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推荐
2020
07/02
20:04

致敬!中国支持全球抗疫,他们冲在最前线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转眼间,2020年已过半,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抗疫,刻不容缓!

   在海外抗疫一线,有这样一群中国人的身影:医生、外交官、企业员工、记者……他们行业不同,年龄不一,但有着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员!

   白衣执甲远赴万里

   过去几个月来,意大利、塞尔维亚、伊朗、伊拉克、柬埔寨、委内瑞拉、津巴布韦……从欧洲到亚非拉美,一批又一批中国抗疫医疗专家,冲在中国支持全球抗疫的最前线。连轴转、吃不上饭、深入“重灾区”……他们扛着种种艰险,将珍贵的专业信息和团结的讯息传递给世界。共产党员在其中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

  3月1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意大利红十字会主席罗卡(后排右六)与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9人合影。新华社记者程婷婷摄

   陈璐,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护师,中国援委内瑞拉抗疫医疗队专家组成员,预备党员。

   这名“80后”是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在委内瑞拉期间努力向“老师傅”、老党员们学习。

  “很多事情都是大家抢着去做。”

  4月7日,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何塞·耶雷娜医院,中国援助委内瑞拉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当地医生交流经验后合影。新华社发(萨尔戈多摄)

   工作日程极为紧凑,专家组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出门,晚上八点多才回到住处,总结完一天工作,总是九点多才能吃上晚饭。

   陈璐还要抓紧时间整理当日工作情况、数据,与国内对接,常常要再晚一个小时吃晚饭。

  “吃的时候已经完全冷掉了,但不妨碍心里的充实。”

   风雨挡不住祖国的关爱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上百万中国留学人员牵动着国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中国驻外使领馆努力为留学人员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传递祖国的关爱和呵护,坚定大家的战“疫”信心。

   胡志平,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公参,共产党员。

   驻日使馆全馆动员,2个月时间分三批为3.7万名留学生发放了“健康包”,为2.6万名留学生发放了口罩,为3名被感染同学及时提供就医协助和生活帮扶,妥善解决留学生因心理健康原因发生的各类突发情况108起,有效确保在日留学生整体健康稳定。

  “留学生在哪里,我们就把祖国的温暖送到哪里。”冒着大雨,也要尽早把“健康包”送到学子手中。

  “天很冷,我们心里很暖。”“谢谢祖国妈妈!”留学生们感动地说。

  4月17日,在日本东京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使馆工作人员(前左)和留学生代表(前右)一起整理准备寄送的“健康包”物资。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房强,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人员,共产党员。

   德国疫情暴发后,驻德使馆教育处在第一时间建立了与各地学联的紧急联络机制;组织建立了110多个留学人员抗疫微信工作群,吸纳了近4万名留德学子;先后将两批共7500份“健康包”及时高效发放至在德留学人员手中,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爱心。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前右)向留学生发放健康包。图片来源: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官网

   令人欣慰的是,截至目前,驻德使馆教育处管片十个州中国留学人员新冠“零感染”。

   从风雨中送达的“健康包”到跃动的“抗疫微信群”,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牢记“维护留学人员健康安全”的使命,在海外抗疫工作一线展现了共产党员和外交人员的使命担当。

   与“信息传染病”之战

   战“疫”中,准确、及时、专业的信息至关重要。从欧洲、美国、亚洲、拉美到非洲,新华社驻外记者是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记录者、瞭望者,也是全球战“疫”的亲历者。

   陈俊侠,新华社驻日内瓦记者,共产党员。

   新冠疫情来袭,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成为全球焦点。陈俊侠和同事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让中国和世界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全球疫情最新进展以及世卫组织给出的专业建议。

   与此同时,无论中国还是世卫组织,屡屡成为“甩锅”、抹黑等政治操弄的对象。陈俊侠说,他和同事要在新闻岗位上,继续同这种“信息传染病”做斗争,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传递全球抗疫的重要讯息。

  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华社记者陈俊侠摄

   白林,新华社驻内罗毕记者,共产党员。

   当前,非洲抗疫形势依然严峻,风险值得警惕。

   疫情期间,白林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采写了一批非洲人民积极抗疫、中非合作抗疫的动人故事。

   在中国视角、世界视野下,他们想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日新月异的非洲,以及中非合作在其中发挥的正能量。

  5月29日,一名教职工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即将复课的学校内进行消杀作业。新华社发

   抗疫 复产,都要赢

   在全球经济遭新冠疫情重创的当下,中国经济为稳定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中国企业也积极助力海外复产复工。很多中国劳动者正在海外抗疫和复产的双重战线上忙碌着。

   许松,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项目工作人员,共产党员。

   柬埔寨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金港高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

   疫情防控难度不小,但项目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在中国驻柬使馆和国内相关部门支持下,全面部署、坚决防控,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项目迄今实现零感染,生产经营未受影响。

  2019年3月22日,在柬埔寨磅士卑金港高速开工仪式现场,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司机楼内)驾驶工程车辆,标志启动工程施工。新华社记者毛鹏飞摄

   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人手不足、工作繁重,作为一名党员,许松时刻提醒自己“主动向前冲”,要以中柬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为重,既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防控漏洞。(记者:邱冰清、郭丹、张远、陈俊侠、白林、毛鹏飞;编辑:钱泳文、孙浩、金正;剪辑:王沛)

【责任编辑:何明    流程编辑:曾宪旭】

放弃百万年薪回乡种地,只要努力在哪都能绽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7-01 23:01:36

空巢青年别焦虑,我们帮你治愈孤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7-02 09:28:30

吴倩:大武汉里的小夜曲 | 我和我的家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7-01 09:00:00

《摇篮曲》,在梦中带你回到那片黑土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30 09:00:00

《茉莉花》: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6 09:00:00

求职路上屡碰壁,听杨颖分享如何克服就业焦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5 09:30:00

海陆说郑州,你的驿站 我的家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4 09:00:00

一首《人间西湖》,领略“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3 09:00:00

听于朦胧唱《梦里的她》,感受多彩新疆的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19 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