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推荐
2020
10/20
11:22

发展普惠金融需破除数字鸿沟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机构积极主动作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助力之下,普惠金融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可获得性持续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迅速,总体呈现“量增、面扩、价降”态势。

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有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一些依赖传统金融服务的老年人群体,因为不熟悉数字技术,无法使用手机APP提供的相关产品;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较少使用电子支付手段,缺乏信用记录,无法获得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普惠金融服务等。

目前,各金融机构在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时,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以往的信用记录,也就是征信记录。同时,一些特殊群体,包括偏远地区的农民、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存在征信记录较少甚至是空白的情况,无法得到相应的普惠金融服务。这部分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容忽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助推下获得迅猛发展的普惠金融必须尽快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受成本上升、行业转型等诸多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正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一些商业银行进一步缩减服务网点,许多线下网点提供的服务也随之转至线上。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协调推进“线上”和“线下”业务,因地制宜,对于一些社会效益明显大于经济效益的营业网点,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

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可能涉及服务获得机会公平的问题。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尤其要关注特殊群体需求,降低数字鸿沟的不利影响。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出台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对物理网点合理布局,稳妥推进线下网点智能化改造。对具有明显社会价值但商业价值不显著的营业网点,可考虑给予一定补贴或激励。

金融机构需要优化服务流程,稳妥推进线上、线下服务,对于依赖传统金融服务的特殊群体,在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选择的同时,设计更多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线上服务“不掉线”的情况下,确保线下服务“不缺位”。

从本质上来说,消除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也是普惠金融的必然要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福祉应该惠及更广泛的群体,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要守住服务大众的初心,这样才能走好普惠金融未来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