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推荐
2020
05/17
16:37

汇聚民营企业力量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作者: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 来源:《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多年来,民营企业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主动担当作为,倾情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的新挑战,全国工商联系统将继续引导民营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民营企业是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与智力支边、定点扶贫、光彩事业等农村扶贫开发事业,自觉融入“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按照国家“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整体部署,以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为主战场,积极参与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特别是2015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民营企业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消费扶贫为主要帮扶途径,组织发起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好,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这些重要论述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的一个缩影和写照。截至2019年12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9.99万家,精准帮扶11.66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6.56万个)的1434.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项目投入819.57亿元,公益投入149.22亿元,安置就业73.66万人,技能培训111.33万人。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方面,民营企业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聚焦“三区三州”组织开展了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怒江行”、“临夏行”、“南疆行”和“精准扶贫西藏行”、“民营企业南疆行”等一系列活动,累计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80多个,投资金额达3387.76亿元,捐款捐物5.15亿元,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对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脱贫攻坚给予充分肯定。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强筋骨、确保脱贫不返贫的有效举措。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通过产业扶贫帮扶方式,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图为恒大集团在贵州省毕节市援建的蔬菜产业基地。全国工商联供图

    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红利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是先富起来的社会群体。众多民营企业在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始终牢记“先富帮后富”的历史使命,自觉将个人梦、企业梦融入中国梦,踊跃投身扶贫事业,既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基本价值取向,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

    二、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决策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资源配置高效等方面优势,坚持因户因人施策,因企因地制宜,在帮扶举措上下足“绣花”功夫,找准“穷根”、对症下药,不断探索创新帮扶路径、组织形式、合作机制,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提供了鲜活素材。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丰富了扶贫的帮扶路径。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强筋骨、确保脱贫不返贫的有效举措。民营企业深层次挖掘乡村资源、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最大限度优化贫困地区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探索出高效农业、特色养殖、民俗旅游、田园综合体、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了利益联结,进而保证了扶贫的可持续。就业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为贫困群众创造因人而异的就业机会,通过设立卫星工厂、扶贫车间、扶贫作坊、生产基地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通过开设农民夜校、实训店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保障。公益扶贫是“补短板”、“救急难”、“兜底线”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通过实施公益项目、创办慈善超市、发起社会众筹等方式延展公益扶贫“手臂”,成为政府公益资源有益补充。很多民营互联网企业还充分发挥科技、流量和大数据等优势,为产业、就业、公益、消费、健康、教育等领域扶贫插上腾飞“翅膀”,装上强大“引擎”。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创新了扶贫的组织形式。民营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产业规模和资金实力等因素,与贫困村、贫困户构建起多种结对帮扶关系:大型企业包市、县、乡整体推进型,中小型企业一企帮多村、一企帮一村型,小微企业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户型。组织形式影响着帮扶领域和参与深度,民营企业既有承担产业、就业、健康、养老、基础设施等全方位一揽子综合开发的,也有聚焦教育、健康、生态等领域开展专项帮扶的,参与的面很广。在参与深度方面,农牧业、中医药等行业企业具有天然扶贫基因,与农民生产就业深度融合,有的企业负责人亲自担任扶贫工作组长、带领高管员工全面参与,还有的企业专门设立了扶贫工作部门。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深化了扶贫的合作机制。民营企业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统筹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帮扶对象实际,与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构建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从参与方式上看,有资源配置驱动型、改制企业反哺型、乡情感召奉献型、政府组织动员型。从利益关系上看,既有基于市场机制的平等交易,也有纯公益捐赠的不求回报,最多的还是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追求村企双赢、共同发展。从联结机制上看,既有股权量化、权属租赁、订单生产型辐射带动方式,也有“公司基地 合作社 农户”的合作生产方式,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强化了发展共赢的内在驱动力,有利于以可持续性扶贫实现内源性脱贫。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促进了社会群体间的交融。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过程,也是民营企业家和农民两大群体交流交融、互惠互益的过程。民营企业家通过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朝夕相处,深切感受到他们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和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贫困地区农民在与企业家的交往中,体验到了企业家真心帮扶的奉献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受到了企业家干事创业、主动求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习到了企业家配置资源、经营管理、化危为机的能力本领,激发了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部分贫困农民在民营企业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成长为农民企业家,成为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一员。扶贫把民营企业家、贫困地区群众和当地干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消除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空隙。

    三、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更好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的号角。我们将在创新做好民营企业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渡过难关的同时,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作出新贡献。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举措”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脱贫攻坚收官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双线作战。一方面倾力驰援,共克时艰,积极参与各类抗击疫情援助和帮扶,合力阻断疫情在本土蔓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0日,全国共有11万多家民营企业捐款172.14亿元,捐物价值118.83亿元。另一方面复工复产,自救图强,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减少的扶贫投入补回来。全国工商联4月上旬调查显示,91.39%的民营企业已复工,49.99%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50%,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重要力量。

    当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依然存在。我们将推动民营企业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组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返岗就业,增加生产性和劳务性收入;大力组织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发挥民营企业组织生产、销售流通、采购消费方面的独特优势,多措并举解决好因疫情等原因导致的农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防范化解产业扶贫风险;将公益帮扶资源聚焦因疫致贫返贫群众开展救助帮扶,确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就业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通过设立扶贫车间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方式。图为2020年4月10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巾帼扶贫车间”中,女工们在整理织锦。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民营企业将持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剩余551万未脱贫人口开展帮扶,对尚未摘帽、挂牌督战的52个县和1113个村发起新一轮结对帮扶行动,助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消除绝对贫困。继续结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开展光彩事业“回头看”活动,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传统扶贫路径与互联网扶贫相结合,以产业扶贫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消费扶贫打通产业链循环,以公益扶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以智力帮扶培育内生发展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民营企业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将引导民营企业认真落实摘帽不摘帮扶要求,对摘帽村和脱贫户,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继续深化产业帮扶,延长拓宽产业链条,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探索解决相对贫困方式方法,对近200万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能帮尽帮。开展“回报家乡”行动,有序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乡村美好生态、农耕文化等要素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责任编辑:杨海琴    流程编辑:吴蕴聪】