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华服很美,她要穿给全世界看|我和我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0-12-18 14:3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李想

 

- 《我和我的生活》第9期 -

青年生活态度线上沙龙

  

  本期嘉宾:当小时

  古风爱好者,辞职创立华服品牌,

  从打工人变成国风摄影师。

  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记录和推广华服的魅力,把中国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收看指南

  时代赋予人们多元的选择,对于各种“惊掉下巴”的辞职故事,似乎已经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当小时的辞职故事少了点轰轰烈烈和“任性”,但更像是每位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提起这位川妹子,“华服圈”的人几乎都能说上几句:大学学的是绘画,后来学摄影,纯粹是因为爱自拍。毕业后,她在游戏公司做设计师,平时拍摄古风类的作品,逐渐在网络上积累名气。她身上的标签不少:微博红人、自由职业者、国风摄影师,但最出名的,是#带着汉服去旅行#活动发起人。

  一对新人,身着当小时工作室专门设计的华服婚纱,举办了中式婚礼。

  穿着华服周游世界的决定很偶然:有位朋友要去尼泊尔旅行结婚,邀请当小时一起去边玩边拍,照片出来后,朋友很满意,把它们放到网上。

  就这样,当小时火了。

  在尼泊尔,当小时开启“带着汉服去旅行”的第一站。

  热度来得突然,她没有想一头扎进华服圈。“人首先要能够在经济上独立,才能谈到理想追求。”当小时说。平时工作,周末帮人拍照片,一干就是几年。直到她周末兼职摄影的收入高于设计师的工资了,才出来单干。

  她在网上发起“跟着汉服去旅行”活动,穿华服穿越冰岛、尼泊尔、日本、纽约,被几十万粉丝追捧,外国网友惊呼:中国女孩真美;她拍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女,希望做成中国版的“The Atlas of Beauty”(美之地图)。

  在美国,传统的华服与英文的标记,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泰国白庙,当小时拍摄了一套华服写真。

  当小时拍摄56个民族的少女,图为瑶族。

  喜欢华服的人像是找到了“组织”,大家走在陌生的城市和国度里,绽放自己最爱最美的一面,也吸引着更多想要了解华服、了解古老的汉族文化的“外国人”。

  为了镜头效果,她学了不同妆容的画法,自己给模特上妆;为了拍出更精致的华服美,她学了缝纫,操刀做华服改良。

  比起上下班路上的风景,她更喜欢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方。被默认该结婚生子的年龄里,她选择将人生翻面,活出了自己独特的精彩。

  Q - 主持人

  A - 当小时

  Q:从一个身份到另外一个身份,对你来说最难的跨越的点是什么呢?

  A:最难的是时间跟金钱,怎么在有限的时间跟金钱内去做好现在的事情,然后又能够衔接上未来的事情。所以要多筹备一些,现在看起来可能没用,但是未来可能会发生作用。比如我今年上半年学习潜水,好像是纯玩的一个事情。但是前几天我朋友看到一个美人鱼的水下摄影大赛,我说我刚好有潜水证。

  我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叫“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女”,没有人赞助怎么办?就掏钱自己去做,我想后面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目前这个阶段,我可以有时间有金钱去完成这件事,就是很了不起的事。

  Q: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

  A:我会觉得现在华服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度和热度,但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是没有被看见的,甚至是慢慢被遗忘了。我觉得挺可惜的,因为有很多美是特别独特的,我想趁它们还没有消失之前记录下来。

  Q:你在不同身份转化,从原画设计师到古风摄影师,再到华服爱好者、华服创业者,每一个转化所遇到的挑战分别是什么?

  A:最开始从一个打工人变成一个自由摄影师,这个挑战就是,你自己要给自己发工资了,那么你怎么去养活自己?后来有了一个助理,你还要多养活一个人,到现在我们有一个小的团队,我未来可能还会去开加工厂,做一个厂长。不管(华服)卖得好不好,都是一大笔开销,这个时候你的挑战就更大了。

  Q:你未来还有更多想尝试的身份或者角色吗?

  A:很多,因为人来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一次,我不想一辈子就体验一个职业,它可能是更丰富多彩的,就像来到一个游乐园,希望把所有的游乐项目能玩的尽量去玩个遍。

  制片人:乔建宾 闵捷 王毅旭 曾丽颖

  策 划:王俊秀 王宇

  导 演:邹赞

  统 筹:张连昆 李想

  宣 发:李想 

【责任编辑:王俊秀 流程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我看见
  • 青年如何在“十四五”黄金时期闪光
    12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和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十四五与青年发展”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体解读“十四五”时期与青年密切相关的各项政策,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反映青年奋斗力量。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伟、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宇文利、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胡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沈杰、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中红等9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并与青年代表进行了交流。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提交了书面报告。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毛浩致开幕词。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日青年云端续佳话
    “日本也有电子支付,为什么只有中国做到了无现金?”面对日本友人的疑问,中国青年代表们有很多话想讲。12月12日,中日青年创新行动经验分享会在线成功举办,两国青年通过互联网保持交流、传递关心、分享经验,为传统友情谱写了新章。
  • 父子两代牺牲在禁毒一线 民警张子权生前访谈令人泪目
    12月15日当晚11时许,随专案组赴安徽宿州开展案件侦办工作的云南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张子权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丧失意识,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逝世,年仅36岁。12月18日,张子权的骨灰从江苏徐州运抵云南临沧,临沧市公安局在临沧机场隆重举行迎接仪式。12月19日,临沧市公安局在临沧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张子权的父亲张从顺也是云南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1994年9月1日凌晨,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中,毒贩引爆手榴弹,张从顺为保护战友不幸壮烈牺牲,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张从顺的三个儿子长大后,先后进入公安机关成为人民警察。张子权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嘉奖3次,与战友们5年共缴毒27.7吨。
1/3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