1-
无形的“框”
我的本专业属于中文大类,加之本身院校传媒特色的赋能,让我自然而然地把新媒体编辑、新媒体运营这方面的工作定位目标。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我在这方面“游走”了两年多,在人生的路上也许只是短短一段时光,但却覆盖了我整个大学生活。
从一开始在学校社团中接触新媒体推文,到有机会参加线上的自媒体训练营,再到能够在社会媒体做兼职写手……这些经历见证了我在专业方面的小小成长,但人一旦被贴上标签,可就糟了。
我们的朋友圈总是会时不时被某些“小游戏”刷屏,他们可以是某些让人体验的H5,可以是让每个人忍不住一探究竟的小测试,可以是具有互动效果的Q&A……
记得有一次风靡朋友圈的是一张附有几十种职业选项的图片,转发图片让好友评价你适合做什么职业。我清晰地记得上面有着“编辑”“运营师”“活动策划”“作家”等选项。
其实在转发这组图片的那刻,我就对结果抱有了一个期待值,以上几个选项就是我对此的期待。果不其然,好友的评论大多都离不开这些,这个结果也让我更坚定,自己在这条路上有“被人看到”。
我想也许至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给自己贴上了诸如此类的标签。
更为明显的体现大概是在撰写职业规划书的时候。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当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撰写了一份规划书,内容是有关于“新媒体编辑”的长远规划。
这份规划书成功进入了复赛,我想这是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肯定。但现在看来,这份规划书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给框了起来,无形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要沿着规划走下去。
可是人生不会只有一种定式。
-2-
贴标签,别忘了撕
就像这次疫情带来的变故一样,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规划。
她们中不乏有曾经信誓旦旦喊着要“出去闯一闯”的创业者,在求职关口转而把目标定位谋求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想着“我想去看看世界”准备留学的“烤鸭”,一扭头便加入了考研大军。
人生中还会有很多个“意外”时刻,让你觉得做另一种选择也不错。我身边的朋友小天,就曾不止一次更改过自己的规划。
小天的起点可能让一些同龄人羡慕,刚毕业他就进入了不错的事业单位,在管理岗就职。在这个岗位任职的三年中,小天接手过多个大型会展的相关工作,他也乐得其中。
但在第三年时,自己的部门连续换了几个负责人,明显感受到无法适应变化的小天开始思考自己的去留。他选择了裸辞,并且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去做运营。
不过,裸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某职场观察类综艺中,一位曾经选择裸辞,从销售转到做法律的选手,中间经历虽然只是被匆匆带过,但背后的艰难不言而喻。
如果过往经历没有一定的关联性,转行就等于从头做起,并且在年龄上也不具备优势。而之前的社会经验,会让新环境里的人抱有更高的期待值,挑战只增不减。
沉没成本更是会影响人的抉择。
小天也面临着同等的困境。
但是,他还是把这艰难的一步迈出来了,现在转做编辑的他,十分感谢当初他的两次裸辞。这些不同的经验给他带来了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让他更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最难的时候咬牙坚持,扛过去你就不一样了。”
他可以坦荡地说自己是在不断地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三分钟热度的冲动。慎重考虑后的跳槽不会带来后悔,但会带来新的体验和机遇。
-3-
“否定”带来的损害
在课程选拔这件事上,我的余地要比小天来得多,这只是一门选修课的进与不进,我不需要承担面试失败对生活的影响,在这门课上花的时间更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我开始思考,会有什么损失呢?又有什么好纠结的?
思来想去当时自己害怕的还有对“失败”的恐惧。被否定,是一件比失败本身更让人难以承受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着更少的勇气去面对它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次获得坦然接受“否定”的能力,把这颗玻璃心铸成一颗铁打的心。
在过去一年中,两档以30+女性为主题的综艺和电视剧大火,也让我们见识到了“无限可能”这个词的“可能性”。
当你在犹豫时,试着摆脱思维定势,听一听自己的心声,新可能也许正合你意。
🌊
/
文字:心怡
主播:斯元
剪辑:高锋
视觉:卷卷
编辑: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