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声音 >正文

青年投身新基建大有可为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10月18日
导读:青年人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敢为人先。一方面,对于新鲜观点与不同意见,要进一步思考与追问,不做“伸手党”;另一方面,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青年投身新基建大有可为

刘平,青年学者,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电动车辆高性能电力电子变换与电机驱动控制。

【观察者】

“新基建”实际上包含了7个领域,即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新”就是新发展理念、新技术创新,“基”就是覆盖面广、社会支撑较强的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建最大特点是技术门槛更高,主要是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兴产业。

随着大规模新基建体系建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将由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比如在交通领域,传统基建主要针对公路、铁路、桥梁等物理状态的国家基础设施,新基建则将在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备上发力,更好满足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

新基建迎来风口,青年人该如何作为?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高校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点也越来越多转向新基建相关项目。很多高校也新开设了一些与新基建相关的专业课程。新基建的火爆,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进行技术合作,校企对接更加紧密。我想,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实业,都应当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国家需求之中,真正解决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奋斗致敬青春,以实干践行爱国。

我的研究方向是车用电力电子变换与电机驱动控制。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对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现实的体察。当前,我国的新基建事业如火如荼。在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直接关系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意识到,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电气化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是重要问题,而这都离不开电驱动核心部件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为此,我曾多次出国访学和工作,加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和电力电子可靠性的国际顶尖团队,深入了解这一领域内的前沿成果与研究方法,找到困扰我国的“卡脖子”问题的解决途径。

新基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涉及国防安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各行业、多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青年人正身处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实践场域,只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并踏实努力,必将大有可为。

对于立志致力于新基建建设的年轻人来说,首先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力方向,挖掘真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的,“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亟待广大青年以新的发展理念和高科技手段推动解决。

其次,青年人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敢为人先。一方面,对于新鲜观点与不同意见,要进一步思考与追问,不做“伸手党”;另一方面,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记得在一次研究立项初期,我曾围绕一个新想法与德国工程师交流,当时他们并不看好这个研究问题,初步尝试后我也一度感到灰心。但经过深入思考后,我坚持推动这一研究,最终形成了多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已实施成果转化。

同时,青年人还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不断地攻坚克难。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以及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青年科研工作者们学习的典范。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也要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钻研。青年人想要在新基建领域有所突破,勇攀科技高峰,只有持之以恒地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厚积薄发,取得累累硕果。

作者:刘平,本报记者龚亮、本报通讯员朱金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0年10月18日05版

【责任编辑:张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