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冰点 >正文

回望旧面孔

新年继续靠谱

作者:王景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1月25日

    我是被那个故事打动的。

    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癌医治无效去世,欠医院30多万元医疗费,她儿子何国荣承诺一定归还。两三年间,他一有积蓄就从广西跑到广东还钱。何父患有肝癌,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他一人打两份工,还是决定要还下去。

    这是个因医疗欠费致贫的家庭。彼时,我正在探访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医疗欠费管理部”,连续几日和欠费表格打交道。欠款栏里一串数字,背后的故事总是沉甸甸的。

    我听医院工作人员讲,有人本来有钱,却故意赖账,也有人真的没钱,却一直老老实实地还钱,本就不易的生活背上大包袱,何国荣就是其中一位。

    打通电话我才知道,他的实际生活比医院讲述得更艰难。医疗欠款快压垮这个家庭,何国荣怕失了信用,常从网贷平台借钱来还,习惯了“拿下个月的工钱补上个月的窟窿”。

    最困难的时候,每个月他只还得起500元。他有专门的记账本,一份3万元借款的归还情况,写了2页纸。按计划,他和四弟前年年底就能还清所有的债务了。可意外又来了,何国荣生了场病,他和四弟在疫情中失业,还账账本的更新停在了去年1月。

    去他家的第一天,他向我要记者证,我旅途匆忙忘了带,本没当回事儿,敷衍了他一句“网上查查我的报道就行”。他愣了几秒说:“你答应过我的。”

    回到酒店,我赶紧把证件找出来,揣在背包夹层的口袋里,反复确认了几次。第二天采访,我不能再失信了。

    我采访过一个21岁的云南女子,她和丈夫在广东佛山打工,她的头在一次严重的车祸中受伤。为了救她,医生切除了她部分颅骨。她用3年时间,还上了53829.68元的医疗欠款。

    她被写进新闻,上了微博热搜。之后的两次颅骨修复手术,医院为他们减免部分费用,医疗器材供应商给她折扣价,当地为她发放慰问金,提供保障房,还为她筹款。她获得“2020云南好人”称号。

    我本以为,何国荣命运的走向也会如此,毕竟两个故事那么相似,然而这则报道很快被人们遗忘。

    我帮他问过不少人,结局都是无能为力。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如今有了救助基金,中山市也完善了相关政策,但何国荣的情况发生较早,不适用。那时候,他办理异地医保报销,需在规定时间内开出就医缴费的发票回到原籍,才能报销花费的40%,这意味着,他要先把费用缴清,缴不上的部分只能归为欠费,压在他们一家的肩上。

    何家有5个成年的儿子,二弟陷入传销,三弟在流水线上被切断手指后沉迷网络。我向几家救助机构打听过,发起公益筹款他也不够格,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不在疾病治疗进程中,不符合救助范畴。

    我和他说过一些结果,再后来也不忍一一告诉他了。直到5个月后,我联系他询问近况,他很快回复“我下班后都有时间聊”。

    我于是知道,何国荣找到了工作,上班两个月了。他从广西老家回到了广东中山,眼下这份工作得来全凭偶然。他去自己出租屋附近的水产市场买菜,顺道打听做小生意的机会。一家商铺的老板正想再招个送货人,他上岗了。他每天骑着三轮摩托车,把一批批海鲜运到前来接货的车上,在市场里一圈圈地转。

    他凌晨4点半起床,下午6点钟收工,中午回家做饭、午休,白天不忙的时候能和工友坐着聊聊天,工资4000多元,比原来开大巴车少。放假的时候他最忙,国庆节、元旦都在班上度过,他别无选择,在自己的四口之家里,他是唯一的劳动力。

    他在网上卖过小家电,但交不起平台上的铺位推广费,忙活一天赚不到什么钱。

    至于欠款,他说不清自己还要还多少年才能还完。2020年结束时,他才开工两个多月,第二个月的工资还要10多天才到账。欠医院的、欠亲戚的,那个记着每一笔欠款的小本子被他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我的报道刊发时,何国荣正失业在家。他看过网友的每条评论,专门注册了一个账号,偶尔回复网友一句“谢谢”。他也会时常翻出那些留言给自己打气。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欠款他依旧会慢慢还下去。忘了说,他的网名是“绝对靠谱”。

王景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秦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