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推荐
2020
05/18
12:45

战疫彰显中国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作者:陈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陈律(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场严峻斗争。面对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疫情,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与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协作,共战病毒,共克时艰,谱写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在抗击疫情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成为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推进各国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坚力量,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批中国政府援科抗疫物资运抵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国际机场。 新华社发

  1.讲信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信,国之本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言忠信,行笃敬”“义立而王,信立而霸”“言必信,行必果”之说,来表达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信义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强调,互信是国家之间持续交往和合作的根本。毛泽东同志在接见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的谈话中就指出“有人说共产党是不讲道理的,不讲信义的,不好惹的,过去闹过别扭,就不好做朋友了,你们也可以看吧”,强调中国共产党讲道理、讲信义可以通过时间和行动来证明;邓小平同志曾谈到“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不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这也是体现出我们古老大国的风度”;江泽民同志在访问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时提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提倡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国与国交往同样应该这样做”;胡锦涛同志在访问英国期间,也曾宣介“中华民族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及讲信义,如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在出访韩国之际强调“‘信’在东方价值观中具有重要地位,‘无信不立’是中韩两国人民共同恪守的理念”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诚实以待,讲信义、守规则,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地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通报本国的疫情情况;一确定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序列和特征,就立即与世界分享;面对世界各国疫情暴发,没有独善其身,而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党和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高度肯定“中国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正因为中国党和政府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才能在国际抗疫合作中取信于民,才能行之以躬,不言而信,为全人类共同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2.重情义,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重情义源于中华传统美德“仁”,“仁”是五常之首,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与“仁爱”,把“仁”界定为“仁者爱人”,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由“爱亲”发展到“爱人”,由“仁民”推广到“泛爱众”。从古到今,从传统到现代,仁爱思想在我国不断发扬光大。

  这次抗疫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践行着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与此同时,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和主张,表达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携手共抗疫情的立场。我们坚信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多国多点暴发的全球疫情,中国政府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向出现疫情扩散的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将“仁民之治”“仁爱之心”“仁善之情”传递到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目前,中国政府和民间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中国还积极发挥产能优势,及时开放医疗物资市场和出口渠道,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他国人民的情义,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无论是分享防控经验还是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开发,无论是线上指导交流还是线下火线行动,无论是物资援助还是精神鼓励,中国以实际行动表达了“泛爱众”之心。

  3.扬正义,凝聚全球抗疫合力

  中华传统价值观中有着丰富的正义内涵,如“举公义,辟私怨”“法令至行,公平无私”“以正治国”“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等。诸子百家虽说法不一,但其核心观点都强调,治国理政之要在于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促进国际社会反对恃强凌弱、追求公平正义这一崇高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这次疫情发生后,面对《纽约时报》针对中国“封城”和意大利“封城”采用经典“双标”,面对一些西方政客公开使用“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污名化中国,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疫情炮制出的“中国隐瞒论”“中国误导论”“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等论调“甩锅”中国,中国依据客观事实,在对外发声时予以有理有力有节地回击。公道自在人心,中国以行之有效、来之不易的战疫成果赢得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肯定,中国为全球抗疫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必将获得世界客观公正的评价。世界上不少国家及其政党也坚决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和标签化,共110多个国家的240多个重要政党和政党国际组织联合发出正义之声,抵制以疫情之名对他国行污名化之实的言行,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才是人类卫生健康及世界和平发展最紧迫和最严峻的挑战,呼吁各国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还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的领导地位,积极发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外交平台的作用,发出中国倡议、给出中国方案、承诺中国行动、提振国际信心。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但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与此同时,中国有条不紊地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竭尽所能地减少疫情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实际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4.树道义,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道义即道德义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把道义理解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政治评价的标准,甚至被确立为至上的价值标准和国家存亡的基础。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交往上,道义被作为衡量中国如何处理与他国关系与事务的重要标准,是对国际社会善恶取舍、扶弱抑强、秩序规则、共同发展等的自然责任。新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勇于承担国际道义。早期主要表现为支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随着两极格局瓦解,世界进入多极化发展阶段,中国的国际道义主要表现为对广大亚非拉等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施以援助,助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当前,世界并不太平,地区安全局势持续紧张,热点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中国对他国的道义则表现为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冲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乎道义的方式应对挑战、追求合作、守望相助是一个国家在危难中得以生存的必然选择。疫情在中国开始暴发时,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给予支持、释放善意。现在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中国不仅与之患难与共,并且投桃报李,坚守国际道义,既不会在朋友有难时袖手旁观,更不会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即便是对抹黑、污名化中国的国家,中国也愿化干戈为玉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不仅维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尽力维护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让中华5000年文明秉持的道义理念在帮助全球抗击疫情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8日 06版)

【责任编辑:曾宪旭    流程编辑: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