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 古城新韵
编 / 者/ 按
古韵与新风交融,传统与现代结合,每一座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中国青年报社、网易云音乐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特别支持的年度国风音乐传承创新项目《古城新韵》,围绕重庆、敦煌、上海、长沙、苏州、武汉推出6首城市单曲及1首城市大合唱,一场”好听有料“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
听一首歌,恋一座城,欢迎收听:
写在前面
这首歌夏天其实就已经录好,在调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等到了冬天,如今,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这首歌,其实也想为上海加油。上海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也愿意守护它。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这个冬天又来了,离下一个春天更近了。
“弄堂的油灯昏黄了多少年,吟吟上海滩,一座城,披新颜……”11月25日,由青年歌手霍尊演绎的《海上吟》正式上线,将上海沉浮的往事与如今的繁华,一并在低吟浅唱间娓娓道来。
在词曲中,你能听到黄浦江汽笛声声,能看到霓虹灯夜夜闪烁,上海从未放慢它前行的脚步,多种激流在这里撞合、喧哗,卷成巨澜。余秋雨曾在书中写道,对上海来说,宽容已不是一种政策和许诺,而是一种生命本能。
在上海,既有灯红酒绿,又有江南烟雨;既时尚繁华,又不乏市井烟火,是名副其实的魔都。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在此间风云际会,你来我往,各国语言在高楼大厦间交相斑驳,此起彼伏,以最迅捷的频率日夜更替。
“当你不了解上海,你只会觉得她的热闹。”《海上吟》的词作者阿河却觉得上海独具“魔力”不单是因为它的繁华,“比起许多古都,上海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她的故事恰是中国近代发展的历程,她有过苦难的酸楚也有今朝的盛世华年。”
如果时光穿回1990年,站在外滩放眼望去,只有满目荒野,最高的建筑是一座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可如今外滩对面的浦东夜景早已成为众多年轻人必去的“打卡地”之一。如果说上海浦西是由上百年积淀打磨而成的精致,那么浦东新区则是中国改革开放造就的精彩奇迹。
如今,在上海的打卡地数不胜数,每个上海人都有着自己心中的城市地标,有人觉得是作为城市之巅的中心大厦;有人觉得是夜幕下的东方明珠;有人觉得是遍布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国家会展中心,也有人觉得是保留那一行行弹孔的四行仓库……
当然,对于许多第一次来上海的年轻人而言,第一次直击心灵的“魔力”还是歌词中所唱的“摩登楼阁登云天”。走在上海街头,车水马龙中抬头望去,那高耸入云的天际线总能给人关于“梦”的遐想,玻璃橱窗在太阳下微微闪光。
一瞥之下,就确信上海的魔力,从此魂牵梦萦。
在这个年轻的城市里,汇聚了众多远渡重洋而来的年轻人。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超过15万人。可以说,上海迈入了“大众海归”的时代,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留学回国人员平均年龄为27岁,并且随着留学人员数量的加速增长,“海归”们的平均年龄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
如此,年轻的上海从不缺“拼劲”,在上海一座座金融城之中,一幢楼就是一条垂直“金融街”。许多西装革履的海归们提着手提电脑往来穿梭,这是他们准备实现大展宏图的天堂。单这些海归们创建的企业现在就有数千家,数以亿计的美元在此间流通,雄心勃勃。
而在从小生长在上海的霍尊心中,格外怀念的却是童年时这座城市最初的模样,那些发生在弄堂里琐碎又安详的生活回忆:穿插着阁楼里细碎的阳光、隔壁邻居家炒菜的香味、仲夏夜和小伙伴穿行在弄堂里嬉笑着互相追赶……
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是走进上海人真正的生活。抛去了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外衣,大多人其实过着格外经济适用的日子。不过分奢侈、不过分娱乐、踏踏实实地守着自己的空间,但也时不时仰头望向高楼静静等待着可能出现的机会。
去过上海的弄堂,才会看懂更多的东西。
如今,霍尊长时间出差在外,尤其是碰上逢年过节的时候,“真的好想回家来碗热气腾腾的上海生煎……”吃不遍、赏不完、玩不够的“魔都”更具“魔力”。
一部上海史,半部中国近代史。多元的城市元素汇聚在这里,让上海独具魅力。而经济大潮下的上海,还会继续散发出她独特的荣光,战胜一切困难。
制作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