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锐评 >正文

银行招聘考天体学,年轻人买账吗?

作者:王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年12月16日
导读:招聘考试是观察企业管理文化的第一扇窗口。

正值校园招聘季,今年求职者遭遇的一些“奇葩”试题登上热搜。近日,有媒体采访了遭遇“奇葩”招聘的求职者,有报考银行的考生回忆称,笔试出现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天体学原理等与专业不相关的考题;也有考生在面试时遭遇“送命题”:如果准备了4杯水,却来了5位领导,应该如何分配?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考什么题,按理说在其自主决策范围内。有的企业喜欢人才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引入大量标准化的选择题;也有企业希望员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招聘考试时设置开放性试题。丰富多样的招聘考试命题形式,是开放多元的人才市场的体现。对于应届考生来说,感受灵活的招聘考试和学校里专业考试的差异,也能为他们走上社会做好铺垫。

只要招聘方式不违法、考试内容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就监管角度而言似乎无可指摘。比如,有考生抱怨,180分钟的考试有297道考题,平均约36秒需要完成一道。如果按照教育考试的要求,这恐怕是强人所难,一份无法让大多数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题当然是不合理的。不过,招聘考试则并不追求大多数考生的完成度,以用人单位的标准选拔合格人才,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

然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如果招聘考试“不讲武德”,损害的可能是其自身形象。校园招聘作为企业与校园对接的途径,不仅能够帮企业吸纳人才,也是企业扩大影响,尤其是在新生代群体中建立形象的方式。正是出于这层考虑,一些企业在校园招聘宣传中投入大量资源,在招聘的各个环节输出其价值观,期待赢得未来一代的支持和信任。

如果招聘考试太“天马行空”,就会让人怀疑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方式不当,无助于其构建良好的社会形象。比如,有些招聘考试输出庸俗的价值观。对于“准备4杯水来了5位领导”的情况,本来可以坦诚地解释和纠正,通过考试的考生却回答“把水都倒了,让领导批评我”。将人际关系的“厚黑论”用于考察应聘者,以掩盖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如此招聘恐怕不是“管中窥豹”,而是“因小失大”。

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高涨,他们期待企业管理更合乎现代理念。招聘考试是观察企业管理文化的第一扇窗口。企业要明白,在人才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不仅是企业在考察人才,也是人才在考察企业。企业在招聘中照拂应聘者特质、坚守专业价值,选人用人的环境公正开明,未来的员工便会更乐意为企业付出劳动和智慧,有利于企业形成向上的凝聚力和活力。

相应地,如果企业的招聘方式有悖于现代理念,其人才队伍的整体价值观就值得怀疑了。这不仅会投射在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也可能反映在企业面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上。企业按照扭曲的价值标准,哪怕招到令自己“满意”的人才,问题也会日积月累,企业内部更会缺少反思氛围,甚至形成“一言堂”的风气。

诚然,学校与社会不一样,在应聘时适应企业规则展现能力,是大学生求得理想工作的前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求职者要无条件地迁就。一般来说,学校教育一以贯之的培养理念,与主流社会所提倡的文明价值是共通和兼容的。那些认为适应社会就要求职者“委曲求全”,为“奇葩”招聘考试辩护的观点,在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期待求职者培养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开放心态应对多元化的招聘考试;也期待用人单位秉持专业价值,提倡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还能包容年轻人一点初出校门的“书生意气”,从而真正检验求职者能做事、做实事的本领。

【责任编辑:任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